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龙美术馆展八十余明代书画,长卷见出笔墨与交游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23-03-24 19:27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继十周年系列展之清代篇“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艺术特展”后,3月24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在樱花盛开之际推出“龙与士——明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特展”。

展览展出明初到明末近三百年的书画文物83件(组),囊括了浙派、吴门画派到松江画派及同时代大家的书法、绘画及信札,涉及到的创作者近60位,均来自刘益谦和王薇的收藏。

展厅现场

展览现场

提及展览,此次展览总策划,龙美术馆创始人、收藏家刘益谦表示,自己前后推翻了几次不同的构想,最后选择了83件(组)书画来展示明代文人的笔墨。“从我自身来讲,能收藏明书画是自己不弃的努力实现。很多时候,收藏到一件明代作品时,自己外表装着平静,可内心激动久久不能平复。”刘益谦说,“收藏,不仅仅是对艺术的喜爱,也是对历史的兴趣。”

展览以“龙与士”切入,将皇权与士大夫阶层之间的复杂关系解读明代社会演变的关键线索之一,也由作品讲述“士是明代最具偶像性质的形象”。

展览现场

 一部明代绘画小史

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从洪武至弘治年间,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画风为主的时代风尚。其中浙派和江夏派的代表人物戴进和吴伟都曾入过宫廷,画风亦源自南宋院体,故浙派与宫廷院画有密切的关系。作为职业画家,他们画艺精湛,技法全面,山水画成就尤为突出。他们影响了一大批院内外画家。追随者有张路、蒋嵩、汪肇、李著、张乾等人。然而浙派至后期,一味追求粗简草率,积习成弊,正德后遂见衰微。虽然明代后期蓝瑛,有人称之为“浙派殿军”,从师承、画风看,实与浙派无涉。

展览现场,展出大幅吕纪(左)、周臣(右)的作品

明代早期,江南地区还有一批继承元代水墨画传统的文人画家,如徐贲、王绂、刘珏、杜琼、姚绶等人。徐贲山水承董巨,笔法苍劲秀润;王绂喜用披麻兼折带皴作山水,繁复似王蒙;杜琼善水墨浅绛山水,多用干笔皴染;姚绶主要师法吴镇、王蒙,风格苍厚。他们的画风堪称吴门派先驱。

王守仁《复罗整庵太宰书》局部

明代中期,作为纺织业中心的苏州,逐渐成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时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文人名士经常雅集宴饮,诗文唱和,很多优游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也以画自娱,相互推重。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人绘画传统,其间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负盛名,他们称为“吴门四家”。沈周和文徵明其中的主要代表。他们两人都淡于仕进,作品多描写江南风景和文人生活,抒写宁静幽雅的情怀,注重笔情墨趣,讲究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唐寅和仇英有别于沈周、文徵明,唐寅由文人变为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仇英为职业画家,在创作上则受文人画的一定影响,题材和趣味较适应城市民众的要求。他们两人同师周臣,画法渊源于李唐、刘松年,又兼受沈周、文徵明和北宋、元人的影响,描绘物象精细真实,也重视意境的创造和笔墨的蕴藉。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

吴门四家杰出的艺术成就,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学者甚众。宗法沈周的有王纶、陈焕、陈铎、杜冀龙、谢时臣等人。追随文徵明的不下二、三十人,著名的有文嘉、文伯仁、陆治、陈淳等。文嘉山水疏简、文伯仁缜密、陆治劲峭、陈淳放笔写意,诸家各具特色。其中陆治、陈淳、周之冕在花鸟画领域中尤有新创。陆治是文徵明的学生,花鸟画兼取徐熙、黄筌两派之长,创文人画的工笔花鸟新格。陈淳亦出文徵明门下,花鸟画受沈周影响,继承水墨写意技法,造型洗练、笔墨放逸。

龙美术馆联合创始人、展览总策划刘益谦,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展览策展人谢晓冬。摄影:shaunley

展出现场

仇英 《人物图卷》局部

仇英 《人物图卷》局部

周臣《观潮图》

约自万历至崇祯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徐渭进一步完善了花鸟画的大写意画法。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等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到了明代后期,吴门画派的山水画由张宏领衔,并对其他画派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华亭派),董其昌重倡文人画传统、强调南宗绘画的正统地位。虽然其“南北宗”论为一己之说,但是它能形成巨大的社会反响, 松江画派中的其他画家还包括有顾正谊、宋旭、陈继儒、赵左(苏松派)、沈士充(云间派)等。

展览现场

除苏松地区外,晚明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地区性的山水画派。如浙江钱塘的蓝瑛创武林派,安徽芜湖的萧云从创姑熟派,浙江嘉兴的项元汴、项圣谟创嘉兴派等。明末清初,虽然形成名目繁多,但大多受吴门画派和董其昌影响,统属于文人画系统。

