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不要让童年的噩梦重演

曾雅娴
2023-03-28 21:1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周末和几个女孩聚会,吃饱喝足后建议在沙发上看个电影,翻到一部影片叫《狗十三》就一起看起来。

剧情沿着李玩一家的家庭琐事展开,爸爸再婚有了新家,李玩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她喜欢物理,但爸爸强行把物理兴趣班更换成了英语补习班,大概爸爸也觉得态度过于强硬,为了弥补送了一只狗给女儿。

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与狗同吃同睡,感情深厚。剧情的爆发点在于,爷爷不小心把爱因斯坦弄丢,李玩疯狂寻找但没有找到。后妈就重新买了一条狗哄骗李玩这就是爱因斯坦,李玩觉得受到欺骗,行为愈发乖张,因为一条狗,家里乱作一团,爷爷扭伤脚,奶奶差点走失,最后,爸爸把李玩暴打一顿,逼迫她向爷爷奶奶道歉。这种强迫性认错让李玩一瞬间长大,不再找真的“爱因斯坦”。

剧情最后,李玩参加物理竞赛得了大奖保送至重点高中,庆祝宴上,李玩微笑着吃下父亲朋友为她夹的狗肉,看着她吃下狗肉,家人都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爸爸夸她:“你是爸爸的骄傲,真是骄傲,再也不让爸爸操心了,你长大了懂事了……”

看到这里,朋友却忽然在我们面前哭到哽咽。原来朋友十来岁时曾养过一只小兔子,软软的白白的,是邻居家的兔子生了很多小兔子,然后送了一只给她。后来,小兔子需要照顾,父母忙于工作,终于在一个中秋时节,小白兔死于家宴。

妈妈做菜向来很好,她记得红烧兔子是那天亲戚朋友最喜欢的那道菜品,而她是在没有找到小兔子,甚至吃了好几口兔子肉之后,才知道那是自己的小兔子。朋友偷偷哭了许久,爸爸安慰说:“傻孩子,兔子和狗和鸡鸭有什么区别?本来养着就是准备吃的,你哭什么?”

从“爱因斯坦”到朋友的小兔子,小动物总能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

前阵子,父母吃掉孩子的“宠物”的短视频类型大火,先是有家长将孩子悉心照顾的宠物螃蟹煮了,然后递给孩子一只螃蟹腿,孩子含着泪啃着蟹腿说了一句“香”,瞬间成了流量密码。之后,各类博主争相模仿,下锅的宠物成了兔子、鸡、鸭、鱼,孩子的嚎啕大哭被淹没在廉价感和欢快感十足的BGM里。看着人类幼崽在情绪崩溃的哀伤中,因为经不起“美拉德反应”的诱惑,又一口口地吞掉自己的宠物,围观的成年人发出一阵讪笑。

我不知道这种“吃宠物”短视频有多少是摆拍,有多少是真事,但是这类视频肯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这种视频是很残酷的,是以成人对“肉”的衡量,直接摧毁了孩子有关生命的世界观:原来童话是骗人的,原来吃掉小白兔的不是大灰狼,而是自己身边的亲人。孩子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会相信我们成人已经不相信的东西,保护这样的“赤子之心”就是呵护社会的希望。

当然,这样对原生家庭的“控诉”可以说很多很多,甚至之前“父母皆祸害”还一度成为了时髦的流量标签。我自己当了妈妈之后,看了很多心理书籍慢慢知道,那些并不够爱孩子的父母,是因为他们不曾得到足够的爱,所以也不懂如何去爱。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难处,匮乏的上一代很难共情一只宠物兔子或者小狗,但总是抱怨上一代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自己怎么当父亲、当母亲,不要让童年噩梦重演。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