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月语言学联合书单|甲骨文摹本大系
《甲骨文摹本大系》(全43册)
黄天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至2022年,黄天树教授率领其甲骨团队,编纂《大系》,做了以下工作:选择良拓,剔除伪片,删除重片,缀合残片,分类断代,制作摹本,撰写释文,编制索引。历时十年,终于告竣。《大系》由“图版”“释文”和“索引”组成,共43册(含图版28册、释文10册、索引5册)。
《汉字形体史》
陆锡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全面描述汉字形体演变历史的著作。共四编四十章。第一编分上、下两编,分别为古文字形体史、篆文形体史;第二编分上、下两编,分别为汉隶形体史、八分形体史;第三编为草书形体史;第四编分上、下两编,分别为真书形体史(上)、真书形体史(下)。全书具体介绍了从商代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字形到近代印刷体的连续演化过程,以期在解读篆、隶、草、真各体过程中体察汉字文化。
《颜师古“古今字”研究》
张青松、关玲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全面整理和研究颜师古《汉书注》及《匡谬正俗》中注列的古今字材料,尝试对每一组古今字的字际关系进行分析。在“古今字”这个概念的发展过程中,唐代的颜师古上承郑众、郑玄,下启段玉裁、王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代表。颜氏虽然没有系统阐释过古今字理论,但在著述中渗透了他的古今字观念。他在《汉书注》中注明古今字时,主要使用“某,古某字”这个训释用语,这正是继承了早期郑玄注释古今字的用语,不过用语更加单一化和专业化。
《张揖〈古今字诂〉辑佚与研究》
苏天运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揖《古今字诂》是继《说文解字》之后较早的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是从学术史的角度进行“古今字”研究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原本已亡佚,只有清代学者辑佚的部分材料,目前学界还没有人对其进行专门和系统的研究。张揖的“古今字”观与郑玄的“古今字”观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古今字诂》究竟是部什么性质的文献,《古今字诂》与“古今字”有怎样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均尚未解决或还没有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本书立足《古今字诂》辑佚材料的全面搜集与整理,认为张揖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古今字”思想,《古今字诂》只是收集了汉魏时期训诂学家们注释过的“古今字”材料,反映的是汉魏时期“古今字”研究的成果,张揖自己或许略有补充而已;《古今字诂》是在汉代“古今字”研究基础上,专门收集汉魏文献训诂中涉及古今不同用字的材料,并以今字为字头进行分部编排的训诂工具书,书名的含义应该是“具有古今对应关系的字的训释”。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谢伯殳卷》
故宫博物院编,中华书局
谢伯殳一生研究金石甲骨,他的殷墟甲骨收藏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齐名。谢伯殳旧藏甲骨大部分为故宫博物院购藏,小部分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17年,故宫研究院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展合作,对华东师大历史博物馆所藏谢氏旧藏甲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谢伯殳旧藏甲骨对中国史学及古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将两处甲骨归并出版,不仅使谢伯殳旧藏甲骨面貌更加完整,而且方便同源甲骨的缀合,并促进同源甲骨的研究。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
故宫博物院编,中华书局
本卷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藏马衡捐赠甲骨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马衡辑《甲骨刻辞拓本》两部分。其中后者又分为《凡将斋甲骨刻辞拓本》和《国学门甲骨刻辞拓本》两种,作为附编。此次整理,项目组以《甲骨刻辞拓本》为底本,校核北大藏霍保禄捐赠甲骨的著录情况,厘清了长久以来困扰学界的国学门藏甲骨的著录等问题。
《扬州新出土宋元明清墓志》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92方扬州市范围今年来新出土的墓志或地券、墓砖等,上起宋朝,下至明清时期,所涵盖的时代范围较为广泛,出土地也较为集中,个别还是成系列的家族墓墓志,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从墓主的出身看,既有达官贵人,也有品阶较低的官员和普通百姓,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变迁尤其是明清时期扬州社会经济状况、乡里结构、民间风俗等有重要价值。同时,所收墓志或地券等资料的书写刊刻形式和物质载体所反映出的信息,也为了解自宋元至明清丧葬礼俗的变迁提供了参考。
《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修订第二版)
