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载与二程: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

2023-03-30 18: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提出千古名句“为天地立心”横渠四句的张载是对中国思想和文化影响至深的一代大儒。他是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其创立的“关学”是当时重要的儒家思想流派之一。

但在朱熹描述的道统历史中——周敦颐为“道学”鼻祖,其学一传至于二程(程颢、程颐),再传至于张载、邵雍——年长二程的张载竟然位居二程之后。后世哲学家也多采用二程门人或朱熹的观点,认为张载的思想源自二程或张载学于二程。美国知名汉学家葛艾儒在《张载的思想》一书中对这种传统“共识”进行了质疑,并通过梳理张载思想和二程思想的关系,提出了颠覆传统认知的独到观点。

表叔张载拜侄儿二程为师?

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

文 | 葛艾儒

来源 | 《张载的思想》

撤掉虎皮椅拜侄儿为师?

张载是理学大师二程的父亲程珦的表弟,论起来是二程的表叔。张载比程颢大十二岁,比程颐大十一岁。

关于张载的思想源于二程的思想,见于二程的门人杨时的记载:“横渠之学,其源出于程氏,而关中诸生尊其书,欲自为一家。”

于右任手书“四为”

朱熹也说张载的思想来自二程,《宋史》亦从其说。

程门中人更有甚者,说张载一见到二程,便大为折服,于是尽弃其学。比如,游酢就赞誉其师程颢:“既而得闻先生论议,乃归谢其徒,尽弃其旧学,以从事于道。”

程颐晚年的得意弟子尹焞说:“横渠昔在京师,坐虎皮说《周易》,听从甚众。一夕,二程先生至,论《易》。次日,横渠撤去虎皮,曰:吾平日为诸公说者,皆乱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横渠乃归陕西。”

张载的门人吕大临于1079年入洛学之门,记其先师则称:“嘉祐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以上两段话都被收录到《宋史·张载传》中。虽然这些说法的真实性存疑,但许多现代学者都是认同的。

程颐否认“张载学于二程”之说

不过,关于“张载学于二程”这种说法,连当事人都否认。

程颐曾经批评吕大临关于两大学派关系的看法。若结合上文所述,我们就会发现他的批评十分微妙:

吕与叔作《横渠行状》,有“见二程,尽弃其学”之语。尹子言之。先生曰:“表叔平生议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若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顷年属与叔删去,不谓尚存斯言,几于无忌惮。”

《三才图会》中的张载像

吕大临为了让程颐认可他写的《横渠行状》,便将那句有冒犯嫌疑的话改为“尽弃异学,淳如也”。

张载对二程的评价并不高

根据常识,我们也会对程门弟子提出的“张载学于二程”这种说法产生疑问。张载、程颢、程颐三人在开封会面时,是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当时程颐年仅二十三岁,哥哥程颢二十四岁。当时张载三十六岁,尽弃其所学而师事子侄之辈似乎不大可能。

考虑到十五年后张载写下的对二程颇为傲慢的评论,他尽弃其所学而以二程为师就更不可能了。张载说:“二程从十四岁时便锐然欲学圣人,今尽及四十未能及颜闵之徒。小程可如颜子,然恐未如颜子之无我。”

“张载学于二程”是两派相争程学胜出的结果

有证据表明,关于二程哲学与张载思想关系的言论,是两派相争的结果。这些言论都出自程氏门人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最终给出这样的定评,无非是希望借此证明与张载的思想相比,程氏学派的思想更胜一筹。

张载去世后,其杰出弟子都从学于二程,这是其思想被遮蔽,其地位被低估的主要原因。

1077年,张载辞世。作为张载的大弟子,吕大临于1079年入洛,求学于二程。1080年,程颐游关中,也许就是为了招张载的弟子入其门。张载亡故后,程颐对于关学的评价是:“关中学者,以今日观之,师死而遂倍之,却未见其人,只是更不复讲。”由于老师去世,张载的弟子们便渐渐散去,不少人入洛,问学于二程。

18世纪的学者全祖望也说:“横渠弟子埒于洛中,而自吕、苏、范以外寥寥者。吕、苏、范皆以程氏而传,而南渡后少宗关学者,故洛中弟子虽下中之才皆得见于著录,而张载诸公泯然,可为三叹!”

《张载的思想》内页实拍图

由于我们所能得到的关于张载及其门人的信息,都来自程氏门人的记述。所以,张载的哲学就这样被程派的有色眼镜所曲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更有可能是张载影响二程

事实上,在哲学思想上,张载与二程之间是彼此借鉴的。张载的书札现已不存,但二程写给张载的信,存留下来的有三封,信中用的是“友朋声口”。这些信札表明,两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非一派胜过另一派。

更重要的是,二程直到张载于1077年去世后才开始授徒。现存的程氏语录和著作,出现在1077年之前的很少。在二程的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张载的评说,不是接受他的某些观点,就是驳斥他的某些观点,还对他的《西铭》赞誉有加。在张载的著作中,却没有看到关于二程思想的评价。根据这两点,以及张载较程颢还要年长十二岁这一事实,足以表明所谓的影响,更可能是张载影响二程。

张载的思想独立于二程思想

张载其实是一位独立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有别于二程思想。当然,他们的差异只是程度问题。一个学派的许多概念,在另一个学派里也会出现,区别只在于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不同;此外,对于某些概念,一个学派可能将其置于更为中心的位置。

横渠书院 康熙手书“学达性天”

二程学派的基本概念是“理”。一个事物的产生,便有“理”存在,而每个事物的理,都是那唯一至上的“理”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和伦理的规范或者标准,“理”是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要遵循的。

张载的思想体系却不同,其最核心的概念是“气”及其阴阳特性。天地间每一事物的产生,都是由阴阳二仪互感所致。人如果能识得自己身上同样出于阴阳二仪的潜在天性,便完全可以因势利导。他把“理”看成是“气”的一种特性,即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人与物的独特质性。张载认为,“氣”按照每个事物的“理”凝而成器,但是,他不认同有一个至“理”统御着每个事物之“理”。

二程与张载对《周易》强调的程度不同。张载的哲学以《周易》为基础,他从变易的角度审视世界,认为世界是“气”以阴阳二仪的相感互应为基础,生化出来的绵亘不绝的聚散过程。二程也接受变易的观点,把变易看成是阴阳二仪的相辅而成,看成是天地的基本特性,但是,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并不像在张载的哲学体系中那样占据同样重要的地位。

矛盾源于二程没有完全理解张载的思想

对于张载的很多思想,二程都持批评态度。比如他们认为张载对“太虚”的使用和“气”的聚散循环理论与佛教教义有相似之处,担心会使自制力较弱的人误陷佛教。

不过,这些批评可能源于二程没有完全理解张载的哲学。对他人的思想,他们向来的态度是:“其言有合处,则吾道固己有;有不合者,固所不取。”他们自认为已经悟“道”,如果别人的理论与他们的一致,他们就接受,否则便视为错误。

对张载的思想,有时二程似乎是不假思索地拒绝,根本没有试着去理解张载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比如,尽管张载明确指出“太虚”是无形的,是混沌未判的“氣”,程颐还是讥评“太虚”是无实的。。程氏也没有理解张载对于“气”的重新定义,并把它用来连结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领域,从而驳斥佛教视形而下的世界为虚幻的观点,坚持认为“气”是且只能是形而下的。

二程把张载的《西铭》视为杰作,且称誉不已,认为《西铭》是对他们“理一分殊”观点的完美表达。但是,“理”这个术语并不见于《西铭》,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西铭》的主旨在于“明理”。

THE END

原标题:《张载与二程:一桩学术公案的真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