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奋斗者丨万亩大户“舒猛子”

2023-03-26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推荐阅读

《榜样7》播出!大国工匠艾爱国讲述初心故事

今年1月中旬的一天,裤脚上沾满泥巴的舒纲举,穿着凉鞋出现在湘乡市春耕备耕动员会会场。舒纲举,是湘乡市赫赫有名的万亩水稻种植大户。开会那天,他正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地,踩着冰雪和工人们一起扛钢架、搬模板,浇筑水渠。接到通知后,他在水坑里洗了洗凉鞋上的泥巴,径直赶往会场。

舒纲举就是这么生猛!18年前结束打工生涯返回家乡——湘乡市泉塘镇双江村种田后,胆子大、步伐快,认准的事,几头牛都拉不回。镇村干部怕他“走得太快摔跟头”,可“拽也拽不住”。就是这位熟人口中的“舒猛子”,硬是走出了不凡路。

一年四季都穿凉鞋

2005年从200亩干起,舒纲举先后牵头成立了建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荣桥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湘乡纲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到去年,带领团队在泉塘、潭市和棋梓3个镇近12个村种植水稻上万亩。

刚开始种田时,舒纲举就认准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发展方向。于是他说服家人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台进口收割机。那时,机械化刚刚起步,湘乡拥有收割机的农户屈指可数。此后,只要市场上有新农机,他总是第一个去买。履带式旋耕机、高速插秧机、无人植保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烘干机……至今已累计投入600余万元,购买了近70台各种农机具和农用车辆。

舒纲举说,他一年四季都穿凉鞋,因为下田方便。春夏秋冬,只要不外出,他要么在田里忙活,要么在机房里琢磨。所有的农机具,他不仅能熟练操作,而且会维修。在湘乡,这样的人找不出第二个。

去年,周边村的负责人找上门,想让舒纲举流转闲置的稻田。他来者不拒,最后一合计,规模超过1万亩,比2021年翻了一番多。合作社社员、公司股东都劝他稳一点,种那么多管不过来怎么办?镇村干部也劝他量力而行,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可舒纲举听不进去。因为他心里已盘算清楚,一是合作社那么多农机正好派上用场;二是管理上他琢磨出了“1+N”的统分模式,“1”即合作社,“N”即按田分片,设N个片长,按照分片包干、产绩挂钩的原则管理。一年下来的成果证明他是对的,尽管遭遇旱灾,但每亩纯收益仍在200元以上。

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劲

冬天穿凉鞋,他不冷吗?“他身上有一团火。”接触过舒纲举的人都有这种直观感受:“充满激情,身上永远有股子使不完的劲”。他自己解释说,常年在水里泡,习惯了,感觉不到冷。

去年7月,湘潭市创新推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模式,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鼓励和支持国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利用自有资金或金融资本增加投入。闻听湘乡市推行这项工作,舒纲举自告奋勇,以湘乡纲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名义承担了试点项目。

按照规划,项目总投资472万元,公司自筹236万元,政府财政配套奖补236万元。消息传开后,公司股东首先有不同意见,“田里刨食,多少汗水才能换来236万元!”组上的村民听说后也炸开了锅,大家担心假如资金跟不上,搞成烂尾工程谁来收拾?镇村两级干部也担心,好不容易培育一个万亩种粮大户,假如跌了跟头还能不能爬起来?

面对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舒纲举不做过多的解释,只是拍着胸脯承诺:“项目以公司的名义实施,资金由我个人负责,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他之所以有这样的魄力和决心,并非只着眼于小田变大田、农田变良田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会提高,而是他心中埋着一个梦想:带头投资把双江村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钱从哪里来呢?除了积蓄外,银行贷了112万元,在广州创业的两个弟弟舒纲甲、舒纲红借了128万元外,每人还额外捐了20万元支持哥哥。组上在外打拼的乡贤谢志刚也慷慨解囊,捐助了7万元。当年10月底,项目正式动工,舒纲举每天盯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干。后续的资金缺口他靠卖粮筹措,工程没有停滞一天。

平整耕地1475亩,清理护砌骨干山塘12口,整修灌排渠道4455米,修建机耕路2525米……前几天接受我们采访时舒纲举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基本竣工,工程搞得扎实,实际投入接近500万元,“超出部分也由我负担”。

“别人说我猛,其实是我底气足。”舒纲举告诉我们,一是国家的政策好,二是家人对他无条件支持,没有后顾之忧。妻子彭双清夫唱妇随,也是一名“全能型机手”。2020年5月,在湖南省首届机插秧技能大赛上,彭双清驾驶插秧机,舒纲举负责推送秧苗,“黄金搭档”配合娴熟,40分钟插完4亩水稻,获得三等奖。

此外,拥有一个好团队和镇村两级干部的支持,也是舒纲举步步为赢的保障。据介绍,去年起,泉塘镇派了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干部蹲点服务,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今年,舒纲举又在虞唐镇流转了1000多亩田,种植总规模达到1.2万亩。他还准备投资400多万元,在潭市镇建设集仓储、烘干、加工于一体的基地。“我想在粮食品牌化经营方面闯一闯。”他说。

记者手记

买农机、搞建设,舒纲举花起钱来眼睛都不眨。帮助散户种田,翻耕、秧苗、收割,只要有需求,他从不拒绝。但在改善生活条件上,却舍不得花一分钱。

家里的房子是上世纪90年代初修的,两层简易小楼已破破旧旧;一辆面包车跑了20多万公里,像报废车一般,开起来吱吱呀呀地叫;他身上背的包,里面塞得鼓鼓囊囊,拉链坏了就敞着口……

他粗略算了一下,种田18年,综合收入超过千万元,花在家的钱仅仅是必用的日常开销。“现在还是奋斗阶段,没到享受的时候。”舒纲举说,等双江村搞好了,他会考虑修房子、换车子。

这就是舒纲举,一位脚踏实地的奋斗者和朴实无华的追梦人。

原标题:《奋斗者丨万亩大户“舒猛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