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豆瓣9.6,暴躁老头又整活了

2023-03-23 06: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有个讲了蛮久的词,“电子榨菜”。

榨菜,不是多么营养丰富的食物,它依靠或辛辣或刺激的味觉,总让人不知不觉多吃几碗饭。

像是泡面番、下饭剧,或是许多让人会心一笑、轻松愉快的综艺,虽然并非真正的食物,可在面对单调乏味的外卖时,总能起到榨菜一般下饭的功用。

影视文娱作品浩如烟海,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太相同,总能找到自己独爱的一款电子榨菜。

真人秀、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就算是一款口味奇特的电子榨菜。去年第一季播出的时候,它就收获了诸多好评。但第二季的口碑竟然完全不逊色,豆瓣评价9.6,IMDb的分集评分平均也超过9分,最后一集更是高达9.6分。

如果说算是“暴躁老农种地变形记”,靠着从王牌主持人到种地农夫的冲突故事以及穿插其中的英式幽默赢得广泛喜爱,那么,第二季就显得有些特别了。相比于第一季,第二季少了许多幽默和欢乐的成分,反而多了些许沉重和无奈,甚至还有不加掩饰的直面农场脏污的镜头和场景。

那么,为什么,这部真人秀还能够收获如此好的口碑?这个系列到底有什么魔力?

01.

“法外狂徒”

如果说《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一季的重点,是展示“暴躁老头在线种田,辛苦一年颗粒无收”(豆瓣高赞热评@Pam )。第二季的重点就在于,这些“法外狂徒”如何游走在法律边缘搞农业。

第一季刚播出时,这部真人秀可以说天然就有着形式新鲜的优势。一位原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老头克拉克森(他也是著名综艺《Top Gear》的前王牌主持),亲自上阵种地,开拖拉机、用锤子建篱笆、跟羊群斗智斗勇,体验一把“老年版《变形记》”,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艰难成为一个英国最知名也最业余的农业新手,好不容易在秋天有所收成。

《克拉克森的农场》最大的看点或说张力之一,就是“天才想法,执行惨不忍睹”。往往克拉克森刚说完“我有一个好点子”,然后就惨被现实打脸。

在这个过程中,克拉克森那些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口无遮拦的毒舌吐槽、各种不加掩饰的丰富表情,形成了一种天然的英式幽默效果。

这些内容,在第二季里当然也都有,但它们的比例大幅减少。如果总是沿用同一种套路,自然很容易让人厌倦。

与纪录片第一集里展现的详细的农业流程——从春播夏长再到秋收,横跨四季体验作物生长的完整周期相比,第二季的重点,放在了一个“大事件”上——建造乡村餐厅。

这个选择既带来了起承转合、精心动魄的戏剧效果,也构成了第二季的最大特质与核心卖点。以点带面,一座小小的农场,竟成了英国农业的一处缩影。围绕餐厅的种种,不管是议会争吵、村民反对还是当事人的努力,也都让观者体验到一把人生百态的辛酸苦辣。

关于餐厅克拉克森的计划其实很简单,他准备把上一季建成后闲置的产羔棚改造成餐厅,再修整周围的场地作为停车场,以解决停车和周围的拥堵问题。

这个餐厅,算是一种新兴农业的产业规划,也是时下流行的从农场直达餐桌的有机餐厅,人们可以一边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一边食用出产自附近土地的那些鲜活又带有当地风土和气息的食物。

在克拉克森的构想中,自种的小麦酿造为啤酒(他喜欢得连喝近十杯),地里种植的土豆是绝佳的主食,饲养的牛直接屠宰能得到新鲜的牛排、牛肉、牛舌、牛骨髓等等,而搭配的辣椒、蔬果等也都带有这片土壤的天然和新鲜。

构想当然很美好,可当这个计划提交至当地议会时却受到了巨大的阻力。反对的人声称,这会破坏当地美好的田园景观,“让夜晚不再是纯粹的黑暗”。经过一番激烈辩驳,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取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同意,但因两票反对,餐厅计划被否决。

如果你对第一季还有所印象,可能会记得一大看点是,每当克拉克森想出新的鬼点子的时候,深谙各类农业规范的“开心查理”(这是克拉克森给自己的农场经理人查理起的带有吐槽性质的外号,因为查理每次登场几乎都是为了告知他违规了)就会适时出现,给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克拉克森泼一盆冷水,让他遵守规范。

