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化 | 贵州出土的汉代铜铃,用途各不相同
《诗经·载见》一诗,记录了周成王姬诵率领一众大臣,前往父亲周武王姬发祖庙祭祀的场景。
作为周朝第二位君王,场面恢宏壮观。其中一句“龙旂阳阳,和铃央央”,意思是画有蛟龙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扬,马车上的铜铃,则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句中的“和”,是一种挂在车轼前的铃,也就是挂在车把手上的铃。句中的这个“铃”,则专指挂在旗杆头上的铃。两种铜铃上下作响,显得气氛热烈。其实在周之前的商朝,从考古发掘看,铜铃主要作为人或狗身上的装饰品。这首诗至少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铜铃运用到了更加高级的马车上。
管耳铜铃线描图,威宁县观风海镇采集
贵州出土了不少早期铜铃,种类也比较多。有一种样式非常特别,目前可以确定和马车或马有关,我们称之为“管耳铜铃”。已知最大的一件,1993年出土于兴仁县巴铃镇牛场坪,整体铃腔呈扁圆筒形,高18厘米,铃口长径12.8厘米,短径5.5厘米。铜铃顶微弧,左侧开一条形孔,作用不详。自顶向下,铃身略向内斜收。最大的特征,是顶部左右两侧,各伸出一管形短耳。铃身中部,开有对穿孔,有使用后残损的痕迹。对穿孔的目的,可能是支撑一根细的横梁,用来悬挂铃舌。下端铃口截面为扁椭圆形,底沿加焊一圆箍进行加固。
相较兴仁县的这种大号,目前发现数量较多的,是高度仅为其一半左右的管耳铜铃。1978年,威宁县中水镇出土一件管耳铜铃,高度仅为10厘米左右,但奇怪的是,这件铜铃的铃身没有穿孔,这意味着无法悬挂铃舌,这就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这是刻意为之,还是铸造失误所致。
管耳铜铃 兴仁县巴铃镇牛场坪出土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望谟县石屯镇,该镇距离北盘江不远的巧散村白岩坡,当地村民杨再兴,1998年曾经在坡上挖出一个黑灰色陶罐,罐内藏有66件小型青铜器,其中有55件为铜铃。分为两种,其中13件为管耳铜铃,高在6-8厘米之间,宽在7-10厘米之间。这13件中,只有一件没有穿孔,其余皆有穿孔。
同年,就在望谟县石屯镇北盘江对岸的册亨县岩架镇,再次出土几件做工相当精致的管耳铜铃,现藏黔西南州博物馆。这批铜铃高度10厘米左右,大小相当,多为素面,其中一件有纹饰,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该铃整体呈扁圆筒形,高9.5厘米,宽6.5厘米。圆弧形顶,自然圆润,等距四方,各斜穿一孔,猜测可以用绳加固悬挂。两侧对称饰有管形短耳,铃身上扁鼓,下微向内收,中有对穿孔,可悬梁挂铃舌,前后上下对称铸浅浮雕蛙纹和鱼纹,惟妙惟肖,各四只。底部截面为椭圆形,饰锯齿纹一圈加固。鱼蛙多子,早在新石器时代,这种纹饰就已经出现,可能与古人的生殖崇拜有关。
管耳铜铃 威宁县中水镇出土
将贵州这些管耳铜铃与马车或马直接挂钩的原因,则来源于云南江川李家山。在李家山1号、3号、26号、27号等墓地,均出土有类似的管耳铜铃,共计10件,年代约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这些墓地伴随出土有数量不等的马衔、车辔等车马具,因此普遍认定这种管耳铜铃,是作为马铃或马车铃使用。使用方法也颇为简单,即通过双管耳穿绳连缀,用于套挂在马或车上。因多数铃舌和悬梁无存,猜测这部分可能多为木质制造。
据贵州省考古所张元老师《贵州发现的汉代铜铃》一文,1989年在六枝木岗镇斗篷村的一个山洞,出土7件铜铃,皆为管耳铜铃。与前述管耳铜铃的平口不同,这些铜铃有些铃口内凹,有些是斜刃口,简单地说,就是不规整,放不平。铃身均为素面,体型甚至比望谟发现的还要小,高仅3~3.4厘米。唯一的一件平口管耳铜铃,则稍大,高6.4厘米,宽6.8厘米。全身铸满纹饰,顶面为柱状乳钉纹和一些不规则的圆圈纹,铃体则铸造浮雕效果的动物纹、人纹以及几何纹。此外,这种全身布满纹饰的管耳铜铃,在贵州威宁县的观风海镇和牛棚镇,也均有发现。个人认为,尽管这类铜铃也有管耳特征,但主要特点是在纹饰,而非管耳。这些动植物纹、人兽纹、山水纹非常抽象,繁缛又复杂,布满整个铃身,感觉缺乏美感。同时,铃口或凹或斜,多数不平,管耳部分也大量被纹饰化和象征化,与上述用于马饰的管耳铜铃相比,显得极不标准,自成一体。
管耳铜铃 册亨县岩架镇出土
据毕节地区一些学者关于近现代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一些彝族后人保留有几件管耳铜铃,与这类全身布满纹饰的铜铃一脉相承,常常被彝族布摩作为一种法器或神器佩戴使用。同时,据文献记载,也有一些管耳铜铃,作为彝族墓葬习俗的冥器使用。因此猜测这类管耳铜铃,一是时代稍晚,可能在出现时就已经具有不一样的用途,或祭祀,或穿戴,或陪葬。当然,也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族群背景和文化背景。
原标题:《文化 | 贵州出土的汉代铜铃,用途各不相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