徐时仪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玄应的《众经音义》、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和希麟的《续一切经音义》,是对汉文佛经中难读难解的字词进行注音释义的著作。三部《音义》所释单字复词三万多条,超过唐宋所有音义书和字韵书,在中国字典、词典和韵书发展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首次将三部《音义》汇集一处进行整理,以《高丽藏》本为底本,校以其他写本、刻本和藏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便于利用的《音义》整理本。本书初版于2008年,2012年出版了修订版。本次出版,作者又做了进一步修订。
《训诂学》
殷晓杰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根底之学。作为冷僻学科,“训诂学”一直给人以陌生感、神秘感,本书在保留大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学界经典案例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汲取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精华和学术前沿动态,打造“两性一度”的全新内容体系,包括训诂学的功用与内容,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训诂的主要方法等核心内容。
《日本学者汉字译音研究论文选》
郑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本学者在中国传统音韵学方面成就斐然,尤其是在域外汉字音的研究方面,善于发现与分析基本材料,考证细密、重视对勘。为了让国内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日本学者运用汉字译音与对音材料探讨汉语音韵学问题的重要著述,该书选取了服部四郎、河野六郎、藤堂明保、三根谷彻、西田龙雄、平山久雄、尾崎雄二郎、桥本万太郎、高田时雄、庄垣内正弘、远藤光晓、更科慎一等十二位日本学者的代表性论文(或专书中的某一章节)。除了平山先生的论文为汉语中古音的通论性研究,其他诸篇内容广涉汉字的蒙古译音、安南译音、朝鲜译音、梵语译音、回鹘译音、日译吴音与汉音,以及泰汉对音、明清《华夷译语》的汉字译音等论题。
《古汉语心理活动概念场词汇系统演变研究》
孙淑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心理动词属于常用词的范畴,其不同类别之间的演变既具有一定的特性,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共性。本书注意到,概念场主导词的更替不仅与义域和使用频率有关,还与其用法有关。作者把概念场主导词的演变置于义域、使用频率和用法框架下讨论,提出概念场主导词的演变过程一方面伴随着新旧成员义域的扩大与缩小及使用频率的增减,另一方面又伴随着新旧成员用法的完备与萎缩。此外,概念场主导词的演变还与主导义位的演变密切相关,作者把概念场主导词演变的动因置于主导义位演变的背景下讨论,提出义位在义位系统中所处地位的高低、概念在概念场中所占系统份额的多少以及词形所承载语义负担的轻重是制约词在相关概念场中获得主导词资格的主要因素。
《两汉外来词研究》
韩淑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为语言接触结果之一的外来词解决了借方语言中的词汇空缺问题,是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和体现者,既促进增强了借方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对借入语产生了长远影响。两汉语言词汇系统因共时层面的语言接触引进了大量外来词新质成员。本书立足于推进汉语词汇史的发展研究,借鉴汉语词汇史、语义学及词典学等前沿理论,运用现代语料库及历史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力于两汉外来词系统的共时与历时研究,既研究展现了汉语词汇子系统的断代本体特征,又面向汉语专科词典研究了其应用价值,并且做了魏晋时期外来词的系统发展研究及两汉高频外来词的全程演变考察。
《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
[唐]杜甫撰,旧题[宋]王十朋集注,曾祥波点校,凤凰出版社
托名王十朋的《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作为编年集杜诗注本,博采众说,保存了大量的宋代名家注文,是现存杜集宋注本中仅有的“百家注”本,也是杜诗“千家注”的源头性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学、音韵学和文学史价值。本次整理,以存世孤本玉海堂藏本为底本,以他校法对明显错讹处作“校记”,并对年号、地名、人名、书名等加以专名号识别,以便阅读。末附刘世珩《杜集札记》及鲁訔《杜工部年谱》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所载《集注杜工部诗姓氏》,以资参考。
《现代汉语评价性V-起来句的论元实现》
李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句法一语义对应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句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的实质是探讨谓词意义,尤其是动词意义,如何获得句法实现。论元实现是研究语义系统和句法系统接口的基础和关键,主要探究动词意义在句法实现过程中的编码方式、连接机制和构建过程。现代汉语的句子,由于动词和名词没有格标记和屈折变化,所以句法—语义关系常常表现出不透明的特点。相比较英语,汉语句中动词论元的句法实现比较灵活自由,常常表现出不受题元选择限制、不受论元结构制约的特点。由此,造成了现代汉语句法中大量的规论元结构现象。本书将基于题元系统理论,以题元系统和事件转换模型为研究框架,解析现代汉语评价性V-起来句的论元实现过程,旨在为现代汉语非常规论元的实现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探讨汉语句法-语义对应关系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语言的深度计算理论与技术应用》