到了第二季,这些条条框框甚至不用查理过多强调,就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全方位席卷而来。不止建造餐厅和停车场的提议被否决了,就连克拉克森想在自己的田地里建一条内部道路的申请都被驳回了,这可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状况,甚至让从业多年、深谙规则的查理都感到不可思议。

在意识到自己被"特别"针对之后,克拉克森和他合作的伙伴们(多半是当地村民)只好在现有的框架内利用规则“漏洞”来构想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无法改造崭新、庞大的、离农场近的产羔棚作为餐厅,建筑师艾伦突然发现农场中部原来还有一座废弃的谷仓,尽管破败而狭小,但它的建筑年限在10年以上、结构完整,按道理农场所有者可以自行决定它的使用途径。

“开心查理”和克拉克森

为了避免再次被针对,就连开心查理也都开始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给为停车问题而焦头烂额的克拉克森思考出一套解决方案,比如搞一个“流动停车场”(试运行不需要申请,在28天内换场地就行),利用审核的时间差抓紧施工,“生米煮成熟饭”。

经历了热烈的天气、狂洒的汗水、不断涌现的意外状况、焦灼的情绪和各种冲突摩擦,终于餐厅改造完成(实际仅用了两天时间),并迎来了第一批食客。

不过,现实似乎没有想象中美好。由于谷仓位于农场中央,周围没有停车场,顾客们只得乘坐在改造后加了简易座椅的货箱内,被拖拉机载着穿越茫茫田野才能到达这个谷仓餐厅;又由于场地局限,如果有人想上厕所,只得乘坐在高速机车上,经历一番风驰电掣的穿越,才能去到遥远的农场另一端的厕所。

困难越是棘手,最后的高潮才越激动人心——节目结尾是一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人们坐在简易遮阳伞的座位上,在微风和摇晃的金黄色麦浪中享用美食,开心查理在一旁絮叨食材中使用的自种小麦是如何特别,种植过程又如何艰难,而穿插其中的克拉克森依旧口无遮拦……

这是大家历经千难万苦才构想出的解决方案,并不只是剧集主角克拉克森的个人功劳,他很多时候反而会帮倒忙,像所有甲方一样提出了模糊、充满个人感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要求。

是经验丰富的主厨莱西和辛劳的帮厨,用多年烹饪经验实践了这些畅想;是富有经验的艾伦和建筑工人们疯狂赶工,才在短时间内达成奇迹;是欣赏食物的顾客们的到达,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可以说,是所有参与其中的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让这个一度在法律边缘走钢丝、一路颤颤巍巍的餐厅最终得以运行,形成了一种动作大片般惊心动魄又足以令人热血沸腾的结尾。

02.

现实,比黑色幽默更讽刺

当然,反对克拉克森规划餐厅的声音不是毫无道理,堵车和停车带出的烂泥会污染田野环境,蜂拥而至的人群会打破农场原本平静的生活节奏,各类改造也确实可能破坏当地的整体景观。

许多规则的设置,最初也是为了保护这片土地的整体考量,正是为了避免像克拉克森这样的富人和背后支持拍摄的亚马逊等商业巨头利用资本和权势,肆意侵蚀、破坏当地人的生活节奏和空间。

因而我们也看到,这里任何一位普通村民都能向克拉克森提出反对动议,而克拉克森并不能利用金钱和影响力让异议者闭嘴。在这里,暴力和金钱并不能肆意妄为,想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公开、平和且尽量真诚的沟通和行动。

为了争取当地人支持,克拉克森召开了一个开诚布公的交流会,并提供奶酪、红酒等饮食,任何村民都可以前来畅所欲言。他首先为自己在第一季里口无遮拦地开地图炮吐槽当地人而道歉,另外针对现实问题,克拉克森提出了不少切实的解决方案。

诚然,这终究还是一部真人秀纪录片,主角克拉克森作为一位至少年入千万级别的富豪,其实并不需要依靠务农为生,这是村民们对他不信任的来源。尽管无法逾越这一界限,但克拉克森还是用自己对农业生活的热爱和实际行为打动了大家(有许多细节,比如他的指甲里常常有务农留下的泥土,他开拖拉机在田野里劳作也越来越娴熟了)。

