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吃汤药还是吃膏方,原来是要看病情急不急?

2023-03-30 06: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祝您健康杂志 祝您健康杂志 

苦兮兮的水药,包含了许多人对中药的全部想象。

不过中药的世界怎会如此简单呢?

要知道,中药不只剂型多,不同剂型还有自己的特点,讲究可多了去啦。

/

/

中药那么多剂型,区别到底在哪里?

我们经常说“喝中药”,这其实是针对中药中最常见的一种剂型——汤剂。

汤剂,又称汤药,是指中药材料经煎煮、去渣处理后的药汤。

都说良药苦口,大多数的汤药确实味道不咋地。但它不仅拥有较强的功效,还有一些其他中药剂型难以比拟和无法取代的优势。

比如说,灵活。

汤剂非常适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医生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个体针对性强,效果也更好。

如果要问有什么缺点,除了不怎么好喝,就是不方便携带了吧。

而除了汤剂,中药这个大家族还有下面这几位常见成员。

丸剂

又称丸药,包括蜜丸、水丸、糊丸和蜡丸等。

丸药有点“缓释剂”的意思。它吸收缓慢,但药效持久而平稳,同时很方便携带、贮藏和服用。

散剂

临床上将药物“打粉”服用的方法,便是将处方制成散剂。

因为药物已经被打成粉状,所以吸收更快,而且也具有方便取用、剂量调整方便的特点。

膏剂

关于膏剂,如果提及“膏方”这个名字,大家就熟悉多了。

膏方又称膏滋,属于内服膏剂,其功效重在滋补。

在制取膏方时,会向浓缩的药液中加糖或蜂蜜,这样改善了药物口感,同时也减少了每次服用量,因此特别适合长期服用。膏方的储存时间也比较长,一般入冬前开好方、熬好膏,冰箱保存,可以一直吃到来年开春。

膏剂中还有一类外用膏剂,是将药物碾成细末后,用芝麻油、桐油、蜂腊等混合,摊在皮纸、布及动物皮毛上,使用时将其贴敷于患处,从而发挥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等功效。这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膏药”。

丹剂

丹剂看起来有点像“小号丸药”。

“丹”字有精华的意思,也一语道破了丹剂的不凡之处:它要么是含有牛黄、麝香等贵重药材,如紫雪丹、至宝丹;要么是含有汞、硫磺等有祛腐功效的成分,如红升丹、白降丹。当然,它同样具有便于保存、携带的优势。

/

/

选择哪种剂型,关键是病证急不急?

有意思的是,有些方子看起来差不多,但医生有时候会选择开汤剂,有时却要选膏方,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患者的病症轻重缓急程度不同,医生也需要选择对应的剂型,以求对患者的病症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散剂,见效非常快。如果是急症,医生就会建议用散剂,肯定会比慢慢吃膏方要来得快。

再如丸剂和膏剂,它们见效比较慢,但优势是可以平稳、持续地发挥作用。这就有点类似现代医药里的“缓释剂”。对于不那么急的慢性病,医生当然希望药物能平稳发挥药效,确保病情平稳不发作,同时最好还能减少患者服药的频次、方便患者,那丸剂和膏剂就会成为优先选择的对象。

至于汤剂,适用范围最广,轻重缓急一般皆可,唯一限制它的是“便携”程度。如果患者需要方便保存、携带的剂型,医生就可能会选择丸剂、散剂、丹剂等剂型了。

同时,不同的剂型也有自己的一些注意事项。

汤 剂

需要临时煎煮,耗时较长,对煎煮法和器具要求较高。

煎药宜砂锅、搪瓷、不锈钢,忌铁锅、铝锅。

自己煎煮药物时,要注意先下、后下的顺序,按照说明进行煎药,否则会影响药效。

即便是机器代煎、独立封存的汤剂,保存时间也较短,一次只能不建议一次开取太长时间汤药,1-2周为宜。

丸 剂

小粒丸剂如果未标明每粒药的克数,需明确称重、换算方法,明确每次的服药粒数。

大粒丸剂服用前可先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

散 剂

非常容易变质,所以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密闭的环境中。

建议选择玻璃瓶、玻璃罐,保存效果较好。塑料罐也可。可以准备一些食品用干燥剂,放在罐中保存效果更佳。

每次制取不宜过多,散剂一般用水冲服,或加米汤等拌匀服用。

膏 剂

内服膏方制取时间较长,需少量久服,不适用于病情较急或病性偏实的患者。建议冬季服用,一人一方,不推荐网络上的网红膏方。

外用膏药不能直接贴敷在皮肤破损处,以防止发生化脓性感染。如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泡、瘙痒等,可能是过敏,应及时取下。如果外用膏药中常含有活血药如红花、乳香,则孕妇忌用。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作者:杨萨飒 罗鑫

内容策划 / 排版:朱菁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