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的语言统帅着大地上的事物向我们涌来 | 《凉州十八拍》活动回顾
3月26日下午,和风送暖,金陵春色满城,“河西走廊的文学里程碑”——叶舟长篇新作《凉州十八拍》分享会在南京先锋书店顺利举行。
这次活动邀请了《凉州十八拍》一书作者,著名小说家、诗人叶舟,与学者、批评家王彬彬,学者、批评家汪政和诗人、作家雷平阳同台座谈,另有著名作家毕飞宇,学者、批评家何平进行线上分享。活动由出版人、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主持进行。
《凉州十八拍》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叶舟继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的长篇巨作《敦煌本纪》之后,创作的又一部聚焦河西走廊历史文化、赓续优良民族精神的史诗性长篇小说,堪称河西走廊心灵史、贸易史和军事史。
以下是这次活动的精彩回顾:
《凉州十八拍》(全三卷)
叶舟 著
KEY-可以文化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12月
(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凉州十八拍
“大地铺开的地方”,书写河西的凿空之旅
《凉州十八拍》以千里河西为背景,以古凉州为故事发生的原点,在丰富史料的研究基础上,探究了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座谈伊始,王彬彬首先以“苍凉、荒芜、雄伟”几个关键词将书中所描摹的西北自然风光总结提炼。
王彬彬
“《凉州十八拍》延续了《敦煌本纪》那样的文学风格,风格沉郁、浑厚、苍劲,里面有一种非常雄伟的东西,也有一种非常深刻的哀愁、愁绪。
这种思绪既面向几千年的文化变迁,面对历史文化,也面向今天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说他对那个年代人们生命状态、价值观念的感受评判,都是基于他个人对当下我们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感悟。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小说在情感上、思绪上,将历史与当下贯通一体。”
雷平阳借用诗人布罗茨基的一句话谈叶舟笔下的西北:
雷平阳
“在我们的历史上,在我们的语言史、文化史上,河西走廊也是这样一个‘大地铺开的地方’。到了那片土地,生命里的原始动力就会被它唤醒,就仿佛我们身体里的魂愿意跟大地的魂,彼此有一个见面礼一样。”
虽然因为行程冲突没能来到活动现场,作家毕飞宇和评论家何平也都在线上对于《凉州十八拍》进行了远程分享:
毕飞宇
“叶舟就是大地上的风,永无疲倦。他有席卷的势能。在他的山川之间,他的爱是绵延的,贯穿的,他容不得任何一点有关这片山河的轻慢和亵渎。……在天地相融的荒漠上,我相信,叶舟一定会以这片天地的书写者而属于这片天地,这一片天地会因为叶舟的书写而霞光灿烂。《凉州十八拍》,它雄伟的体量让我赞叹不已。这是叶舟的凿空之旅,他是当代文坛的霍去病,少年气,少年血,一骑绝尘。”
何平
“从《敦煌本纪》到《凉州十八拍》,叶舟以一己之力移动中国文学坐标……向西,向西,再向西,他的文学理想是当下中国文学的‘通西域’。”
活动现场
叶舟则以参观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经历为引,分享了自己书写河西的初心:
叶舟
“我来自西北,我来自兰州,我长年奔走在河西走廊,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佛法西来,大江东去。在这一千多年的时光里面,这一块头盖骨从西途而来,一直深入到中原,进入到我们的江南,一直就埋在中华门下。我想,这可能就是早期丝绸之路的意义,它就是交流、它就是互通互惠、它就是文明的一种互相的理解,而我写的《凉州十八拍》,就是位于丝绸之路中国境内最灿烂的一段,这一段最灿烂的地段就叫河西走廊。”
凉州十八拍
向古典致意,多重复调的叙事艺术
《凉州十八拍》在艺术结构上颇具匠心。批评家汪政从文学写作的角度指出,这是一部向古典、向经典致意的作品,并从西北文化、化用古典以及叙事语言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汪政
“小说除了引用蔡文姬的古典名著《胡笳十八拍》以外,还借用了《赵氏孤儿》,这用文学的术语表示就是所谓的‘复调叙事’。
