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叙说地图:得名于洋泾港的洋泾镇
得名于洋泾港的洋泾镇
浦东新区洋泾镇得名于流经该镇的洋泾港(也称北洋泾浜)。该镇原为地势低洼的近海滩地,成陆于唐代。在宋代,它属松江府华亭县高昌乡二十四保辖地。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建置后,洋泾镇地区归上海县管辖,元、明、清期间归属始终不变。
洋泾镇地区自古河流纵横,河运便捷。早在北宋中期,就有移民在此定居。镇区范围内一株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是上海内环线以内唯一的一棵千年古银杏,并享有“浦东第一古树”的美称,是考证洋泾地区先人活动的历史见证。元末,境内已出现不少自然村,在洋泾镇街一带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居民聚居地,并逐步发展成有700年历史的古镇。
历经沧桑,镇老事多。洋泾地区的名字,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从保图到乡、市、区、镇。研究每一个地名的来历,犹如一幅幅历史画面浮现在人们眼前。
洋泾乡。说起洋泾乡,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浦东新区刚成立时的洋泾乡,或者原浦东县、川沙县的洋泾乡,但最早的洋泾乡建制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当时高昌乡的部分沿江地区组建而成。从史料中看出,这是较早用“洋泾”两字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但早在明嘉靖二年(1523年),“洋泾”已作为官渡的名字出现,随之洋泾港也跟着发展,并为以后洋泾地区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洋泾镇旧景
洋泾市。随着洋泾港货运频繁,往来商船农舟络绎不绝,洋泾的商业越发繁荣。贯通镇区的洋泾街成为热闹的商业街。上海开埠后,洋泾港周边的码头、仓栈、工厂不断增多,人口也快速增加。清宣统元年,朝廷颁布了城镇、乡自治章程,上海县浦东地区的塘桥、洋泾、陆行、高行合并为东泾镇,自治公所设在洋泾镇。民国元年,废除清制。江苏省公布暂行市乡制,东泾镇撤销,洋泾地区成立上海县洋泾市下辖洋泾镇等乡镇。实际上,清嘉庆之前,洋泾地区因商业繁荣被称作“市”。奇怪的是,嘉庆《上海县志》的地图上标的是“扬泾市”,同治《上海县志》中开始用“洋泾”两字。是笔误,还是后来把“扬”改为“洋”,作为一个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论证。
洋泾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上海成为特别市, 直隶于中央政府。翌年,经市政府与江苏省政府协商,原上海县、宝山县在浦东的部分地区划归上海特别市,并建立洋泾等6个区。1930年,上海特别市改为上海市,浦东地区的六个区合并为洋泾、杨思、高桥3个区。1953年,从洋泾区、杨思区中划出沿江部分地区,成立上海市东昌区。1956年,洋泾、杨思、高桥3个区合并为上海市东郊区,运转了28年的洋泾区也结束了历史使命。
洋泾镇。1996年10月,古镇洋泾改制为洋泾街道。洋泾作为集镇,元朝末期已开始形成,几百年来一直作为地区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成为洋泾港畔的商贸中心。镇上最热闹的地段,是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两次重建的洋泾镇桥一带。桥西北部有建于明代、清咸丰三年重修的洋泾庙,曾是洋泾地区香火最为旺盛的道教场所。20世纪初,洋泾镇的市政和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近代浦东的重要集镇之一。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摘录自《浦东老地名与地方历史文化》
编辑丨李晨虹 毕亦辰
审核丨叶⿰草
原标题:《【叙说地图】得名于洋泾港的洋泾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