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丨IPCCAR6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气候变化对人类未来将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刘栋
2023-03-24 07: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世界观 >
字号

202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21时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瑞士因特拉肯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

IPCCAR6综合报告

综合报告在编写过程中经过了两轮政府评审,共收到近7千多条政府评审意见。最后在为期一周多的会议上经过195个成员国代表逐行审阅通过。报告的发布将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进一步推进气候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中国气象局是IPCC的国内牵头组织部门,在IPCC评估报告框架的制定、组织推荐中国优秀科学家以及发挥全国各部门力量参与IPCC评估报告编写、组织对IPCC报告政府评审、组团参加IPCC会议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IPCC平台积极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是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综合报告核心编写组成员,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他还作为主要作者参加了IPCC第四、第五次评估报告编写,深度参与了IPCC报告的撰写工作。3月21日,刚刚从瑞士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审批大会回到北京的他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对报告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意义一一做出了解读。

以下为专访全文

目前所做还不够

澎湃新闻:相比较之前的报告,AR6综合报告,包括整个第六次评估系列报告中,最重要的新发现和观点是什么?

翟盘茂:首先我觉得要客观理性地看待综合报告。综合报告在IPCC当中不属于原创性的评估报告,是我们依据第六次周期发布的第一工作报告、第二工作报告、第三工作报告,加上三个特别报告:《全球升温1.5摄氏度》、《气候变化与土地》,还有《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六个报告的结果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和综合。

严格地讲,它的所有结论,都必须在前面的评估报告和特别报告里找出支撑来。它把整个系列报告形成新的故事链。全部报告内容太多,综合报告把其中的亮点、政策相关的要点“捞”了出来。当然,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的编写方式、要点和第五次评估报告不一样,要不然就没有必要来重复地讲。

这次的综合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第一是气候变化和影响及其适应和减缓方面的现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我们经历的影响,以及我们人类的应对,到底现在做到什么样了?

第二部分讲的是未来的气候变化会怎样,会经历哪些风险,以及我们长期来看(到21世纪末)如何应对。

第三部分就是我们近期应该有哪些应对的行动。

这里每一部分都有新的说法。比方说第一部分,指出现在全球平均温度已经升高了1.1摄氏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地发生。而且这种温度的增暖跟极端事件变化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是对未来情况的一种铺垫:我们现在离升温1.5摄氏度已经不远,甚至很近,每一点升温都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具体从影响上来看,这次报告主要突出了对“脆弱人群”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公平公正”,体现在大会主席提出的“将有效和公平的气候行动主流化”。

此外,因为以前很多都是强调减排,这次把适应问题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谈到了损失损害的问题。就是气候变化会真实地带来影响,对我们的自然系统,对人类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些风险会伴随着未来气候变暖进一步增长,有些可能是人类无法适应的。

另外,报告也谈到了我们的现状,现在我们做了许多应对的行动。包括适应方面也有各种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报告主要是想强调目前所做的一切,应对未来不断加剧的气候变暖还是不够。

1.5摄氏度会被突破吗?

澎湃新闻: 报告指出, “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全球变暖加剧,根据考虑的情景和模拟路径,最佳估计在近期(in the near term)达到 1.5摄氏度。全球变暖的每一次增加都会加剧多重和并发的危害(高信度)。近期指的是怎样一个时间概念,突破1.5摄氏度意味着什么?

翟盘茂:我的看法是对1.5摄氏度这个概念到达的具体时间不要进行太多渲染。Near-term实际上就是2020到2040年。IPCC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中评估的未来所有情景,都是在2020到2040年间可能达到升温1.5摄氏度。因为IPCC定义的全球变暖,衡量的是20年的平均值。我们现在讲的全球已经升温1.1摄氏度也是平均值,不能因为单独几年的升温超1.5摄氏度,就说全球温度已经超过1.5摄氏度。

这次报告中主要的铺垫就是告诉我们,未来我们将经历升温达到1.5摄氏度。而且《巴黎协定》的原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真正的目标(2摄氏度)叫goal,1.5摄氏度是努力(pursuing effort)。

澎湃新闻: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为2023年《巴黎协定》第一次全球盘点提供科学参考。从现在到2030年,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份报告的重要性?

翟盘茂:IPCC报告始终是一个科学的报告。当然,它在历史上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FCCC)上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IPCC报告始终保持着政策的相关性,但是又必须保持着政策的中立性。它的主要目的是给政府决策者,给老百姓提供决策方面的科学支持,提供政策的选项。但这个选项背后,一切都要以客观事实来说话。它无法完全替代各国政策,但它是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

IPCC综合报告指出,现在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如果把各国政府现在已经付出和承诺的努力放在一起,还是实现不了《巴黎协定》的目标。IPCC是从科学上,而且从全球的角度上来算这笔账。但是全世界能那么快,那么容易做到吗?现在具有了多种应对措施,在减排方面,而且现在不少国家已经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但关键是在全球这么大的规模上,各个国家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能源禀赋差异很大,怎么能统一、快速地做到,有难度。毕竟要每个国家自愿积极地来响应,每个国家要根据它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发展道路,同时要在全球背景和趋势下考虑如何来实施。

2022年巴基斯坦遭遇“史诗级”洪水

气候归因是研究重点

澎湃新闻:报告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会更频繁,且会产生更加复杂和难以管理的复合和级联风险(高信度)。 我们如何来理解这样的风险增加?

翟盘茂:根据目前的研究,全球变暖将引起极端高温事件越来越频繁,这是确定性最高的。复合事件是这次报告中的一个新关注点,所谓的复合事件是指多个极端事件同时发生,先后发生,或在不同区域同时发生,都可以叫复合事件。其中一种呢,就是更“复合”的,比如说高温跟干旱同时发生,且相互作用(例如去年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干旱);又比如沿海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风暴潮加上上游来水,对沿海城市形成复合的灾害。

还有一种,就是一个事件会触发另一个事件的产生。但这些都是比较新的一些研究成果,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但是现在IPCC第一工作组评估认为,气候变暖之后,这些极端事件都有增加的倾向,但是像复合事件,级联事件变化的认识上目前只有中等信度。

澎湃新闻:这几年,围绕气候归因研究(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间关联)越来越多了, 您的团队参与的最新一份研究表明:2020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受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归因研究在推动气候认知和政策讨论方面,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翟盘茂:实际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关键是归因,很大程度归因是研究人类活动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因为气候变化也可以由自然原因导致。我们现在做的归因科学研究,对于长江极端降水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现在的研究模式水平还没法直接做出很好的结果。所以我们用两步法,首先因为我们都知道海洋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某些区域的降水,这是在以前有很多研究基础的,所以我们现在研究的就是,海洋温度是不是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还有一些归因研究难度还是很大,如2021年河南强降水事件,现在我们还是只能做到部分归因,但未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澎湃新闻:作为一个科学家,您对公众最想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翟盘茂:我想传递的声音已经反映在IPCC报告里,我不想再额外加个人的观点进去。IPCC报告综合、客观、全面反映了科学的事实。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要告诉大家的是,首先,气候变化是真的,是我们真实所经历的。我们将越来越多经历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会对我们人类的未来、生态系统等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早采取有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实习生刘婉晴对文本有贡献)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