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南党报二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清朗网络空间已成人心所向
“入目皆芷荷,扑鼻是芝兰”,这样美好的环境,谁不向往,谁不喜爱。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为日常化、功能最强大的信息集散地,既可能成为正能量的“扩音器”,也可能成为负舆论的“发酵池”。营造芝兰在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众根本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引下,我省网络生态有了很大改善,网络治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荡涤网络空间的污泥浊水,打造清朗网络空间,业已成为人心所向、网民所需。
然而,环顾现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并不容易。值得警惕的是,有人把网络视作为所欲为的“自留地”,热衷制造和放大负面舆情,以“发声”上位、借“监督”牟利,有的甚至实施敲诈勒索,唯利是图,前台是“正人君子”,背后是“金钱交易”。这些人或者长期“独狼式”集中炒作某个特定地域、特定群体,或者互通声气、彼此呼应,在网络空间“长袖善舞”,引来不明真相者围观和“粉丝”跟风炒作,形成舆论漩涡。
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网络秩序也是现实秩序。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网络秩序健康发展、理性有序,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否则只会动摇人心、消解斗志。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首要的是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网络强大的传播力,很容易将低俗文化、极端情绪、扭曲判断从虚拟“照进”现实,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言行举止。没有正确方向导向的指引,网络空间难以真正清朗起来。网络既不是舆论“飞地”,也不是私人“跑马场”。我们不仅要让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导报刊版面、广播电台、电视荧屏,也要让其主导网络空间、移动平台等传播载体,不能搞两个标准、形成“两个舆论场”。只有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才能构筑让亿万民众放心安心的精神家园。
不激浊扬清,无以正视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可以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乌烟瘴气、嘈杂喧嚣的舆论氛围,只会混淆视听、激化矛盾。没有谁会喜欢在污水浊流里“冲浪”,也没有人能在垃圾信息中“淘宝”。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既要保持政治定力,不被一些网上言论牵着鼻子走,更要对网上舆情迅速作出研判,该发声时就发声,弘扬正气、批驳谬误,坚决抵制造谣攻讦、错误思潮在网上“跑马圈地”,不断巩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成风化人。
倡导良好的网络生态,绝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要多一点包容和耐心,要善于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但法治面前没有例外,互联网同样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不能成为蓄意造谣、违法犯罪的平台,不能让网上行为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
你的言行,他人的环境。同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空间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每一个网络参与者,不管是有能量的“大V”“大号”,抑或跟帖追粉的“吃瓜群众”,都应当是良好网络生态的营造者、呵护者。只有越来越多的网民自觉做到守法守规守底线,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和文明素养,无远弗届的网络才会迎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祥和景象。
(原题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二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