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又一白头叶猴被车撞死:系世界最稀有猴类,可能是落败的猴王

兰家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微信号
2018-07-05 10:27
绿政公署 >
字号

此次被撞身亡的雄性白头叶猴。经当地保护区管护人员和交警部门初步排查,这次死亡的白头叶猴应该是猴群中较为年长的雄性,事故原因应该是猴群内部争斗驱赶被打败的猴王,该雄猴在转移栖息地的过程当中横穿公路,与车辆发生碰撞导致死亡(图片来自网络)。

6月24日下午3:10分,经群众报告,在213省道白头叶猴生态公园路口往板利方向200米出,一只雄性白头叶猴被车辆撞死。这是该地区今年第二次发生白头叶猴道路致死事件。

白头叶猴是极其稀有的灵长类动物,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在全中国仅分布在广西左江和明江之间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其数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统计结果仅有几百只。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的宣传保护和人民群众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正在逐年恢复,据2017年最新的调查统计,在广西崇左自然保护区分布着130多群1100多只白头叶猴,栖息地范围逐渐扩大。仅板利地区就分布着40多群450多只白头叶猴,此次发生碰撞致死的雄猴正是该地区种群中的一只。

虽然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其种群基数仍然很小,如果不下大力气进行保护,那么其种群数量很有可能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叠作用加下短时间内爆发性下降,今年被车辆撞死的两只白头叶猴完全属于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对于白头叶猴这类数量极其稀少的珍稀野生动物,道路致死事件的发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撞死一只少一只”,令人痛惜。

其实不单单是白头叶猴,在我国很多地区的物种都面临着和白头叶猴相同的威胁。这类动物道路致死事件中最受人关注的有青藏公路沿线的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动物,云南思小高速公路沿线的亚洲象等。遗憾的是,公众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些地区的同时,容易忽略其它地区的类似事件。野生动物道路致死事件的发生不仅仅严重的威胁着一些处在灭绝边缘的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同时对一些种群数量较大或受关注程度低的物种同样产生极其严重的威胁。笔者曾做过路域动物致死的相关研究,在我国东北某保护区9月份为期3天的调查当中,就在长度50km的林区道路上统计到因车辆碰撞和碾压致死的动物尸体19种,还有一些血肉模糊已经无法辨认种类的物种。

在这些道路致死的动物当中,包括了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也就是说陆生脊椎动物的所有纲别全部涵盖。其中对于行动能力较弱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致死数量最大,各类林蛙致死数量达到了数千只,蛇类上百条,数量之大,超出想象!在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道路致死问题已经成为继盗猎之后第二大人为危害野生动物生命安全的因素。不仅仅是野生动物,如果不处理好道路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还会严重危害道路上车辆和人员的安全。车辆和体型较大的野生动物发生碰撞或者司机为规避同野生动物的碰撞所采取的应急措施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可能的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了。

国外对于道路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相关研究,开展的很早,根据目前的研究,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道路致伤和致死,阻隔动物在道路两侧栖息地间穿梭,动物沿道路两侧狭长地带聚集。道路致死直接导致动物种群数量下降,像这次白头叶猴道路致死事件,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即便没有致死仅是导致动物受伤,受伤的动物也会因为在自然环境中丧失生存能力从而被大自然淘汰,其结果仍然是死亡。

其次是道路将动物原本连续完整的栖息地分割成若干不连续的片区,造成动物在移动时必须穿越道路,而道路上车辆和人员强烈的人为干扰使动物对道路产生本能的回避,动物种群被分割,形成人为的“地理分隔”,从而导致动物种群基因交流受阻,种质资源退化。

第三是道路沿线土壤、空气、水源很大或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污染,对动物的影响虽没有致死那么直接,但从长远来看,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发达国家在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地区的道路建设基本上都将道路和周边野生动物的关系考虑到了道路建设工程之中。其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立野生动物过路通道,二是沿公路路基两侧建设隔离挡板。这两种方式多结合使用,以隔离挡板的隔离作用阻隔动物上到公路路面,并引导动物沿挡板移动到有过路通道的地方。其效果很是非常显著的。

加拿大Banff国家公园的下穿式过路通道。这种通道受通道尺寸、高度,甚至材质的影响,对不同的动物需要“量体裁衣”。像鹿类、羊类等大型食草动物,通常需要较大的视野范围,因此尺寸规格必须设计的很大才能适合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尺寸如果小,通常利用的动物都是类似于狼、狐狸、熊一类的食肉目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上跨式野生动物通道,也叫“绿桥”,是在道路上建设类似于天桥样的桥梁,并在桥上覆土,种植植被。这种通道视野绝对开阔,对于绝大多数属动物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像白头叶猴这类灵长类动物,绿桥的效果肯定是最佳的。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非常晚,目前已知的具有为野生动物专项建设通道的道路工程屈指可数,大概有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为藏羚羊迁徙开辟的过路通道,云南思小公路为亚洲象建立的通道和东北鹤大高速为中国林蛙迁徙修建的过路涵洞。而我国在2013年的统计显示,道路总里程10.45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一。这样长度的道路网中,专项开辟动物通道的的工程犹如凤毛麟角,可见我国以往在工程领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的确不强,因此,这几次白头叶猴的致死事件并非偶然。

我们在此衷心呼吁有关部门能增加野生动物通道建设,不仅对于新建和在建道路设施,同时也要对于已经开通运行的道路上,对生态敏感地区的重点地区适当修建适合当地物种的野生动物廊道。相信在投入相当力度后,这类事情基本上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原标题《对再次发生白头叶猴被车撞死事件的反思》)

    责任编辑:吴跃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