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3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巴中1人上榜!

2023-03-29 23: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天,由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2023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在绵阳举行。

发布会上揭晓了

2023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名单

巴中1人入选——李明

他被评为诚实守信类四川好人

↓↓

接下来

小编带大家看看他的事迹

↓↓

三尺讲台育新人 三十三载守承诺

他,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巴山区乡村教师,却身兼数职,教师、伙夫、保姆、清洁工……

他,一个人、一个校,可以同时教二至五个年级,二至五个班,教复式班教出了经验;

他,33年守一校,送走村民的儿女,又迎来村民的孙子,学生家长一直舍不得他调走,他自己也愿意坚守西华山村校一辈子。

他,就是2015年全国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感动巴州—最美教育人”获得者,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西华山村校教师李明。

从1989年至今,李明老师33年如一日,栉风沐雨,迎暑冒寒,坚守在海拔近千米的西华山之巅的西华山村校。他远离了城市的豪华与喧闹,抛开了人世间的名利与诱惑,凭着他做人的良知和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心,把爱和关怀给予了在西华山村校读过书的每一个孩子。他先后被学校、学区评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2015年9月,被中共巴州区委、巴州区政府评为“感动巴州——最美教育人”;同年10月,荣获全国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被《华西都市报》、湖南卫视等各大媒体宣传报道;2016年3月,被评为2016年度巴中市“岗位学雷锋敬业标兵”。

选择教育,矢志不渝

1989年,李明高中毕业,面临着上大学或者竞聘乡镇干部的机遇。在和父亲商量如何选择时,父亲没有表态,却向李明讲述了当时父亲所任教的西华山村校的困境:学校由于山高路陡,条件艰苦,教师进不来、留不住,师资严重缺乏,已经开不起课了。当天夜里,李明一宿没合眼。第二天,他告诉父亲,去参加代课教师招聘,并申请到西华山村校工作。

从那时起,李明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在为乡村教育真诚奉献的轨迹上。他利用寒暑假、法定假、双休日等工作之余的时间,通过自学完成了中师、大专的全部学业,并通过自考先后顺利取得了中师、大专文凭;他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2010年10月,李明老师参加公招考试,以优异成绩成为正式教师。

最初,李明老师一直包班,一个班的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以及后来开设的英语,都由他一位老师包揽。为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李明常感到压力很大。他说:“我没读过师范,缺少艺术修养;读书的时候,大家都不重视英语。上这些课就有难度了。英语知识跟不上,还有教师自身艺体技能不高,都是我最大的压力。”但是,对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李明老师来说,压力就是动力。他挤时间请教艺体教师,下功夫反复自学自练,做到了各门课程开齐,每一节课坚持上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自己还加入了学校教工篮球队,被评为巴州区优秀运动员。在对待英语课上,他请教专职英语教师、参加英语教学培训、听英语录音、看英语光碟、跟着英语点读机读,熟练地掌握了小学英语知识,胜任了小学英语教学。

后来,村校生源减少,师资减少,学校只剩李明父子二人,李明老师开始教二级复式。2006年,父亲退休后,村校只有李明一个老师,他由教二级复式变为教多级复式。多年的复式教学,让李老师的声音沙哑了。他沙哑着嗓音说:“刚开始教复式班那几年,我每天上学的时候,声音是比较尖锐的,而放学的时候,声音基本上是沙哑的,每天如此。现在呢,我选班干部从来不找好成绩的,一般找调皮的学生来带动,他很快就能扭转乾坤;不爱学习的,让他当学习委员,别人盯着他,他很快就会改变的。”复式教学中,李老师总结了“由高年级孩子教低年级孩子”的教学方法,“调皮孩子做班干部、后进孩子当课代表”的管理方法,效果很好,班务活动井然有序,班风班纪良好,学生各科学业水平连年居全校同年级前列。2009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四川省理科状元董伟,就是在西华山村校完成的小学学业,他是李明老师的学生之一。李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五性”策略》还在2016年全国学术水平交流评审中被评为“全国性教科成果”一等奖,并在《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8期上发表。