小说多重的叙事结构中,‘托孤’又是两层,一个是大文化的托孤,就是以所谓铜马为代表的文明图腾,第二层就是主人公徐惊白……整体结构是非常精巧的。
同样地,小说整个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都非常古朴、典雅,又非常宏大,与江南的小桥流水完全不一样……从写法上说,他还借用了我们古典章回小说里的一种写作手法,即倒序、插叙的手法。所以,这是一本随时可以拿得起来,随时可以放得下的,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戏剧性、故事感、愉悦性的非常好读的小说。”
王彬彬也认为《凉州十八拍》充分汲取了中国古典的叙事智慧:
王彬彬
“从《敦煌本纪》到《凉州十八拍》,叶舟将西方的叙事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叙事智慧相结合,中国的传统不光是文言小说,还有包括《左传》《史记》的史传传统,以及后来白话小说的叙事智慧,全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形成这样独特的叙事方式。”
雷平阳以诗人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指出叶舟小说语言的艺术特点:
雷平阳
“读叶舟的小说,天地、人间、草木一起向你涌来,他的语言统帅着所有大地上的事物向我们涌来。”
“他的写作在中国现在的写作里难能可贵。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少见的还保持着语言魅力的小说,他的故事还带着汉语的体温、汉语的热血……是一种让你的心一下开始发热的写作。”
凉州十八拍
唤醒失落的民族精神,一部呼唤少年的大书
“看完这部小说,我挺悲伤的。因为这个小说也在呼应我们的时代,这本书可以说是叫魂的。”雷平阳以“叫魂”一词来概括叶舟小说的内在深度:
雷平阳
“叶舟用四年时间、用大量人物的命运去写就的几个词,‘良心’也好,‘忠义’也好,这些词语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周边,我们的身边,其实才是荒漠,是戈壁,而那些巨大的戈壁里面还保留着我们当年的精神。”
“我们有过热血激荡的年代……在过往的时间里,已经沉睡的记忆它会忽然地醒来,或者说人类的少年期,它会慢慢地从那个大地上又开始升起。”
在《凉州十八拍》中,叶舟塑造了一批勇毅少年,在他们身上保有着这个国家最新鲜的血液、最纯真的勇气。出版人曹元勇特别指出叶舟笔下的少年义无反顾的血性精神,并评价称:
曹元勇
“屈原也有《招魂》,就是说很多已经失去的,仿佛被抛弃的我们民族的那种精魂,可以通过招魂的方式重新唤醒,某种意义上叶舟的写作也是这样的。”
王彬彬也从“唤醒”的角度来阐释叶舟创作的文化苦心:
王彬彬
“我觉得他的文化苦心、文化追求、文化使命是想唤醒我们,唤醒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生命状态、价值观念、人格风范,想让这些东西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重生。”
从小说情节中主人公徐惊白的成长线索入手,汪政称其为一部“成长小说”,并进一步评价道:
汪政
“这是一部写给年轻人看的书,是一部呼唤少年的书,呼唤血性的书。而中国的整个现代文化,从梁启超开始就是呼唤少年的,少年强则国强。”
“用我的话说,就是‘正大’,这是一部非常正大的作品。”
叶舟为读者签售
围绕少年人的主题,叶舟自己也发表了看法:
叶舟
“我一直在写‘少年’二字……对于我们这个文明,这个国家,我真的有一个期愿的心情,想让它变成少年,变成少年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课题之一。”
“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多元化,在如今这种人事社会、人际交往形形色色的形态下,我觉得更是需要我们去反身回向,向我们生命的源初,去追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这个种族、这个国家、这个文明、这个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在快步急行的时候,真的需要暂时停下来回眸一望,看看我们曾经拥有什么,又丢失了什么。”■
原标题:《他的语言统帅着大地上的事物向我们涌来 | 《凉州十八拍》活动回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