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贾府败亡是墙倒众人推

2023-03-23 18: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兰藉文化 红楼梦研究

作者

慌了个张

今天看欧丽娟《金陵十五钗》之王熙凤篇,受到启发,若有所思,想到贾府何以败亡,为什么不可避免。难道真像宝玉说的那样“裙钗一二可齐家”?或如脂批说探春,“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至流散也”?又或脂批说,“余为宝玉肯效凤姐一点余风,亦可继荣、宁之盛,诸公当为如何”?我看这也是一厢情愿,是痴心妄想。

曹雪芹给出王熙凤的图谶是一片“冰山”,以此来形容贾家现时的处境,代表贾家的“末世”,影射大清的“末世”,行将不远。“冰山”,需要冷,冷静,清醒,才能应对。可是贾府还沉醉于、沉迷于、沉湎于富贵的享受,还热衷于排场,奢华,喜热闹,好铺张,最突出的就是秦可卿的丧礼与元妃省亲的盛况(“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热到了极点,这“冰山”也就快撑不住了,贾府一天天亏空,出的多,进的少,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就像冷子兴说贾家“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贾家自身已岌岌可危,外面再有个“风吹草动”,这座百年大厦就会一夜之间轰然坍塌。更何况是宫廷政治斗争的打击,靠山倒,家被抄,树倒猢狲散,一败涂地,真是“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那么,贾家为什么不可避免走向败亡的呢?

欧丽娟教授指出,清代爵位“随代降等承袭制度”,导致了贾家体制性收入的逐年递减。以东府为例,第一代贾演封为宁国公;第二代贾代化降等承袭,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第三代贾敬考中进士却不袭爵;第四代贾珍又降等承袭,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到第五代贾蓉只是监生,为秦可卿丧事风光,花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爵位越低,俸银越少。再过几年,只怕真就“精穷”了。

入的少,一方面是随代降等承袭制度的缘故,另一方面是贾珍洞若观火地指出“又不添些银子产业”,秦氏嘱托凤姐:

“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遗憾的是,这个嘱托没有得到落实。多置办产业和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这是贵族永葆富贵最根本的出路。可惜贾府从上到下,几乎是一代不如一代。连荣宁二公寄予厚望的宝玉也是安富尊荣,只图享乐,既不做事,又不科考。至于贾敬贾赦贾珍贾环贾蓉他们,更没有一个成事的。

出的多,包括几方面,可以说是大家联手“绞杀”了贾府。

第一,人口规模扩大。从第一代到第五代,人丁兴旺,生齿日繁,形成上千人的超级世家大族。按照贵族的规矩,一个主子须要配若干个大丫头、小丫头、奶妈、婆子、仆人、小厮等,所以人口是呈几何倍数的增加。贾赦买一个小妾就花了八百两。每个人都有月例银子,这一笔开支加起来也非同小可。加上,不好省俭,还依照贾母过去的老规矩,而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还硬撑着架子和面子,就会恶性循环,越来越艰难了。

第二,人情往来增加。除了旧有的亲友关系,还有新结交的权贵人士,还有略有瓜葛的亲戚如刘姥姥之类,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到,这个关系网越织越大,被吸附和填充的物资、资金流就越多。甚至,随着元春在宫里地位的提升,来贾家打秋风的大小太监越来多,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变相敲诈、盘剥、巧取豪夺贾家资财。

第三,族人仆人中饱私囊增多。贾家这个大锅饭,养活着很多人。还不止这些,还是好多人可以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的“冤大头”。贾蔷、贾芹、贾芸等都通过办差,给自己捞好处。周瑞、赖大等管家更是往自己家里弄实惠。没几年,他们都在府外置办了院落,还建了园子,阔得很。其实,他们都是寄生虫、吸血鬼,每个人都往贾府身上插一根管子,抽取自己的油水,难怪贾府坐吃山空,原来大量财富被巧妙转移了。

第四,管理上存在重大舞弊。像贾琏乱搞女人,尤其偷取尤二姐之类行为,糟践了很多银子,那些花账也入流年账上了。而最大的舞弊是来自凤姐,她的能干,一方面用在持家理事上,有功;另一方面更弄到自己的小金库作私房钱,有罪。她自己弄了几万银子私藏着,大额占款,导致资金流断裂,贾家大面上捉襟见肘、难以维持,对贾家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薛姨妈夸凤姐“账也清楚,理也公道”,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表面,不及底里。试想:凤姐与守着3700万两白银私房钱而亡国的崇祯帝有何区别?

2023年3月16日

 

原标题:《贾府败亡是墙倒众人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