服务学生,无怨无悔

2013年9月,李明老师在学区“模范班主任”表彰会上发言。他说:“教师对学生的爱,除了表现在学生学业水平上,体现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上,更体现在教师要用关心去体贴学生,用诚心去感化学生,用耐心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灯,无怨无悔地为学生服务。”李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西华山村幅员辽阔,民居分散,山高路陡,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带上米和菜;中午,李老师为学生做饭、炒菜,还烧有热汤和开水。二年级学生李红英给在海口务工的妈妈打电话说:“李老师天天在学校里,给我们煮饭、炒菜,有莴笋,有豇豆,豇豆炒肉丝,还有卤的豆腐干呢。”学生李赟灿的祖母李玉清说:“我们的孙子,有时我们赶工回家晚了,李老师就喊我孙子在学校吃,随便吃,他煮啥就吃啥,不收钱的。”李老师还经常资助孤儿和家庭生活贫困的孩子,为他们赠送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同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2006年,西华山村校成为“一师一校”后,李明老师更是身兼数职,教师、火夫、勤杂工等于一身。七小副校长王云介绍说:“李明老师他一个人,既当老师,又当保姆;既煮饭、打扫卫生,还要维修维护整个村校。”每天早上七点,李老师就从家里出发,到校后,挑够学生当天的生活用水。如果天气恶劣,他还要更早些出发,绕道接上路途中有危险的孩子。下午放学,如遇恶劣天气,李老师就一一通知家长到校接走全部学生;若家长不能到校,他就分批送孩子回家。当问到李老师面对这些繁琐事情累不累时,他回答道:“这些繁琐的事情确实让我感到很辛苦。可每当听到家长对我的道谢,村干部、学校领导对我的赞扬,特别是看到孩子面对我的纯真笑脸时,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我都觉得值!”

一个“值”字,让学生家长送来了子女后,现在又送来了孙子,一直舍不得他调走。学生家长杨兰华说:“哼!他要调走,我们就不得同意。他教得好,都不想他走。哪个不想自己的子女学得好呢?去当落后的呢?他一天照管得好,我们就不想要他走。”

以校为家,静听花开

李老师家距学校步行不过30分钟,但多数时间他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附近的村民姜从喜介绍说,早上,李老师是第一个到校,晚上是最后一个回家;每周双休日,他都要从家里向学校运去下一周给学生煮饭菜、烧汤水的柴禾;即使寒暑假,他也要去学校看护校舍;每遇暴风雨,不管多晚,他都要到学校去排除险情;每学期开学前,他一定要将校园及周边的杂草铲净,险情排完。李老师的妻子张琼华时常抱怨:“就是农忙,他也顾不上家,家务、农活都让我一个人做。”此时,李老师总是对妻子说:“你就先做嘛,实在做不了的事情,你就找人做,我愿意给点工资,千万不能耽误学校的事情。”

根据西华山村的老支书王华恩回忆:学校原先是土坯房,那时李明老师坚持义务翻盖屋顶,亲自加固梁柱。后来,学校变成了砖混楼房,他和民工们一起平整操场;他还通过多方募捐,建起了篮球架、单杠和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他在校园内建旗台、安旗杆、砌花坛、种花草,还在学校周边植树、开辟种植园……五年级陈小英同学在给上海打工父母的信中说:“李老师真是个泥瓦匠,学校厨房里砌灶台,教学楼后清水沟,厕所房顶上盖青瓦,这些事他怎么样样都会呢?”三年级杨佳同学在习作中写道:“学校里开满了鲜花,火彤彤的状元红,白艳艳的牡丹花,粉嘟嘟的牵牛花……五颜六色,漂亮极了!”二年级李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和李老师一起采摘种植园里的葡萄,分给同学们吃,大家都说,葡萄真甜啊!”

孩子的情感最真实,群众的心里最清楚。33年来,李明老师究竟为西华山村校的一砖一木、一花一草、一瓜一果,还有那一茬一茬的学生,都倾注多少心血?

33年来,他坚守一校,真正做到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33年来,他坚守一校,播下了爱的种子,静静地见证了一颗颗幼苗的萌芽、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

“在我身边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老师很多,正是身处这样的氛围,让我始终坚守33年前当老师的那份初心,我愿意继续坚守在西华山村校,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李明老师用诚恳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他表示,今后仍然会言传身教,做诚信的带头人。

原标题:《2023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巴中1人上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