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广东的这个小镇,男人可能比女人更懂女性内衣
“拿着棉花,就能在陈店做出一件内衣。”
这句在广东省汕头市陈店镇流传了许多年的话,一点都不假。
图源/看客
汕头,素来与织造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潮州府志》曾记载:“唐时,潮阳郡每年贡蕉十匹,乃蕉布也。而潮阳郡即今潮州府,故其俗至今种蕉,煮以纯灰水漂澼令乾,乃绩为布。”
1946年《最新汕头一览》中也提到:“九邑乡村无不织之女”“冬则纺棉为纱,夏则绩苎为织”,可以看出汕头有着浓厚的织造底蕴。
如此看来,那一件件贴身的衣物出自这里,也毫不意外。
图源/服装八场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陈店镇踏足内衣制造行业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陈店,大大小小的内衣工厂有2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
“没有我们陈店,中国80%的女人都没内衣穿。”许多在陈店内衣工厂的人都会这样说。虽有夸张,但作为中国最大的内衣生产基地,陈店镇的内衣,在全国轻轻松松地占到了60%以上的份额。
01
产业萌芽
世界上第一款现代意义上的文胸诞生在1914年,是纽约名媛玛丽·菲尔普斯用两块手帕和丝带制成。
彼时,大洋对岸的中国,女性开始穿起“小马甲”内衣,和短款背心很类似。
图源/MadameFigaro
20世纪20年代末,洋货在当时的中国悄然出现,西方的内衣广告也登上了画报。
但直到70年代,中国女性的内衣,多以棉布背心与汗衫为主。但也有一些地区,因为信息闭塞,女性还在使用传统的裹布作为内衣,在穿着感受方面根本谈不上有多舒适。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广东汕头陈店镇的蔡信开,研究起了女性内衣。
蔡信开有一家碾米店,和刚结婚的妻子一起打理。
“我老婆每天都要扛几十斤的米袋,因为穿的内衣不舒服,工作时很不方便。”就是这个为了“解决老婆工作的问题”的原因,让蔡信开自此和内衣结缘。
许是天赋,蔡信开给妻子定制的独家内衣样式已经十分成熟,除了妻子以外,很自然地在当地引起一波小轰动。
图源/羊城晚报
彼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外资进驻,加上创业浪潮的涌现,让蔡信开嗅到了商机,毅然决然开办了内衣厂。
说是厂,其实工人都是家庭成员,缝纫机也没有几台,制作内衣的布料都是从服装上取下来将就着用。刚开始的几年并没赚到钱,但蔡信开没有放弃,他给内衣更换了专门的弹力布料,定制了海绵,还找到找到其他行业的销售人员在全国代销内衣,情况终于有所好转。
1984年时,村民眼看着蔡信开厂子里的内衣销量猛增,纷纷洗脚上田,带着缝纫机进厂学习,也开起了家庭作坊开始制作内衣。
“1个文胸卖1块2毛钱,80年代初打工一天才赚两块钱。当时80%的家庭都在做文胸。”蔡信开回忆道。
就这样,陈店镇的内衣产业初现端倪。
02
大企业、小工厂齐头并进
20世纪90年代末,内衣加工厂在陈店随处可见,在街上走一圈,机器的“哒哒”声不绝于耳,从早到晚也不停歇。
如今,陈店2000多家的内衣厂也分出了层次。
大型企业早已开起了自动化生产,梭织机、针织机、裁剪机等轰隆隆地高速运转着,一个车间里,1个人就能同时看管13~15台机器。
一个车间从原来三百人,缩减到200人左右,用人成本下降30%,产能却上升了30%。
“原来做一批衣服,从下料到出货大概要两三个月时间,现在只要把款式和原材料准备好,7~15天就可以出货了。”
图源/羊城晚报
但在一些中小工厂里,工人还是主要的操作者,平均1~2人负责一道工序。
比如内衣胸碗的定型,小小的工厂内,数十台机器热烘烘的烧到200摄氏度,一名熟练的工人,也只能一人操作4台机器,一天最多做出1000多件内衣模型;
另外,小厂机器切割的内衣模型,总有瑕疵,需要人工再检查、修剪一遍。每天,哪怕不停歇,一天也只能完成几千件内衣的检查。
这些,和年产值上亿的大型企业比起来,有天壤之别。
图源/卖家
但也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内衣企业和工厂,不仅让陈店的内衣产业兴旺发达,还使上下游的面料、海绵、肩带、绣花、染整等产业聚合发展,形成了完成的产业链。凡是做内衣需要的原材料和配件,都能在陈店找到。
03
男人做内衣,很平常
也许是因为“开山鼻祖”蔡信开的带动,在陈店,做内衣不是女人的专属。
一件内衣,从画图、制版到定型、剪裁,再到钉背扣、固定花边……几十道工序中,都能看见男性的身影。
在闷热的车间内,坦胸露肚的画图师傅,修剪半成品的男青年,每天,有上千件内衣从他们的手里经过。
图源/看客
在一份2016年的调查数据里,陈店镇做内衣的人中,有30%为男性。
许多年轻的男孩子刚来到内衣厂时,都不免有些害羞,尤其是当亲戚朋友问起做什么工作时,还少不了要被开几句玩笑。慢慢地,在得知了内衣厂的收入不菲后,越来越多的男性都加入了。
“九邑乡村无不织之女”的画面成为过去,在陈店,男人做内衣,已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
图源/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林宏贤摄
时间回到1984年,陈店还是遍地的棚屋,依靠着内衣加工产业带来的希望,不过几年时间,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三五层的楼房。如今,走进陈店,干净的道路两旁,洋房、别墅、办公楼和成千家的内衣厂星罗密布。
40年风雨飘摇,40年沉淀迸发,陈店镇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成长为国内外知名的“内衣名镇”,支撑着全镇70%的工业产值,它以后的路,应会更加宽广。
*封面图片来自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林宏贤摄。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追踪:一件爆款内衣要经过多少双手
[2] 汕头内衣厂里的打工男孩
[3] 陈店内衣经济的焦虑
[4] 汕头陈店镇从家庭作坊到“中国内衣名镇”的蜕变
[5] 陈店 再造中国内衣名镇新动能
[6] 潮汕产业观察:“中国内衣名镇”探索新生之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