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少年近视率过半,我家孩子中招,怎么办?

叶海昀 x 澎湃问吧
2023-03-27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当前,我国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2.7%,小学阶段35.6%,高中阶段已达到80.5%。

近距离密集用眼、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儿童近视?视力检查要看懂哪些参数?市面上的全光谱护眼灯是“智商税”吗?澎湃问吧邀请上海市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叶海昀,一起聊聊儿童青少年用眼防护。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儿童近视比例增多

@乌龙:学龄前儿童为什么会出现高度数近视的情况?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小孩的视力吗?

叶海昀:目前研究显示,亚裔的种族就有相对高的近视倾向。另外,现在教育鸡娃的内卷也的确厉害,很多家庭把教育提前到学龄前,那么用眼的年龄明显提前。再加上这些年的疫情导致在户外的时间明显减少,所以现在孩子近视比例及近视程度明显加重。

@刘濛濛的正式号:有孩子幼儿园大班就双眼近视200度,一年级双眼近视75度。这种近视是先天性的吗?

叶海昀:近视跟遗传因素的相关性还是很大的,同时也与家庭用眼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如果出生时就给孩子建立好视力档案,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先天与后天的可能性比例,单单靠一次报告很难回答是否为先天性近视。

@澎湃网友77RFv2: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屏幕。小学基本所有课程都用屏幕教学,孩子白天在学校看一天屏幕眼睛能不累吗?老师们多用板书肯定能降低孩子近视发生率。

叶海昀:有一定道理。但就目前的教育形式而言,作为群众,我们只能从自己可控的方式入手进行改良。比如提高学习效率,缩减用眼时长,自我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密切关注孩子眼部变化。从近视出现得措手不及转变为精确掌握眼部情况,对近视防控知识心中有数。

@LINDAAA:如何分辨真假性近视?

叶海昀:真假性近视是日常口头的说法,一般医学判断以散瞳后的参数为准,散瞳后有近视度数就需要医学干预了。

@刘濛濛的正式号:小孩近视后,之后可能通过一些手段让视力恢复吗?

叶海昀:目前近视防控的手段有很多,主要包括日常防护,物理的配镜以及化学用药几个方面,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单项或者综合的搭配使用等。总体来说,还是要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如何做好青少年用眼防护

@笑看尘世:少年儿童想要预防近视,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具体问题?

叶海昀:首先日常用眼要用一拳一尺一寸和20-20-20做标准;其次保证足够的户外时间和控制用眼时长与环境光线;最后如果已经出现视力问题,尽快去眼科门诊就诊,如果需要配镜或者用药的话要及时干预,家校结合很重要。

@尖刀队长:用AI机器人监督小孩坐姿,这样预防近视可以吗?

叶海昀:坐姿很重要,但近视防控中还有其他的内容,比如用眼时间,用眼环境的光线,以及户外时间等等,不要顾此失彼。

@饼饼:听说通过中医贴耳朵穴位等方式能让孩子恢复视力,是真的吗?

叶海昀:中医的确博大精深,使用后如果有帮助也未尝不可。

就目前科研的水平来说,中医对近视的治疗还没有到达可以治愈的程度。当然,我个人觉得眼保健操的穴位按摩也属于中医的一种手段,对于缓解视疲劳还是有用的。

@静逸:叶黄素是真的对眼睛有效果吗?

叶海昀:叶黄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能避免视网膜在吸收光线时受到氧化伤害;并可保护眼睛的微血管,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我认为更适合用于成人防治黄斑变性等黄斑疾病,对儿童近视可能帮助不大。

@澎湃网友yqM7Jz:请问市面上的弱视治疗仪治疗效果如何?

叶海昀:弱视训练对于弱视孩子的治疗效果大部分还是很好的。当然,依据弱视程度,程度轻的话,简单的穿珠子和使用小玩具就够。如果程度比较重,弱视仪器或者软件也都是可以选用的。

@至清谣:兴趣控和小乐园这类眼镜和普通近视眼镜相比效果如何?担心交智商税。

叶海昀:您提及的这两种镜片属于离焦镜片,有离焦功能的设计在里面,价格相对贵一些,对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比一般镜片的临床效果的确要好。当然,这个也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亲爱的五月:成年后近视程度还会持续加深吗?若干年后近视度数会不会特别高?

叶海昀:一般情况下成年后眼球发育告一段落,近视度数趋于稳定。但一旦度数达到高度近视的程度,这个近视进展可能就会失控,同时带来一系列眼底的病变,而这些病变会持续进展。

 

    责任编辑:朱嘉熙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