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美妆突围① |“能级之城”上海,总部经济加多极支撑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朱玫洁
2023-03-31 09: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随着“颜值经济”到来,化妆品逐渐成为“必需品”。

全球化妆品市场中,亚洲北部区域的未来增长备受期待。近年,跨国巨头不断加码中国市场,同时本土国潮品牌崛起入局,中国化妆品行业更显火热。

目前,中国两大化妆品产业集群分别是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以广州为首的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起步早、规模大,而长三角产业形态更偏中高端,已有后来居上的势头。长三角与珠三角在化妆品产业上的竞合,显示出未来世界的竞争,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翻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新篇章。“一体化”指明了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任务是逐步消除行政壁垒,让资源要素更有序自由地流动,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为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不仅集聚了大量国际巨头,新锐化妆品品牌也依赖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协作网络得以崛起。不少明星化妆品产品在长三角诞生。

中国化妆品产业的零售总额正向着五千亿级迈进。具有庞大市场的化妆品产业,其产业链在长三角如何分布?又有哪些城市占据产业的关键节点?一瓶护肤品如何在长三角协同制造?

为呈现城市群内部运转肌理、理解长三角产业协同,澎湃城市报告第一期关注长三角美妆产业,通过梳理与调研长三角化妆品产业链图谱,勾描出化妆品产业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与协作关系。

专题共四篇文章,本文为第一篇,聚焦化妆品行业的“能级之城”上海,展现上海总部经济叠加“多极支撑”的化妆品产业格局,及其背后的故事。

 总部扎堆,产业链完备

上海是化妆品巨头们的青睐之城。

一批跨国化妆品巨头聚集于此。欧莱雅在上海开办了中国总代表处,雅诗兰黛成立全资子公司,宝洁将销售中心设立在上海,联合利华、强生、爱茉莉太平洋等国际化妆品护肤、日化集团都在此设立区域性总部。

本土大型化妆品制造商亦是云集。上海家化、上海伽蓝等凭借佰草集、自然堂等起步较早的本土制造商,在国际化妆品集团林立的局面中寻得一席之地。

这些品牌商位于化妆品产业链中游,是中游环节的高级玩家,影响着上下游的动向。中高端总部企业的聚集是上海之于其他城市的比较优势。作为长三角化妆品产业网络的中心,上海与其他城市形成发散性的协同关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既是长三角该产业网络的中心,本身又具备“多极支撑”——无论品牌上游的原料生产、中游的ODM/OEM代工、包材生产等,还是下游的代运营公司、具有营销属性的社交平台,上海都拥有竞争力突出的企业。

换句话说,上海化妆品产业并非有了总部,便将产业链生产分销等功能转移到外市,而是上下游产业与总部经济相辅相成。上海不仅有化妆品全产业链,并且企业技术水平较高。

上海在原料、代工、包材、销售等各产业环节的具体表现如下:

从进口原料看,上海港作为主要危化品港口,吞运着大部分化妆品的进口原料。帝斯曼、巴斯夫、德国汉高等世界前列的海外原料商都在上海设有贸易部门。国货龙头珀莱雅与多家海外著名原料商展开战略合作,前珀莱雅研发总监蒋丽刚对澎湃新闻提到,正是在上海与这些海外企业的部门展开对接。

从国产原料看,上海一批高技术化工企业,可开展化妆品原料研发、生产所需的精细化工、生物合成等等。自上世纪以来,上海便是著名的日化品生产基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上海化工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为区域技术的积累打下扎实基础。

在代工环节,上海也有一批名列前茅的厂商。包括科丝美诗、丽鑫生技、大造、上海创元、上海臻臣、上海永力笔业、沪汇日化、嘉亨日化等等。其中,来自韩国的科丝美诗号称全球最大的化妆品代工企业,有“化妆品界富士康”之名,其中国大本营位于上海,设有多座工厂。

上海的OEM/ODM企业既有外资,也有台资和民营企业,服务着多个知名国内外化妆品品牌。如丽鑫生技生产过美宝莲眼妆、上海嘉亨生产强生婴儿爽身粉,上海创元操刀知名国货品牌玛丽黛佳。

