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6138热线|@再婚家长,重组家庭后想知道孩子怎么想的吗?金华心理老师做了一份调查,答案让人意外→
提到父母离婚,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孩子可怜,承受了原生家庭破裂带来的伤害和影响。重组家庭中,孩子对于爸或妈的新家,内心接受吗?他们愿意融入新家吗?
上周,6138热线家长课堂开展了一堂特殊的家庭养育课,关注对象就是重组家庭的孩子。分享人是6138热线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华开放大学(浙江商贸学校) 专职心理教师骆丽娟以及她的同事王红华。
有关重组家庭孩子养育的话题,沉重又现实。但记者注意到,这堂课非常走心,而且令人感动,因为分享人直接带来了重组家庭孩子的心声。
调查数据显示:
多数孩子能接受父母再婚,也愿意尝试融入
(骆丽娟在课上和学生互动)
“多了一个疼我妈妈的人、多了一个照顾我的人,感觉也还不错。”
“他是我妈妈喜欢的人,我会心平气和地接受他,不使我妈妈夹在中间为难。”
“离开,可能真的比继续彼此消耗下去要让双方舒服。”
……
读着这样的话,你是否和我们一样感到心头一暖?对,说这些话的就是经历过父母离婚又新建家庭的孩子。
骆丽娟跟大家提到了她去年12月做的一个调查。就该话题,她与年龄在18-25岁的90名同学进行了探讨,其中60名同学参与了相关的数据调研,60名同学中17名经历了生父、生母的家庭重组。
几个问题的有关数据如下:
1.如若父母因不合分开,你内心能否接受父母再婚?
能接受的同学:66.67%;不能接受的同学:33.33%
2.你认为重组家庭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吗?
有积极的影响:11.67%;没有什么影响:21.67%;有消极的影响:66.67%
3.假设需要面对或正在面对重组家庭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尝试融入:71.67%;被动接受:23.33%;排斥抗拒:5%
4.重组家庭出现哪些情况让你最不能接受?
同学们最不能接受的前三项是:自己被忽视、父母与继父母存在偏心行为、父母在新的关系里不快乐。
5.当前家庭关系,满意指数:
满意:31.67%;一般:53.33%;不满意:15%
这组数据让骆丽娟感到温暖,她说,虽然参与调研学生人数有限,不过数据显示,这组学生中,大部分重组家庭的孩子,选择了能接受父母的再婚,而且也选择了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会尝试去融入;而选择接受的同学,在生活、学习、人际中也较多呈现出积极乐观的状态。
孩子的心声让人泪目:
“只要他对妈妈好,我坦然接受就好”
看到数据背后的积极元素后,骆丽娟又采访了一些重组家庭的孩子。这次他们的心声令她感动。
(骆丽娟在跟学生交流)
比如,在“你怎么看父母分开并重新组建家庭这件事”这个问题上,同学们的回答不仅真实,而且透着对妈妈满满的爱。
同学A:父母虽然分开了,但我还是能接受的,因为在一起双方的感情越来越冷漠,大家都不快乐。所以妈妈重组一个家庭,多了一个疼我妈妈的人、多了一个照顾我的人,感觉也还不错。虽然内心有些遗憾,但是也能够接受。
同学B:作为重组家庭的孩子,我虽然心里有疙瘩,但因为他是我妈妈喜欢的人,我会心平气和地接受他,不使妈妈夹在中间为难。工作后,我会选择搬离家中,自己出去过独居生活,经常回家陪他们吃饭。毕竟那个他可以陪伴在我妈妈身边,我不可能一辈子在妈妈身边,有个伴陪她不孤独,生病了也有人陪去医院,挺好的。只要他们相爱,只要他对我妈妈好,我只要坦然接受就好。
同学C:我想父母离婚,大多数情况都是已经深思熟虑过的。离开可能真的比继续彼此消耗下去要让双方舒服。所以,等到重组家庭后,不要太情绪、太抵御,这样让爸妈也很为难,这时候平常一点就好,不需要太亲热或讨厌的状态。继续和以往一样生活,努力学习、好好工作,毕竟父母也不能陪伴我一辈子,我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家庭。
“听到同学们的心声,感受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思想上的相对成熟,为他们的懂事和为家人的着想而感动。”骆丽娟说。
不辜负孩子们的爱,家长该如何做?
孩子们的这番心声,让家长们感叹不已。
王红华老师说:“我本以为这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在骆老师的分享中,更多地看到了一些正向与积极的方面。”
一名小学二年级爸爸说:受益匪浅!身边见过类似情况的小朋友,感慨很多。
一名四年级孩子妈妈说:真心换真情,只要真心对待孩子,孩子是能够真切感受到这份爱的。
那么,再婚后,大人如何对待孩子,才不会辜负孩子这份爱家爱爸妈的真心,让他们在“多一份的爱”中健康快乐成长呢?
骆丽娟认为,首先要看到重组家庭带来的正面意义。
生父母婚姻解体后,孩子经历了一段单亲家庭生活,生父母重组家庭可以让孩子重新体验家庭的完整性。如果新的家庭关系和谐、温暖、有爱的话,也能助力孩子的成长。另外,重组家庭某种程度上可以锻炼孩子丰富的人际技能。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这个融入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需不断锻炼提升自身的人际技能,比如,如何处理和继父/继母的关系、如何面对原生父母、如何与非同胞兄弟姊妹相处等等。
其次,大人需要了解重组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提供指引。
重组家庭的子女内心会更加渴望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被爱,担心生父母对自己的爱发生转移、不再爱自己。而亲父母双方的关怀是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来源,因此,亲父母的行动非常重要。一些孩子心里敏感,当感受到些许被忽略或不公平的对待,容易引发各种负性情绪。所以,父母需要多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强对孩子的关心。此外,成年人有家庭的选择权,而孩子相对来说是被动适应,一些孩子会感觉“我还没从你们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你又给我找了一个后爸/后妈……”如何让适应接受的过程缩短,值得家长用心思考和行动。
提醒:
一些重组家庭孩子令人担忧的一面不容忽视
“有时能感觉到,一些大人和孩子似乎觉得重组家庭是不光彩的,需要藏着掖着,所以很多孩子一直憋在心里,没有情绪的出口,所以这也是我特别想强调积极正面意义的原因。”骆丽娟告诉记者,虽然她分享了一些重组家庭孩子正向积极的一面,但是,在平时的重组家庭的孩子个案接待中,她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自我评价低、情绪消沉、情感支持系统薄弱、还伴有自我伤害行为等,“这些令人担忧,需要家长特别注意”。
无论是结婚、离婚还是重组家庭,目的都是为了幸福的生活。一定程度上,重组家庭的矛盾和冲突,会比一般家庭要多且更复杂。而新的亲子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重组家庭能否美满幸福,因而,重组家庭养育孩子时,骆丽娟建议注意这些方面:夫妻关系解除亲子关系犹在、亲生父母要做好关爱与引导、重组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重组前后注重良好关系的建立、保留孩子与亲生父母间的链接、形成新的家庭互动模式。
“重建一个家庭的过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接受不可改变的,为能够改变的事情努力,当报以真情真心的付出,相信情感会在共同度过的时光里一点一点沉淀。”她说。
咨询6138请扫码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原标题:《6138热线|@再婚家长,重组家庭后想知道孩子怎么想的吗?金华心理老师做了一份调查,答案让人意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