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工人日报社评:遏制环境违法不能仅靠“领导突访”

吴迪/工人日报
2023-03-30 07:41
舆论场 >
字号

2023年1月5日,西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能见度低。  视觉中国 图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3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提及去年末到今年初我国发生了一次长达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陕西和河南等地。“生态环境部为此启动了重污染应急预案,但效果不理想,这不符合逻辑”。今年2月下旬,生态环境部部长和副部长两位领导不打招呼前往上述两省查污染情况,发现大量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目前,已依法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关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两位部级官员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检查污染情况,体现了恪尽职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以及对环境违法问题的零容忍态度。相关地方和企业被“抓现行”,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正常现象——监管层级倒置,本该由基层环保部门第一时间监测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却逐层失守,结果成了部级官员亲自发现问题后、再由地方跟进解决。正如网友质疑:“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都监测到了,当地是真不知情还是在‘装睡’?”

这种“基层问题高层解决”的监管倒置,以及部分官员被动等靠的惰性,在一些领域成为推进相关改革的一种掣肘。

就生态环保领域而言,首先,一些地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力不够,为了短期政绩和经济效益,违规审批许可重污染项目,对企业环境违法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一些重污染企业往往是地方利税大户,有的地方甚至“要求执法部门对企业进行零处罚”。其次,有的地方乐而忘忧、心存侥幸。经过多年努力,不少地方空气、水、土壤等环保成效明显,这让一些地方觉得可以松口气,默许污染企业“跑起来”追一追GDP。此外,监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能力有待提升,个别地方甚至存在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与企业串通、里应外合应对环保督察的现象。

为了守住绿水青山,除了近年来我国在环保立法层面的积极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排污许可等相关制度也在一项项落实。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以及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化装备的应用,也大大提升着执法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环境显著改善的多赢。但必须看到,一些地方的问题依然不少。倘若有关地方的污染情况没有突出到“不合逻辑”的程度,倘若部长没有去突访,倘若没有来自百姓一线的“眼睛”发现并举报问题,恐怕一些地方的环境违法问题就悄无声息了。

遏制环境违法问题不能总寄希望于“部长突访”等非常规手段,关键还是要形成稳定的机制和震慑效应,从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在预防上做文章,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不松懈、零容忍的态势。比如,加大对监管不力者的追责力度,加大对涉事企业恶意违法的打击力度;帮助企业提升治污能力,培育环保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引领行业良性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探索诸如全民“生态哨兵”、企业内部“吹哨人”等有效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长久事业,相关决策和行动必须及时跟上。查处环境违法不能有死角,也没有“完成时”。期待“部长突访”带来的压力能倒逼各地真抓实干,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青山、绿水、蓝天。

    责任编辑:苏晨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