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条铁路线正在改写着千年历史
瓦日线:打造黄河中下游高质量发展大动脉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在中国版图上,黄河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九省区,从山东东营市汇入渤海。而作为我国第二长河,黄河由于特殊的河情暂不具备长距离通航条件,这使得沿线经济发展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如今,一条铁路线正在改写着千年历史。它自吕梁山南段起步,沿山西中南部延伸至河南安阳林州红旗渠,在山东济宁梁山与大运河交汇,继而通达山东日照港出海,几乎覆盖了黄河流域中下游沿线,实现了南北向各大干线互联互通。沿线规划建造中的52个物流园,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大动能。
这就是瓦日线,一条通江达海、因地制宜释放黄河发展潜力、有力推动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铁水联运大通道。
通江达海的交通大干线
黄河从吕梁流过,由北向南流经兴县西边界瓦塘镇。这里便是瓦日铁路的起点。自2010年起,经过4年半的时间,这条重载双轨铁路线在2014年12月建成并正式通车,直达终点山东日照港。瓦日线也因此得名。迄今为止,世界上运输能力最大的一条人造货运通道也正式面世。
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金虎介绍起这条铁路来如数家珍:“瓦日线西起吕梁山,途径3省13市47县,全长约1267公里,沿线设计了52个物流园。与众多南北向铁路干线立体交叉,与京广、京沪、京九等国内七大干线铁路以及京杭大运河互联互通,具有水路并举的运输网络格局,最终与日照港连接,运能纵横南北,通达海内外。”
优秀的通达能力和出色的载重能力赋予瓦日线多个“唯一”或“第一”的标签:是我国唯一连接沿海经济带、京杭运河经济带、京广经济带,交叉辐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铁路线,我国唯一能直接通江达海的大干线;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建设的30吨轴重的重载铁路,设计年运量1.7亿吨,是目前国内载重量最大的、敞开式车型C96编组的真正万吨重载列车的唯一运行线路,也是世界上首条一次建成1000公里以上的重载铁路。2022年1月,瓦日线被授予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铁路货运单位能耗远低于公路,电气化铁路基本是零污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张格明表示,“充分发挥铁路这一绿色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对推动‘双碳’目标下绿色交通发展、落实交通领域压减碳排放的刚性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近十年,我国交通运输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瓦日线的修建也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重要的东西绿色货运轴线、东西部及中南部能源运输大通道,深入服务五大区域发展战略。
瓦日线是如何实现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通的?王金虎向本报记者介绍:“瓦日线两端皆有亿吨级大宗物流需求,具备重去重回的钟摆式运输优势。自开通之日起到2022年,瓦日线年运量突破1亿吨、累计货运量达到4.1亿吨,打造出日照港口型、安阳陆港型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和梁山港国家级智慧绿色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这条铁路线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起到重要助力,构建了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西煤东送的能源大动脉
伴随着响亮的笛声,一列空载的列车缓缓驶入装载点。工作人员轻启按钮,从传送带上输运来的数十吨碎煤倾泻而下。高效智能的数字化装备大大减少了人力,装满单节车厢只需60秒左右。各节车厢装载满后,列车加速驶出,整个过程干净利落。
这是山西锦兴能源公司旗下肖家洼煤矿配套铁路专用线上的一幕日常工作场景。锦兴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尹秀军对记者表示,“公司煤炭铁路运输占比逐年加大,由开通前的全部通过汽车运输到2022年铁路运输占比超80%,有效解决了公司煤炭外运压力和兴县交通运输压力。现已覆盖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区域,截至目前已累计安全发运10449列,合计4645.7万吨。”
“瓦日线在设计之初,主要战略定位就是为国家新增‘西煤东输’能源通道,提高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外运能力,优化运输结构、降低运输成本。”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茂向记者介绍,自建成后,瓦日线逐步在发挥其强大的运输、中转能力,使沿线的煤炭、钢铁、矿石等能源实现有效供给与平衡流通,有力巩固了国家能源安全。
从起点看,铁路通道吸引的山西省中南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保证山西中南部地区的煤炭生产和外运,对满足环渤海和华东地区煤炭需求,加快山西煤炭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终点看,作为瓦日线出海口的日照港,发挥港口“蓄水池”和“桥头堡”优势,“外购煤+公转铁”到港发运量实现稳步上升。2022年日照港吞吐量超5亿吨,其中煤炭吞吐量超5000万吨,煤炭腹地涵盖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等省份。铁路与港口接力,保障煤炭运输。
走进日照港,只见碧波万顷之上,万吨巨轮一字排开,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日照港副总经理崔亮对记者表示,未来日照港煤炭吞吐量的发展规模主要依托于瓦日线。下一步,随着贯通太原局和西安局的“冯红”铁路建成通车,陕北地区优质动力煤到日照港将更加便捷,陕煤外运通过瓦日线直达港口将为日照港煤炭调进提供前所未有的增量空间。
联通世界的开放桥头堡