展览现场,董其昌作品

 一部部明代文士交往史

对照展览作品和作品背后的创作者,能感受到明代生活的丰富性。展览中有多数作者都是进士出身,并在朝廷有过或短或长的任职,列中如吴宽、王守仁、王鏊、赵南星、熊廷弼、史可法更是明朝政治、思想和军事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同时,也应该看到“明四家”中沈周终身未仕、文徵明只是短暂周旋于官场,唐寅更因涉科场舞弊案终身鬻画为生、仇英为职业画师。在展览中,也不少书信手札,记录了以沈周、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为核心的文人交往。

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

在绘画作品中《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沈周的以笔墨讲述着为吴宽饯行时的心情。起首即以盘曲于山隈水边的磴道开始,然后入丘岭,转深谷,从江南的层峦叠嶂,茂林深篠,孤村野店,至远与天接的空阔大江,危崖入云的险峰绝壑。深山密林之间,到处有泉流乔柯,有山庄兰若,有茅亭可以憩息抚琴,有舟楫可以渡江涉水。有宋人的雄远,兼元人之逸韵。

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局部)

卷后除了有王世贞近千言的诗跋之外,还有张九一、程应魁、周天球、王顼龄、王芑孙、陈介祺等明清十三家长跋。

这件作品也创造了沈周迄今为止拍卖最高个人纪录。此画被王世贞称为沈周“第一笔”,又被张丑在《真迹日录》中定此卷为沈周“第一神品无疑”。

展出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中唐寅的《金阊送别图》,也是一件送别图。原为吴湖帆的藏品,并录入《吴氏书画记》中。吴湖帆在此卷中不但题有多处跋语,卷首即为吴湖帆题“唐六如金阊送别图卷真迹。黄甫子浚题诗合璧,吴氏梅景书屋珍藏”。

唐寅《金阊送别图》(局部)

唐寅《金阊送别图》卷首吴湖帆题“唐六如金阊送别图卷真迹”

画面绘江南景色,远山归帆,柳溪水岸,江边立于数人正相互揖手作离别之状。平远取景、以墨的浓淡与对景物刻画的虚实很好地构建了空间关系。同时,水墨与淡设色相得益彰,使画面呈现出清雅的格调。卷末有唐寅题画诗一首:“金昌亭下送人行,天际残阳对酒倾。重祝珍调无别语,依依杨柳不胜情。”

唐寅《金阊送别图》(局部)

《兰亭修禊图》也是此次展览重量级的作品之一。文徵明一生中画过多幅《兰亭修禊图》,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于嘉靖三年(1524)春日的一件可谓精心之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文徵明绘《兰亭修禊图》,当时73岁时用青绿山水技法所绘。画面中山石树木先勾后染,工致严谨,笔笔精到。画面以青绿为主,淡施赭色渲染山脚坡石,浓而不失典雅。

展出的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并记》(局部)

此次展出的《兰亭修禊图并记》作于1557年,与北京故宫一件构图相似,但青绿设色较为艳丽——在一段蜿蜒绵长的青绿山水之后,画家安排了茂林修竹之间的流觞曲水,雅集者“列坐其次”。王羲之出现在画卷末尾:一人端坐于高大轩敞的亭中,面对所有的雅集者,扮演者雅集的书写者的角色。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并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手卷作品尽可能多的展开,观众通过画中描绘的行旅、送别和雅集,可以遥想明代明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其卷后的大量题跋,也可见当时的文人的交往和此后作品的流传。

展览现场,多件长卷作品大幅展开

除了绘画外,作为书法在展览中也占相当比重。书法是最直接表现着作者的内在学识。此次展览除了展出文徵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王守仁、王鏊、王铎、傅山等明士书法外,还有一件明代隆庆皇帝的《行书五言诗》“剑气冲霄汉,文光射斗牛”,更见书写贯穿于文士阶层的各个生活场景当中。

展览现场

其中董其昌的《黄山谷老人尺牍》系书于绢上,用墨用笔皆自在灵动,一片清韵。

董其昌的《黄山谷老人尺牍》

邢侗《行书李白七言诗》

在龙美术馆十周年之际,将私人藏品与公众共享可见美术馆的担当。相比上海博物从研究入手的学术性展览,“龙与士”洋洋洒洒九个篇章,更像是文物的分类别呈现与展示。展览呈现了明代书画的气象,也值得各领域的研究者对作品本身、以及作品背后交叉的故事进行研究。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

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局部)

唐寅,金阊送别图(局部)

    责任编辑:徐明徽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