- +1
小学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作者患癌逝世,年仅29岁
本文原标题:《写小学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才华少女患癌逝世,母亲说她是“笑到最后的人”!》
“她的精神和她短暂而又绚烂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不朽的伟大作品。”
2018年7月7日,年仅29岁的当代青年作家张钫在美国休斯敦因病逝去。
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应该有不少人看过她写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被选入新编九年中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她与大家巴金、冰心、季羡林谈读书、谈学习,才华横溢。她还作词《爱的使者》,用朴实的话语讲述生活的美好。张钫,笔名张苗。1989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报考人大附中高中部。张钫出生于一个文学艺术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张锲,母亲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院长鲁景超。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张钫自幼对文学、美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幼年时期起,她就在巴金、冰心、胡絜青等文学大师的关怀下成长。苗苗一家三口但不幸的是,在今年2月,她身患绝症。在治疗期间,她依然用阳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对妈妈说:“活一天就得有一天的人样儿,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苗苗的母亲鲁景超多年从事播音主持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在女儿逝去后,面对大家的关心,鲁景超老师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大家苗苗面对治疗时的坚强,字里行间充满了且柔且韧的母爱。这封信让不少关心苗苗的家人朋友以及中传学子动容泪目。鲁老师和苗苗去年旅行时拍的合影苗苗从查出恶疾以来,非常坚强和勇敢,无论是在北京治疗期间,还是来美国之后,遇到的医生护士都很喜欢并十分敬佩她。美国的一位医生说:“这是我遇到的最不寻常的患者,她的笑容感染了我们所有的人,她就是一个活菩萨,她就是来度人的,是她教育了我,甚至改变了我的后半生。”在美国的医院里:她被称为“微笑天使”“中国小甜心”“顽强的中国姑娘”!她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始终微笑面对所有人。半年来从未听到她一声哼哼,遇到的人都被苗苗乐观、顽强和从容感动。
治疗过程中肿瘤转移到脑部,压迫运动神经,导致右侧偏瘫,在明知不可治愈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地进行康复训练,重新学习走路。明知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依然不放弃,还总说:“活一天就得有一天的人样儿,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艰难的训练使她一次次摔倒,但她又一次次奇迹般的站起来,医生和护士都在她的身后眼含热泪地注视着这个小勇士!
苗苗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有很多事情没做,还有很多想法和作品没有完成,但就像一位美国医生说的:“她的精神和她短暂而又绚烂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不朽的伟大作品。”
苗苗走的时候很平静、很安详,她是带着满满的爱走的,走之前挥着小拳头给我做了一个加油的动作,面对在场的人露出无比灿烂的笑容,然后瞬间陷入昏迷。她真是“笑到最后的人”。
苗苗非常争气,是我的榜样,也是你们值得自豪的小伙伴,就像一位长者所说:“她是人类的骄傲。”
苗苗生前总说,特别喜欢咱家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特别是几位照顾过她的嫂子,和你们在一起非常快乐,她也非常珍惜和你们之间的友情。你们的老师也会坚强的面对这一切,我有这么棒的女儿,当妈妈的不能给孩子丢人。我常说,咱“没事儿不惹事儿,有事儿能扛事儿”!我是个明白人,也会像苗苗所期待的“妈妈是最坚强最自信的人”,请你们放心!
苗苗的后事就在美国办了,你们有什么想对苗苗说的话就发给高原,苗苗会听到的。这里有高原、郑璐和智嘉在,你们就放心吧,他们很辛苦,也很能干,所以不用担心,不要影响工作。我会把苗苗的骨灰平安带回北京。
咱们回去再团聚。
——鲁景超
这张照片是苗苗和她的主治医生在笑谈治疗方案,苗苗床头放的是“中美文化大使”证书。她真是“笑到最后的人”。
难以想象鲁老师是在多大的心痛与坚强下写下这封信的。在生命面前,鲁老师和苗苗都是强者。
这样的死亡态度,感染了不少人。有学生说,看到老师这些年来接连失去自己挚爱的母亲、丈夫和女儿,十分痛心。在他们心里,鲁老师是一位知性、优雅的女人,对待家庭全心付出,对待学生充满爱意。在他们不知如何宽慰鲁老师时,鲁老师却用这封信宽慰他们。
不少学生给鲁老师留言,用心温暖着老师。
“苗苗,人的一生本就短暂,在历史的银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但是爱的能量是永恒的,由衷佩服你的乐观、勇敢和坚强,以及带给我们的能量。鲁老师也是这样一位能量满满的人,为工作和家庭操碎了心,不管再忙再累也不忘发光发热。切要保重身体,我们这些接受过能量的人,都是您的能量池,等您回家。”
——15博 朱瑞
“真不敢相信!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才八岁,那是1997年五月,非常可爱,像个小精灵。那时她就写了很多诗,我记得鲁老师说要把她的作品都收集起来,长大了给她出诗集。我还记得有一次,鲁老师请王雪纯来给我们96播干上公开课,互动环节小苗苗第一个举手,用稚嫩的童音大声提问:“雪纯姐姐,你为什么那么可爱呢?”音尤在耳,景若初现。”
——微信名 “爱看蓝天”
苗苗幼时写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至今仍影响了不少小学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的一篇文章。
原文如下:
❒ 时间 1999年8月21日
❒ 地点 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在这篇文章里,苗苗和季羡林聊了小学生要不要看闲书、文章怎么写才好、学习偏科怎么办、什么时候学外语好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现在的小学生也爱讨论的问题。少年成名后,苗苗也一直坚持写作。
在今年1月,苗苗还在自己的公号里发了《老旧期刊里的“流量小生”》文章,文字里充满了幽默。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鲁老师给女儿和学生们传递了坚强的人生观,这种精神不会被生活打败。
愿鲁老师坚强,愿苗苗在另一个世界仍能写心中之声、爱所爱之人。
“人活一天就得有一天的人样儿!”
编 辑 |刘 青 校 对 |黄 磊
来 源 |教育圆桌、青音约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