王璐璐、袁毓林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从理论和技术应用层面全面阐释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计算方法,涉及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作者力求阐释清楚每一个理论和概念,写清楚每一个公式及其演算步骤,并注重阐明理论和方法的来龙去脉,以便读者了解互联网背景下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论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应用前景。
《语言的交互主观性研究——以汉语、英语为例》
于东兴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系统梳理了语言学界现有的关于交互主观性的研究,并且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出可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交互主观性概念和分析维度。主要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以交互主观性为分析方法,用汉语和英语的例子来解释有关理论和观点。
《焦点结构和意义的研究》(增订本)
徐烈炯、潘海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系统梳理了形式语言学有关焦点结构和意义的研究,客观评述了代表学者如Chomsky、Jackendoff、Kiss、Krifka、Lambrecht、Rochemont等提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全书内容涵盖焦点的分类研究,焦点的三分结构研究,焦点的音系、语义与语用研究,焦点与否定词以及焦点与话题的互动研究等。
《现代日语示证范畴研究》
杨文江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示证范畴是近年来世界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书对现代日语示证范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语具有独立的示证范畴这一观点。书中对日语示证研究史的梳理、对三大示证功能的分析以及对日语示证与其他范畴关系的论证,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
《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
吴为善著,学林出版社
本书借鉴Goldberg创立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以作者多年来探索汉语构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典型示例解析的方式,对汉语构式及其承继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除了“绪论”“结语和思考”之外,分别对汉语构式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和解释。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功能特征研究——以类型学视角》
齐春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的研究基于语言类型比较,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语气词“呢”“吗”“吧”“啊”“的”“了”功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时把使用频率作为一个语法项目有无标记的重要标准,在确定了语气词的功能类型特征以后,再依据“普遍性对中介语有制约作用,习得也许遵循着特征层级性次序,无标记/弱标记性特征先于有标记/强标记特征习得”的规律,通过对非汉语母语者在口语中运用汉语语气成分情况的观察,印证所得到的类型特征的正确性;此外,本书还基于语音实验和跨语言对比分析了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的韵律特征及其与现代汉语语气语调的相互关系。
《自然语言的事件语义学研究》
李可胜著,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即将经典外延构体论拓展为事件的多维外延构体论,并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形式语义系统*MEM,与现有研究相比,*MEM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件语义做更为精细化的刻画;第二部分是以多维构体论为基础,构建了形式语义系统,通过对现有的组合范畴语法理论稍做调整和修改,使得*MEM公式可以作为自然语言的形式语义表征被纳入到组合范畴语法的形式系统中,从而实现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并行推演。
《多模态与认知语言学》
[西班牙]María Jesús Pinar Sanz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进入21世纪,关于话语和语篇的多模态研究逐步增多,本书选取了13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汇集了世界各地20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和研究理念,从认知语言学与多模态隐喻、社会符号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多模态互动分析这三个途径出发,通过对电影、卡通、绘本甚至挂毯等的多模态研究,阐述各自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上的社会转向和研究方法上的实证趋势。
