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文化】那个最懂苏东坡的女子 以及两人患难与共的惠州岁月‖李心雨 周琴

2023-03-27 14: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那个最懂苏东坡的女子

以及两人患难与共的惠州岁月

李心雨 周 琴

早春二月的广东惠州,在阴云之下显出几分朦胧的美感。此时,来到位于城市中心的西湖景区,就能看到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走过苏公堤,再跨过横于平湖与丰湖之间的西新桥,从西湖孤山的东麓拾级而上,就能一路抵达王朝云墓。

近千年前,王朝云逝于惠州,遵从她的遗愿,苏轼将爱人葬于丰湖之上栖禅寺之东南,筑六如亭以纪念。至此,这位千古大文豪的“红颜知己”、苏轼潦倒时期的生命支柱,便长眠在惠州的山水之中。

王朝云墓旁的朝云塑像(周彬 摄)

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几经起伏,晚年更是一路被贬至岭南。可在他曲折跌宕的人生境遇中,王朝云始终陪伴左右,陪他走过颠沛流离、潦倒落魄的岁月,更精心照料着他的生活起居,鼓励着落入人生低谷的苏东坡。

如今,在惠州西湖之畔,在泗洲塔下,再到王朝云的墓前,走过苏轼与王朝云曾行经之处,可以联想到几百年前,两人相伴游湖,相互扶持着度过在岭南的清贫时光。

初春的下午,在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教授、博士(博士后)申东城的讲述中,仿佛能看到苏轼与王朝云在惠州的情深岁月。

千古文豪的红颜知己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从古至今,在关于苏东坡与王朝云的轶事传闻中,最为有名的应是那一则“不合时宜”的故事。在古籍记载中,曾这样写到:“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轼与王朝云的初次相遇,始于熙宁七年(1074年),彼时已经三十九岁的苏东坡在杭州通判任上,遇见了年仅十二岁的王朝云。王朝云虽是歌女,却天性聪敏、善解人意,让苏轼心生好感。“现在有说王朝云是苏轼买回家中的,也有说是朋友买来送给苏轼的,说法不一。相传,王朝云到了苏家后,就成为了苏轼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的使唤丫头。”

在王朝云与苏轼相识不过五年后,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发生,苏轼被捕下狱,险些丧命,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随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之下,他与长子苏迈凄凉前往黄州。在被贬黄州的第二年,也是苏东坡人生旅途最为艰难的时期,征得王闰之的同意后,彼时十八岁的王朝云,正式成为了苏轼的侍妾。

“苏轼在娶了王朝云后,心里应该是很开心的。”申东城说,苏轼曾写下不少诗词,用以赞赏王朝云的美貌。譬如,苏轼《朝云诗》曰:“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诗中,苏轼用晋人刘伶元与樊通德的典故,说明了他与朝云的生死相依、心灵相通,更赞美王朝云的美貌。

流放的岁月贫苦动荡,但有了王朝云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苏轼自然能够体会到对方的爱意。元丰六年(1083年),王朝云在黄州为苏东坡生下一子,苏东坡在欢喜中将其取名为苏遯,“遯”即“遁”也。对于这个孩子,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可惜天不遂人愿,苏遯在元丰七年(1084年)病亡于金陵,王朝云在丧子的悲痛中久难愈合。尽管如此,她仍强撑着身子,执意陪伴苏轼去往更为偏僻之地,一路追随左右。

“苏轼人生中的三位伴侣,可以说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达理,更有‘屏后听语’的故事,她可以说是苏轼事业上的得力助手。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深受苏轼弟弟苏辙的喜爱敬重,他对这个嫂嫂赞美有加,认为其本性淳厚、贫富不惊。可见王闰之贤良淑德,是位贤内助。而王朝云,可以说是苏轼人生的知音,她能够知道苏东坡‘不合时宜’的性格,更陪伴他走过了艰苦的日子。”

颠沛流离流放岭南

“一生辛勤,万里随从”

广东惠州,在古时是极为偏远的岭南之地,在中原人看来,这里瘟疫、瘴气流行,蛇虫出没,更是十足的荒蛮之地。在绍圣元年(1094年),已近花甲之年的苏东坡踏上了颠沛流离的贬谪路途,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九岁了。苏轼郁闷、失望的心情,在《到惠州谢表》中流露出了不少。虽是不幸之旅,但好在还有亲人的陪伴,苏轼带着王朝云与幼子苏过来到了惠州。