在包材端,前沿的设计能力也是“设计之都”上海的强项。蒋丽刚表示,中国是全球化妆品包材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包材的竞争力在于设计,“前沿的设计能力往往也来自于大都市”。上海不仅拥有一批注塑厂,亚洲最大的化妆品包材商HCP集团也在上海设有富祥塑胶厂。

在下游销售端,上海诞生的小红书、哔哩哔哩是化妆品营销的重要据点;上海丽人丽妆、宝尊电商,则是代运营机构里的主流平台。

总的来看,上海以中高端化妆品龙头集聚为特色优势,兼有各产业环节上代表性企业进行“多极支撑”,拥有较为完整产业链和很强的产业向心力。

与此同时,作为能级之城的上海,与长三角区域的其他城市也保持频繁互动,协同发展,扩大产业联动的能效。

上海化妆品制造商与长三角城市互动关系颇为复杂。有大型外资工厂在上海设厂或管理机构,后将更多的生产基地扩张至长三角城市如苏州、南通等;也有的先在苏州设厂,而后又入驻上海,例如包材企业HCP集团。

也有民营企业从江浙起家,再到上海做大做强。例如国内首屈一指的彩妆制造商上海臻臣,2006年创立于浙江嘉兴进行加工业务,2011年在苏州成立独立研发机构,2015年到上海扎根,目前已成为客户触达全球前十的化妆品集团。

不仅限于长三角地区,上海与珠三角地区也呈现密切关系。广州华兴玻璃&李记包装从2015年起逐渐将部分业务搬迁到上海,原因在于长三角业务暴涨,有比广州更多的中高端品牌。深圳一些新兴企业,比如深圳欣扬因在生物合成上的技术优势,正成为长三角各化妆品品牌主动合作的对象。

从“东方美谷”看化妆品产业新动向

“能级之城”上海的化妆品产业已形成空间格局。品牌商集聚在黄浦、静安等以楼宇经济著称的中心城区;营销机构如哔哩哔哩位于中环的杨浦区,生产商则分布在青浦、松江、奉贤、浦东等外环工业板块,亦是一个以中游品牌商为中心辐射上下游的向心圆形状。

在这个结构明晰的向心圆中,位于奉贤区的“东方美谷”近年对化妆品产业的打造有可见的努力。多家跨国巨头、技术驱动型的新兴企业、第三方检测服务平台及相关企业等重要市场主体入驻“东方美谷”,成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基地。

2015年,为重点发展美丽健康产业战略,奉贤提出打造“东方美谷”,规划至2025年“东方美谷”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东方美谷”是一个全域性的概念,即奉贤全区均为“东方美谷”,其中核心区则为生物科技园区。在生物科技园区,欧莱雅、资生堂两大巨头先后在东方美谷分别设立了投资部门与研发中心。

东方美谷俯瞰图,上海化妆品产业集聚地之一 东方美谷供图

通过调研,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在东方美谷的外资巨头表现出对产业链“新秀”企业的整合意向,这也是上海化妆品产业集群的一大动向。外资巨头正争相“建群”,以增加自身在功能性护肤时代的竞争力。

“新秀”企业并非一定是初创企业,而是具有赛道新、技术新、应用新等特点,在某一垂直领域拥有较具竞争力的技术。

例如,2022年2月,资生堂奉贤研发中心负责人原田太一等人拜访“新秀”企业环特生物,该公司采用斑马鱼胚胎技术评估原料和化妆品制剂的功效。双方就斑马鱼技术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趋势、后续合作交换了意见。

环特生物此前在杭州东部软件园发展,与东方美谷集团总经理袁飞 对接后,决定进驻东方美谷拓展业务,“他们在这边地方不大,租了一个几百平的实验室,主要想抱团取暖,因为东方美谷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必然要用到它的检测原料”。袁飞表示。

出乎袁飞意外的是,环特生物到这里不久,资生堂就和他们“打得火热”。 袁飞认为,资生堂想在东方美谷做的一件事是融合。“他们到这里没有水土不服的感觉,反而积极主动和周边企业联系。”