《少儿和青少年的语言测评》
[挪威]Angela Hasselgreen、[英]Gwendydd Caudwell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围绕少儿和青少年的语言测评进行论述,既关注语言学习情境的多样化,又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还对听、说、读、写、词汇、语法等各项语言技能的测试提供了实践指导。
《英语听力测试设计指导》
[英]Rita Green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如何开发一套高质量的听力测试题?听力测试开发会经历哪些阶段?哪些因素会带来听力理解困难?不同的情境和听者如何影响听力效果?本书全面展示了听力任务开发的过程,同时附带实用建议和详细示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英语听力测试设计。
《汉语自闭症儿童语用发展能力的评估与干预研究》
程璐璐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语用障碍是我国300多万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关键难题,目前通过常规手段尚无法从根源上对语用障碍进行科学有效评估。本研究从取效行为中目的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入手,从知识、语言和行为层面设计全国首个汉语自闭症儿童语用障碍评估量表。同时,采用ERPs和fMRI技术直击汉语自闭症儿童大脑相关脑区,挖掘患儿的语用能力发展特点及其认知加工机制。本研究提出自闭症儿童语用表达的取效行为干预策略并检验其干预效果,为发现患儿语用障碍的病因本质、揭示脑区功能与语言运用的内在联系开辟了新途径。
《海南澄迈方言研究》
张惠英、冯冬梅、吴正伟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海南澄迈方言是位于海南岛北部地区的海南闽语,和相邻的海口方言比较接近,和南部地区的黄流话、三亚话,西部地区的板桥话等差别较大。本书对澄迈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作了比较全面的描写,书后附有十篇长篇语料,并附有详细的注释和普通话翻译。是第一本全面描写海南闽语的方言著作。
《克木语四音格研究》
刘希瑞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以跨境濒危语言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克木语中的四音格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结构描写、语音实验、音系分析、类型比较等方法,首先对其表层语音、语法和语义特征进行详尽描写和分析;接着采用实验语音学方法,提取六种类型四音格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等声学数据,分析和讨论其深层韵律特征、声母清浊对音高搭配的影响及四音格之格律对各音节音长的规整;在此基础上,运用韵律形态学理论尝试从本质上探讨其生成机制。
《广东·语音卷》
庄初升、贝先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语音卷收录了广东省粤、客、闽方言及粤北土话72个调查点的概况及语音材料。第一册介绍了72个调查点及发音人的基本情况,并归纳了各调查点的音系;第二册主要是72个调查点1000个字音的对照表,每8个字以两个蝴蝶页对照排列,第一个蝴蝶页是粤方言38个点,第二个蝴蝶页依次是客家方言、粤北土话和闽方言共34个点。
《广东·词汇卷》
林伦伦、甘于恩、庄初升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词汇卷收录了广东省粤、客、闽方言及粤北土话72个调查点各1200条的基本词汇材料。每3条词以两个蝴蝶页对照表的形式排列,第一个蝴蝶页是粤方言38个点,第二个蝴蝶页依次是客家方言、粤北土话和闽方言共34个点。
《广东·口头文化卷》
严修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卷收录了广东省粤、客、闽方言及粤北土话72个调查点的童谣、谚语、俗语、传说、故事及曲艺戏剧等语言材料,反映南粤大地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
《广东·语法卷》
甘于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语法卷收录了广东省粤、客、闽方言及粤北土话72个调查点的语法材料。按照粤方言、客家方言、粤北土话和闽方言的顺序,排列50个例句的方言表述。每个例句单独一个表格,普通话例句位于表格上方,左侧为方言点名称,右侧为例句的汉字转写和相应的国际音标注音。本卷为观察广东各地方言的语法特点,提供基础语料。
《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
许芃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已出版的有代表性的310个方言点调查语料,对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出了若干种演变类型,对中古上声字演变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演变格局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了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原因:内因包括调值的相似度、连读变调的影响、声母的影响、词汇语法的影响、文字的影响;外因包括移民的影响、邻近方言的影响。此外,从调类归属、辖字范围等方面比较了中古上声字在赣语和客语、平话和粤语、客赣语和粤语等相关方言中的演变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最后,在前述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特征与规律。