不过,富豪身份和流媒体带来的巨大曝光量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它其实能为当地村民带来实际的利益:

克拉克森开的餐厅和农场商店,能让由于肺结核肆虐、奶牛半数死亡而失落的奶农,在他的商店里将牛奶卖出高价而尽量减少损失;因为脱欧而养殖成本高涨的养猪户终于能够靠猪肉得到不错的回报;而蔬菜、调料的供应者也都是当地村民,那些被超市和中间商放弃的不够美观,味道却同样美味的“瑕疵”蔬菜,也能拥有登上餐桌的机会。

另一方面,这也把许多系统性的弊病曝露在大众视野面前,引发关注并推动许多顽疾得到解决契机。

纪录片里也展现了,由于脱欧,农民们将损失每年8万欧元的补贴,尽管英国政府已经承诺会在2020年之前填补这笔资金空缺,但许多政策仍未落实。据英国环境食物及乡郊事务部2014年的统计,英国农业55%的收入来自欧盟的津贴。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体系和泛欧自由贸易区,村民们还将失去欧洲将近5亿人的市场。现在,英国还正在经历一场多年未有的“生活成本危机”(cost of living crisis),从电费、小麦到面包,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在经历严重的全方位的通货膨胀。根据BBC统计,如果单纯计算食物价格,2022年前十二个月英国的通胀率已经达到16.2%。

当克拉克森的餐厅申请被拒后,他也试图寻找“合法”的解决方案,向国会大臣上诉。但如果要走这条路,不只需要雇佣一个庞大的律师团队,前期还需要在所有方面进行冗余繁复的调研,光是调研的费用就高达50万英镑。不仅需要自行承担巨大的花销,即使有了调研结果,申诉也未必能成功。

就连克拉克森这样有钱有影响力的名人都为此无比头疼,那些普通的村民又如何能支付这样一笔天文数字来抗衡议会的决议呢?我们不难想象,有无数村民因此损失了一项重要的收入手段,且难以通过现有渠道解决。

这或许是《克拉克森的农场》在英国观看人数超过430万、达到亚马逊收视榜首,并收获无数好评的深层原因,它把英国农业里的脆弱与不公暴露在了人们眼前。克拉克森不只是裤脚沾沾泥巴、假装挥挥锄头,进行蜻蜓点水一般的简短体验,持续两、三年的亲自务农经历让他能够拥有更贴近村民的视野,展现他们实实在在遭遇的困境,并直指许多系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

比如,议会权力是否会被滥用?该怎样监管?剧集里展现了一些逻辑简单粗暴的、为反对而反对的监管行为,这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问题。

比如,为了不让去克拉克森农场商店的车队长龙在乡间公路造成拥堵,议会设置了一条长达2公里的禁止停车的路障牌,这不仅更严重地破坏了乡村景观,也让村民日常的生活变得极为不便。以往在乡间公路上相遇,都会停车简单打个招呼,现在务农生活的闲暇却变成了违规行为。严格来说,连校车都没法合法停靠,而路障更是让在本就狭窄的道路上会车更加困难。

冗长、繁复、多年不变的官僚主义行为,让原本简单的流程变得极为复杂且跟不上现实。《克拉克森的农场》展现的许多问题,简直与另一部国民英剧《是,大臣》形成了完美对照。后者描绘的因为公务员体系和官僚主义产生的黑色幽默,在现实中真正出现时往往更让人感到荒诞。

《是,大臣》S01E06

在40多年前,《是,大臣》就发出了有力的讽刺和质询,这么多名目各异的委员会和复杂的流程,真的是在为当地人考虑吗?许多所谓的保护行为,是否是一种打着“为你们好”“为环境好”的旗号、实则只满足自己审美,而不考虑当地人真实困境和诉求的高高在上的凝视呢?

《是,大臣》S01E06

就如同样从事放牧生活的英国作家詹姆斯·里班克斯在《放牧人生》一开头表达的强烈态度,牧民们生活的湖区并不是只供许多外来者感叹“真是田园好风光”的寄情所在地,它存在的意义不只是“是供人漫步、凝望或攀爬,或是描摹、歌颂,抑或是纯粹神往一番”,而是许多人世代相依的地方。

03.