苏东坡曾在《朝云诗序》中写道:“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在惠州的日子清贫,身为罪臣的苏轼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叨送米续晨炊”。从这些诗句中,都能看到他在惠州生活的不易。但好在还有多才多艺的王朝云,她任劳任怨,悉心照料。不仅与苏东坡共担祸福,还能诗词唱和,更与苏轼漫步西湖,沉醉在惠州的山水之中。

“我们都知道王朝云是歌女出身,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于是在惠州,就演绎出了很多故事。”申东城描述了一则两人相处的趣事,王朝云在惠州时,常会弹奏乐器大白,吟唱苏轼所作的《蝶恋花》,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不胜伤悲,哽咽到唱不下去。东坡问是何缘故,朝云说:“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因这首词所写是春景,东坡开玩笑说他正悲秋,而朝云又开始伤春了。“其实王朝云那么悲痛,也是对自身这种悲惨境遇的感触。而在王朝云病逝之后,苏轼就极少听这首词了,也不怎么来西湖了。”申东城说。

3.在惠州的日子虽然缺衣少食,但苏轼仍关注民生,不仅帮助当地民众提高生产力,更到处搜罗药品为人治病。“王朝云的心肠也非常好,有说法提到她常去照料生病的患者,后人也因此感念王朝云。”更有传言说,王朝云正是在照顾感染瘟疫患者的时候,不幸染上了瘟疫。

绍圣三年(1096年)的仲夏,岭南闷热难捱,染上瘟疫的王朝云,不幸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四岁。在临终之时,她吟诵着《金刚经》的“六如偈”而逝,因为在幼子去世的打击后,王朝云潜心修佛。而佛教中的“六如”,以梦、幻、泡、影、露、电,喻世事之空幻无常。“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到王朝云的人性之美,更能看到她的豁达与通透。这与苏轼的思想也有契合之处,也愈发能明白他们之间的心意相通了。”申东城说。

对于当时的苏轼而言,朝云的离去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悲痛之中,苏轼将王朝云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之东南,筑六如亭以纪念。苏轼在亭柱写下楹联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在王朝云去世后,苏轼写下《惠州荐朝云疏》:“轼以罪责,迁于炎荒。有侍妾王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王朝云所给予苏轼在生活、精神上的陪伴,是他贬谪路上的支撑和慰藉。

“在惠州时,苏轼写了很多关于朝云的诗词作品。我想,他与朝云朝夕相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他更多的是得到了一种来自家庭的情感上的温暖。”申东城说。

后人做“朝云会节”以铭记

“朝云墓上去烧香”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在苏轼的笔下,惠州西湖的美沁人心脾。如今,朝云墓仍在孤山南麓,远眺着这一湖碧水,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凝望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兴盛。申东城说,朝云墓历经朝代更迭,历代都有维修,至今墓葬保存完好,又在1984年再次重建。“相传历史上这里曾遭匪患,可是土匪也敬重苏轼人品,连着对与他有关的事物存有敬重之意,他们到了朝云墓之后未加损毁,而是绕王朝云墓而去。”

申东城还提到,在古时更有在朝云诞辰来朝云墓祭拜的民俗,流传了上百年,称之为“朝云会节”。因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五,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侍妾王朝云诞日,惠州城内未婚女子习惯拜祭朝云,汇集于惠州西湖王朝云墓前,祭祀祈福、补种梅花。据介绍,清代惠州名士江逢辰的诗句“士女倾城补种花”,描写的就是“朝云会节”的情景。

王朝云墓历代都有修葺(周彬 摄)

“很多女子来拜祭王朝云,也是希望能像她一样秀外慧中,才情俱佳。”申东城解释道,在江逢辰另一首诗《惠州西湖棹歌》中也写道:“六如亭路多垂杨,红菱翠藕开野塘。郎坐船头妾船尾,朝云墓上去烧香。”而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期,可见惠州民间对苏东坡以及王朝云的怀念,这是东坡文化在惠州的一种延伸,更是当地人们对东坡精神的认可和喜爱。

从钱塘到惠州,从侍女到爱妾,从相识到情深……苏轼与王朝云是人生知己,是患难与共,更是生死相依。从昔日杭州西湖畔的初见缘起,到惠州西湖旁的生离死别,一切看似巧合又像是命运使然。那个最懂苏轼“不合时宜”的女子,最终葬于惠州西湖旁的松林之中,二十余年的相知相伴,也化作了西湖上的一缕云烟,飘散在了这座城市的空中。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3年2月22日第9版

作者:李心雨 周 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