《衡水武邑县方言研究》
张晓静著、桑宇红主编,中华书局
本书是《河北方言研究丛书》系列的第四种,是河北衡水武邑县方言的单点研究。武邑县方言隶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赵深小片,方言内部语音方面河东、河西差异较大,语音上具有突出的特点。语法上,其复数标记“们”几乎可以用于所有体词性成分之后,是方言自身语法化发展的结果,也被学界所关注。本书运用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武邑县方言进行共时描写;也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将武邑县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归纳了方言声韵调演变的特点。此外,本书还提供了详实的分类词表和语料记音。本书作者母语即为武邑方言,聘请发音人老中青三代齐全,兼顾不同年龄层语音特点,语料真实可信。
《国际文凭课程(IB)中文教学研究新探》
梁源、王婵娟、施仲谋编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国际文凭课程(IB)是因应教育全球化而发展的较为独特且完备的课程架构,IB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传统中国语言和文学的教与学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同视角。
中国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成功举办了四届“IB理念和国际中文教学高级研讨坊”,邀请IB专家和主讲嘉宾分享新近的研究成果及教研心得,进而集结成书。此专书围绕IB课程的理论和教学实践,为中文课程发展、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编排以及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考核评估、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经验。
《东方语言学》(第二十四辑)
王双成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辑主要以东亚语言为研究对象,其宗旨是用语言学的普遍原理来研究语言,并通过由研究这些语言中的特有现象所得到的规律丰富语言学的普遍原理。主要内容有《“无非”的主观小量表达研究》《从行、知、言三域看肥城方言的“了”》《海外中国典籍的多语转写研究——以清语老乞大汉语-满文的朝鲜文转写为例》《牛津示范范畴手册评述》《同源词与上古音构拟》《湖北宜城方言音系》《概念隐喻的新成果:拓展概念隐喻理论研究述评》等。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七辑)
王云路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辑特设“汉文佛经语言研究”和“近代汉字研究”两个专栏,包括朱冠明教授和郑贤章教授在内的十一位作者,均为这两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前沿学者。“汉文佛经语言研究”专栏首篇对辛岛静志先生的学术成果和贡献作了评述,其余诸篇用历史比较、梵汉对勘等方法探讨中古佛经的语法和词义问题。“近代汉字研究”专栏内容涉及近代汉字与古文字的关系、佛经疑难字词考释、近代常用字的起源和流变等。除专栏之外,本辑还有音韵、词汇训诂、虚词、佛经音义校勘、字词关系等方面的论文十一篇,皆为相关领域的新成果。
《修辞研究》(第八辑)
吴礼权、李索、张祖立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辑内容包括“古代汉语修辞研究”“修辞与诗歌创作研究”“修辞与认知心理研究”“比较修辞研究”“小说叙事与修辞研究”“其他研究”“学术评论”“学术动态”8个专栏,共收录了12篇论文、1篇评论和2则动态。
《文献语言学》(第十五辑)
华学诚主编,中华书局
本刊着重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献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字与汉字史、训诂与词汇史、音韵与语音史、语法与语法史、方俗语与方言史、语文与语言学史等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刊登学术热点与重点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
《中医典籍与文化》(2022年第一辑/总第4期)
王振国主编,张树剑执行主编,杜锋特约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辑主题为“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主要以出土文献为关切点,共收录文章21篇,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着重研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诸多问题,如知识文本的考据、观念价值的演变、学术与思想的互动、文本意义与社会文化的融通等,注重参合考据与义理、兼备致广大与尽精微。首先,以三个主题为中心共收录文章18篇:如“字词考释”专题,主要是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考释文本;“文献考证”专题,主要是基于语言文字的释读,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证文本;“综合考论”专题,主要是基于字词和文献的实证研究,综合探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整体意义。其后,继之以“医疗社会史在中国”圆桌会议研讨专稿,同时收录1篇会议综述,另载1篇书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