不管怎样,农业还是美好的啊

虽然第二季试图展开的议题变得更加沉重,但农业生活本身的乐趣和纯粹依然是节目精彩的核心。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与天斗”变成了“与人斗”。两季看下来,最大的感慨是,尽管总有阴晴不定的恶劣天气,尽管总有把你踢到内伤的不服管的牛群,恶劣的“偷鸡贼”狐狸和貂,恼人的病菌或微生物……当“对手”是大自然时,你总能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找到解决方案。

即使老天爷给了再多的意外,都没有深不可测的人心难以琢磨,没有那些循环往复、无解的规定那般让人沮丧。

在与法律规则斗智斗勇过后,那些务农时刻反倒成为了喘息的空间,“在农场里糟糕的一天,也好过在办公室里挺好的一天”。

当克拉克森开着兰博基尼拖拉机在广袤的田野上耕种,拖拉机拉着巨型机械播种机滚滚向前,耕地泥土被不断翻起,蓝蓟种子也随之被种下,同时种下的还有希望。

到了秋天,这里会长满漫山遍野的蓝蓟,为山坡添上一抹多彩的颜色。而这些让人感慨的“田园风光”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群山环绕的田地和草坪之间,是牧场、院墙、篱笆、堤坝、道路、溪流、沟渠、畜棚、森林和巷道……这都是那些可能被忽视的人们,一点一滴、一草一木打造出来的水土。

第二季最为动人的镜头,是两只小牛出生的瞬间。经历一番艰难的拉扯之后,难产的小牛犊终于从母牛的羊水中出生、掉落至稻草堆里。母牛充满慈爱地舔舐干净它们身上的胞衣,小牛发出微弱的呼吸声,有些小牛挣扎着站了起来,摇摇晃晃走向妈妈的乳房,开始生命的本能。

吉米·哈利在那本著名的《万物有灵且美》里曾经描述过类似的羊羔产崽的场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兽医,无论看过多少次幼崽出生,也依然会为这种场景感动,“禁不住愣站着欣赏这幕动人的画面”,“始终无法了解生命的奇迹”。因为这种最纯粹而美好的生命律动,就是那么动人,它无法用理性衡量。

这些让人由衷感慨“生命还是美好”的镜头,与实际支持这些美好的村民们在背后付出的日常联系在一起,才是农业生活中真正让人感到快乐的部分。

看完《克拉克森的农场》,你一定会认识到之前可能没听过的许多专门工种,专职牧羊、阉割、屠宰、除害虫、篱笆、建造等等。不只是因为分工精细,更是因为他们会把它作为一种手艺和热爱的事业。羊毛可以剪得平滑完美,就连篱笆也都有不同风格和甚至能够作为艺术品。社会也并不存有明显的歧视链,甚至有各种各样的奖项和聚会支持人们多元的爱好和职业选择。

到了第二季,第一季里出彩的卡勒布、开心查理,他们打动大家的,不只是与克拉克森人设造成的反差感,在更漫长的时间里,动人的是他们对农业的由衷热爱与精湛的技艺积累。

比如在播种蓝蓟时,因为没法看到土地标记,开着播种机的克拉克森不一会儿就在分不清距离的平原乱了套。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卡勒布用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精巧的构思解决了问题,他开着另一辆拖拉机在泥土上翻出了方向不同的泥土,这样只要克拉克森再耕种过的地方就会有条带痕迹,非常便于分辨距离和方向。

由于天气和时机的瞬息万变,农业耽搁不得,有时候就需要非常快速的决策和解决方案,如果按照书本和理论慢条斯理地推演,一定会延误许多时机。卡勒布这样的灵机一动不是教科书上会教的内容,靠的是他十年如一日地对土地的观察和理解。

卡勒布不知道成吉思汗,连NASA都没有听说过,也没看过007,大家却在弹幕里善意地说,“这是一个没有被知识污染过的脑子”。

这或许是《克拉克森农场》能够延续两季高口碑又感动人的缘由。它持续地为农业和农民发声,却并非一种单纯强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德说教,而是深入到农业生活的肌理之中,通过对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个体的展现,让我们看到了支撑“农业”这个大词背后的细微之处。

这样的“农业说教科普真人秀”,不妨多来一点。

图片来源:《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

撰文:苏小七

监制:猫爷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