资生堂中国首席研发官荒木秀文坦言,“在这个时代,开放创新至关重要,单靠自身内部技术的组合无法取得长期的进步与发展,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正在与多家企业在中国的美容医疗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希望利用和共享双方的技术,在中国市场进行更好的创新。”

2022年,资生堂通过旗下独资的专项投资基金“资悦基金”,领投了一家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企业,创健医疗。提前布局化妆品新型生物材料,计划结合双方产品研发、原料供给和渠道资源等优势,探索功能性护肤产品的合作空间。

资深堂在东方美谷的第三家在华研发中心   朱玫洁 摄

对于巨头来说,重复进行技术开发、与新兴企业竞争意义不大,投资“建群”更有巧力。

来到东方美谷不久,资生堂找到东方美谷,提出合办“beauty beyond”行业论坛的需求,邀请其他企业进行讨论。“作为企业方搭这类平台是有点微妙的,所以他们找到美谷一起合作”,袁飞坦言,但从中可以看到资生堂的思路。

“Beauty Beyond”行业论坛已举办两届,原田太一提到,第一届论坛以资生堂研究人员与参会者分享彼此研究成果为主,为未来合作“搭桥”;第二届论坛于2022年线上开展,重点关注功效性护肤、原料等领域。荒木秀文说:“以东方美谷为首,大家知晓了资生堂对外开放创新的态度,从各地加入我们的企业也慢慢多了起来”。

欧莱雅比资生堂行动更早,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行业号召力强,在上海已连续召开三届BIG BANG化妆品科技创造营,第一届活动在进博会上展开,第二、三届均携手奉贤区与东方美谷合办。

这个活动通过开展多个维度的十强竞赛,遴选出涵盖智慧供应链、智能工业机器人、微生态研究、肌肤检测技术和生物合成技术等多项前沿技术的初创企业。也是一种组建“生态圈”的策略模式。

在2022/23年度致股东信中,欧莱雅集团明确新的战略转型方向:美妆科技。欧莱雅正采用各种形式投资合适的“新秀”,相关技术有望被运用于该集团业务的各环节。

跨国巨头不仅在主动关注业内技术成果,也在使用跨行业的视角,主动引导可能合作的技术企业进军化妆品业。

比如,创立于2016年的蓝晶微生物,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从事分子和材料创新的企业,也是2020年第一届创造营“预见新产研”赛道的优胜公司。这成为蓝晶微生物进军化妆品行业的第一步。当年8月,这家成立于北京生命科学园的企业在上海注册了新公司。据报道,蓝晶微生物已与欧莱雅进行了全面合作,涉及成分类产品和材料类产品等多方面。

东方美谷只是一个化妆品龙头们划地盘、组建群的缩影。此外,近几年,联合利华的孵化器在中国首发落地,拜尔斯道夫在中国市场启动加速器计划NX China,雅诗兰黛集团也正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

需注意的是,巨头们的“建群”已与“收购品牌”有所不同。此轮竞争与国内医美、医疗、健康等上游技术型企业的兴起息息相关,外资巨头正在通过加强整合上游技术型企业的方式,获取功能性护肤时代的竞争力。

与外资“建群”呼应,本土化妆品龙头也有所行动。去年8月,上海家化宣布成立品牌孵化中心,希望投资兼具中国基因、数字智能、美丽健康特色的中国优秀新锐品牌。这是首个由国产化妆品企业成立的品牌孵化中心。

————

在“能级之城”上海之外,又有哪些城市占据长三角化妆品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一瓶护肤品如何在长三角协同制造?

请继续阅读下篇:《长三角化妆品突围② | 一瓶护肤品如何在长三角协同制造?》

海报设计 白浪

本专题系列文章:

长三角美妆突围① |“能级之城”上海,总部经济加多极支撑

长三角美妆突围② | 一瓶护肤品如何在长三角协同制造?

长三角美妆突围③ | 趟入深水区:原料自主研发漫漫之路

长三角美妆突围④ | 生物技术企业入局本土美妆“新内卷”-------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有用的政商决策参考。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

    责任编辑:邵媛媛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