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现场|一束定格午后的阳光,时代美术馆里的“瞬息涌现”
3月29日起,“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将在北京时代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这是北京时代美术馆与策展团队WAVELENGTH 的第六次合作。
据悉,本次展览邀请16位国外当代艺术家,用超现实的当代艺术装置表现“瞬息”之间的美感,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引发观众对生活和世界的遐思。当观众沉浸于艺术家们用作品描绘的14个“瞬间”,这些故事将在观者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全新的故事、或一种新的感受。
展览从一束定格午后的阳光开始,这件作品是美国艺术家莎拉·南斯(Sarah Nance)的作品《条件性存在》。莎拉·南斯被称为当代艺术界的“地质学家”,她的创作总是与她对地质和自然的观察密不可分。艺术家观察午后正在褪去的日光,用两种不同色泽的丝线描绘日光的不同层次,又用黑白两种砂砾去表现光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同样关注纤维编制的艺术,韩国艺术家朴绣梨(Sui Park)创作的两件作品《流》和《起伏之美》中,艺术家用工业材料创造如有机生命体一样的艺术装置。《流》中定格的像是成群结队的海洋生物,也像是毛笔落笔时的笔触,《起伏之美》则定格了夜间波涛汹涌的海面。
有趣的是,装置以黑色扎带构成。这种材料(工业塑料)通常被认为是不耐用的、一次性的、便宜的、微不足道的消耗品,当它形成如有机生命般的艺术装置,这种废弃的物料则与作品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黑色扎带以外,胶带也可以作为一种表达情绪的笔触。德国艺术家莫妮卡·格日马拉(Monika Grzymala)带来新作《空间绘画(WAVELENGTH)》。作品占据三个空间,每个空间都由黑色、银色和透明三种不同的胶带组成。其中,黑色的胶带象征着绘画的动作和笔触,银色的胶带象征着水面,透明的胶带则在空间中创造了一个不同的维度,制造出波浪一样的视觉效果。随着空间的转换,胶带的笔触越发狂乱,似乎也代表着一种心绪的起伏。另外,随着时间、重力和环境的影响,胶带的形态也将逐渐改变。
艺术家莫妮卡·格齐马拉是一位波兰裔德国装置艺术家,她以用胶带创作的特定场域装置而闻名。她作品中总是用胶带连接墙壁与地板,创造出紧绷的平行线与层叠线、如吊灯般悬挂缠绕的线条和旋转的线条漩涡。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来到最通透而闪亮的一个空间,艺术家生田瑠奈(Luna Ikuta)带来《大事记》。生田瑠奈善于用特殊的方法去除花草植物中的叶绿素和自然色素,同时保持它们结构的完整性,让无法用肉眼观测的维管束和植物组织显露出来,将它们变为超现实的透明植物,创造空灵唯美的艺术体验。
被剥除了色彩的植物无法脱离水而存在,就像是游鱼,所以展览中,艺术家也放置了一个透明的鱼缸与一尾斗鱼与作品相呼应。水晶砖中凝固的郁金香、视频艺术中摇曳的透明植物、游动的白色斗鱼,在展览空间形成一种“静止”与“运动”、“生命”与“消亡”、“瞬间”与“永恒”共存的超现实世界。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乌克兰裔德国艺术家阿廖沙带来《生物主义是新生物伦理学的顿悟》。阿廖沙是“生物主义”艺术流派的开创者。他用合成生物学、生物伦理学等视角进行艺术创作,作品包含很强的寓言性。
在《生物主义是新生物伦理学的顿悟》中,空中漂浮的半透明雕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物未来主义”有机体。它仿佛被凝固在进化过程中的某个瞬间,和作品中红色与黑色的“生物主义”生命雕塑一起,象征着一个由不以自我为中心、彼此团结的个体组成的更高级的未来社会。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白仓美奈子(Minako Shirakura)创作的作品《球形—对话》,其创作灵感来自于蜘蛛网,在白仓美奈子看来,世界就像蜘蛛网一样,充满张力与灵活性,并保持着一种精巧而脆弱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也表现在作品中——玻璃和镜面被悬挂在细线上,呈现一种多元的“中间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它们被拉向地面,却又在细线的作用下在空中漂浮。
这个静态的作品实则是一场长达五分钟的“表演”,随着展厅中制造的风,这些玻璃碎片会碰撞,发出风铃一样的声音,球形体下面是仿日式庭院的圆圈砂石,与玻璃的声音共同营造一种宁静氛围。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韩国艺术家朴善基创作的《聚合—空间20230215》体量很大。看似方正的空间实则由串着不规则的木炭的丝线矩阵构成,木炭象征着自然的能量循环,它的形状充满不规则和随机性。悬挂的木炭看似在空间中规则排布,但从其他角度可以看出,艺术家从中随机抽走了一部分木炭,构成了一个新的视错觉空间。在我们察觉到“不规则”存在的一刹那,规则与无序、逻辑与诗意并存。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巴西当代艺术家亚奈娜·梅洛·兰迪尼(Janaina Mello Landini)创作了《循环之网142(马图帕[马图帕(Matupá):巴西亚马逊中部的泛滥平原湖泊中发现的漂浮植被岛。])》,这件作品象征一片无边的漂浮森林。这些悬浮的“树木”由织物绳索相连,象征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
亚奈娜·梅洛·兰迪尼以用绳索制作的艺术装置而闻名,“循环之网”是她最著名的作品系列。她的艺术装置常以缠绕交错的绳索展现对时间、统一性和多重性的思考。如动脉、蛛网或树根一样分支的绳索充满了探索空间的张力。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展厅中最大的一件作品是《零》。这是西班牙公共艺术家SpY为北京时代美术馆特别创作的特定场域动态装置,也是SpY第一个在美术馆中展出的大型装置作品。九个壮观的黑色圆环在背景音乐中缓慢地移动,环与环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断地进行着复杂而有规律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次循环。时间也在一次次的循环运动中流过。如果观众专注地观察圆环的运动,甚至会产生一种催眠的效果。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和《零》相反,西班牙艺术团体“光线介入”(Luzinterruptus)的作品《在空白页》在每个瞬间都会展示出截然不同的形态。《在空白页》是“光线介入”的经典作品之一,此前在全球多地以不同形式出现,本次展览是该作品全球首次在美术馆中展出。
数千个笔记本在空间中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画布,也构成了一面发光的“思想之墙”,艺术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在笔记本的空白页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我们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和世界的随机性不断改变着笔记本上的内容和书页的位置,让这件作品在每一个瞬间都展示出不同的形态。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在白色的景观之后,观众也将看到了一片红色的“风景”。《风景》的创作者埃文·罗斯是当代数字艺术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知名美术馆展出。《风景》的创作历时四年,期间艺术家拿着自己改装的红外相机走遍全球,拍摄海底光缆登陆点附近的风景。相机捕捉的光线频率和互联网光缆中信号的频率相似,这使相机拍摄的现实世界的风景和互联网世界的“风景”形成了一种对应。
观众在现场看到的视频不是存储在本地的,而是通过微型电脑读取的网络视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作品既存在于现场,又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某个地址。《风景》就像是互联网的具象外形,在不同的瞬间将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WAVELENGTH:瞬息涌现”当代艺术展作品
展览的最后一个作品是由法国艺术团体“Lab212团队”(Lab212 Collective)创作的《新星》。《新星》表现的就是北京时代美术馆头顶上空所能观测到的星空。星光在夜空中缓慢地流动,在观众身边画出一条条光路,也映照在观众身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星光的强度也随时发生着变化,因此作品的场景在每一瞬间都发生着改变。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1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