远离海洋的地方,该如何建设港口?位于瓦日线上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万庄安阳物流园正通过因地制宜的实践,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我们依托连入瓦日线的铁路专用线,加大公转铁实施力度,加快构建安阳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推动河南至世界各地的货物流通,构建包括国际海陆联运提单、异地口岸通关等在内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万庄物流园副总经理闫伟明对记者表示,“2022年,物流园共完成煤炭、铁合金、化肥、纯碱、面粉等货物吞吐量约399.55万吨,库容供不应求。”
千年大运河,半部中华史。运河不仅是文脉,更是交通命脉。依托瓦日线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梁山境内的特殊位置,济宁能源集团开挖17.5公里航道,建设9.198公里铁路专用线,成功打造出大运河上的梁山港。“上通瓦日铁路,下达京杭运河”的布局不仅为沿运河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更打开了济宁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对外开放新通道。
站在梁山港港口,只见大运河上货轮频靠,车船如织,畅通有序,一片开阔繁忙之景。岸上,颜色醒目的橙色集装箱整齐堆放,一眼望不到边。“梁山港围绕双循环发展格局,深化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加速吸引物流、商流、信息流、货流、人流等全要素集聚,全力打造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济宁样板。”济宁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闵维对记者表示。据了解,梁山港2022年集疏港量突破1800万吨大关,达到了1805.52万吨。“展望未来,梁山港将全力布局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培育千亿大产业,最大程度释放后发优势,打造港航物流高地,向着港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加速迈进,为国家大运河系列布局,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建设国家综合交通网作出积极贡献。”闵维说。
连点成线的铁路经济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基础;通过巩固粮食和能源安全,突出流域高质量发展特色;通过培育经济重要增长极,增强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通过内陆沿海双向开放,提升流域高质量发展活力,为流域经济、欠发达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路径,促进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而作为大部线路与黄河中下游并行的瓦日线,不仅在服务货物运输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也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瓦日沿线区域具体分析来看,瓦日线北承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南接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北等经济强省,途径山西省吕梁、临汾、长治,河南省鹤壁、濮阳、安阳,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莱芜、淄博、临沂、日照3省13市。
晋豫鲁铁路通道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廷俊对记者表示:“晋豫鲁三省地缘相近,但产业化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区域合作前景广阔。晋中南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豫北安阳、鹤壁、濮阳三市是河南主要电力、钢铁和化工基地,山东省泰安、莱芜地区为鲁南地区主要的电力、钢铁基地,煤炭需求旺盛。同时,山东省日照港还需将每年进口超过亿吨的铁矿石、原油和粮食运往内地。沿线社会经济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
瓦日线货运量增加,将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王金虎对记者表示,通过增加瓦日线货运量,不但可以调整运输结构,实现绿色发展、“双碳”目标,更可充分发挥公铁水联运优势,有力实施“公转铁、铁转水”国家战略,助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扩大企业物流服务市场,更有效地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瓦日线促进生产要素向华东、华中、西北地区集中,通过内陆沿海双向开放,使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资源,密切全流域协同合作、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民生改善,提升流域高质量发展活力,为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欠发达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路径。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改变公路运输比重偏高、改善环境、降低社会运输成本,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金虎说。
据了解,目前陕西、山西、蒙西的各条铁路通道中,大秦、唐呼、朔黄等线运能已接近极限,增量空间有限。瓦日线作为我国“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地区可直达沿海地区的跨区域运输通道,并以梁山港为节点形成连通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铁水联运大通道。当前运力尚未达峰,仍有大量提升空间。可以说,瓦日线是我国货运潜能有望提升最可观的铁路干线,具备串联黄河中下游和沿线新型城市群,建设现代化经济廊道的基础条件。如果这条铁路线及沿线物流园区得到充分利用,能够更加畅通黄河沿线省份陆海双向开放大通道,构建“一带一路”与黄河流域的互动、循环发展新格局。(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刘岸 见习记者 甄敬怡)
原标题:《一条铁路线正在改写着千年历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