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城京都旅游业发达,魅力究竟在何处?
(书中插图)祇园祭最具看点的莫过于山鉾巡行,即花车游行。有的花车还载有盛装的儿童、人偶以及表演传统乐器的艺人,33座花车中已有29座被认定为民俗文化遗产,堪称“移动美术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京都如何打造高质量旅游业
在京都的现代化建设中间,并不缺乏现代产业。但是来到京都千千万万的人中间,有多少人是为了生意、为了商业而来的呢?人数少之又少。京都市的人口只有140多万,但是每年从世界各地来到京都的游客有两三千万人之多,来京都的人都是奔着旅游而来的,旅游就成了京都产业中一个重要的支柱。
有很多城市,文化在旅游中衰败下去。为什么呢?没有把旅游做好的城市,大多是怀着一种暴富的心理,把游客当作一次性的过客,不能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卖的是千篇一律的假货,没有展现出当地的特色。所以这样的旅游城市,旅游带来的往往并不是城市地位的提升。
在现代化转型中,京都是怎么做的呢?大量的游客来到京都,充斥着京都的大街小巷。人们到京都来看什么,第一是看它的美景,第二是看传统的文化,第三是来购买它的传统工艺品。所以京都的旅游要对这三方面有很大的推动。
第一个是传统文化的保存。传统文化通常是在喜庆节日中保存下来的。比如说每年春天来临、梅花盛开的时候,京都的北野天满宫就举办梅花节,缘起于日本的学问之神菅原道真(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公卿,学者。日本古代四大怨灵之一。生于世代学者之家,参议菅原是善第三子。长于汉诗,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神)去世的2月25号。每当梅花盛开,北野天满宫作为学问的神社,为祭祀菅原道真而举办梅花节。
梅花在唐初传入日本,和歌名人菅原道真酷爱红梅,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红梅殿”,所以后人称他为“梅神”。通过对菅原道真的纪念,人们在重温文化,在美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在春天有一系列文化的活动,比如说春舞,这是日本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的庆典时间,在每年的4月1日至30日。表演的时间有整整一个月,舞姬、艺伎,在各处的会场表演,跳都舞、京舞、北野舞等,用歌舞来庆祝春天的喜庆,尤其是都舞的历史最为悠久,因为有这样一个春舞的活动,就让这种艺术形式保存了下来。
日本传统文化的保存中,有很多古代优良的传统也保存下来。孔子最早提倡的教育是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包含骑马和射箭。在京都的节庆活动中,有一个活动叫作流镝马,是骑在马上射箭。这个活动最早出现于镰仓时代,是用于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祭神活动。人们穿着古代的衣甲,在奔驰的马背上高呼着,对准箭靶发射箭矢,以此来占卜早稻、中稻、晚稻收成的好坏。像这种农耕与骑射为一体的活动,因为旅游而保存了下来,每到节日期间,有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流镝马神事之后,迎来的是葵祭,它是京都的“三大祭”之一(葵祭、祇园祭、时代祭)。其历史最为悠久,起源于6世纪,原是贺茂祭,但因为举行仪式的时候,会在牛马或者贵族所乘坐的车子,以及信奉者的衣服上以葵叶装饰,渐渐地就称作葵祭了。
葵祭举办的时候,由500多名身穿古代贵族服饰的人,组成全长700米的游行队伍,牵着马和牛车,抬着神轿,从京都御所出发,经过下鸭神社,奔向上贺茂神社,它确实是重视古风的最好方式。
京都还有一个重要的节庆活动,是祇园祭。它起源于869年,那一年京都发生瘟疫,人们从祇园社抬出神舆,立起来自日本各地的66支矛,送到神泉苑,祈愿消除灾病,由此形成繁盛的节日。
节日从7月初到7月末,其间14至16日的“宵山”和17日的“山巡行”为其高潮。在祇园节时,人们在豪华装饰的彩车上用笛子、锣鼓和大鼓演奏着祇园音乐,从街上通过,每年有100多万人前去观看。川端康成的小说《古都》,就描写了祇园祭这个场景。
(书中插图)西阵织的高级织锦,从古典的和服到日常的领带、钱包,从京都的旧街巷到巴黎迪奥专卖店,都可以看到西阵织的身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捕捉“匠人”手工精神
京都的一些节庆活动,又通过旅游传到世界,成为和京都密不可分的重要内容。旅游还带动了京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其中非常著名的是西阵织。大约在五六世纪,来自大陆移民集团的秦氏一族在山城国,也就是今天的京都太秦定居下来,他们把养蚕缫丝技术传入日本。桓武天皇建造平安京之前,京都的纺织业已经起步了,随着平安京的迁都,日本的朝廷建立起了负责宫廷织务的织布司,纺织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平安时代后期,这种官营制造业的做法逐渐衰退。工匠们就在织布司东边的大舍人町聚集定居,脱离了宫廷的管理,开始自由作业,制造出“大舍人之绫”“大公之绢”等纺织品。此外他们还钻研从中国宋朝传来的绫织技术,开发出独特的唐绫,作为和神社、寺院的装潢相配的典雅制品,受到人们的珍爱。时代越往后,西阵织的名声越大,在室町幕府时代的后期,得到了丰臣秀吉等人的保护。
以后,工匠又自主地引进中国明朝的纺织技术,生产出优秀的绸缎,进一步推动了西阵织的发展。西阵织今天已经成为日本丝绸业的代表,也成为京都的象征性产品进入现代社会。
京都的丝织业者抓住了时代转变的机遇,向法国派遣人才,引进了提花织物(纺织物以经线、纬线交错组成的凹凸花纹)的技术,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变。到了大正、昭和年代,也就是到了20世纪初,他们在推动高档丝绸的大众化消费的同时,大力发展传统的手制工艺,创造出更为文雅的图案和设计,确立了日本代表性高档绸缎的地位。
旅游还推动京都的餐饮业和造酒业的蓬勃发展。京都原来作为首都,大批官僚贵族生活在这里,他们消费大量的酒。京都南面的伏见,是京都造酒的基地,这里生产着菊正宗等数十种京都代表性的美酒。伏见酒的产量,从古到今都相当大。古人为了把酒运出去,专门在伏见开凿了一条运河,水运的成本最低,京都制造的美酒就通过这条运河运到日本各地。
造酒业是日本传统的手工业,在现代转型中,实现了飞跃。今天,京都的清酒仍然以优良的品质和巨大的产量享誉日本。
在京都的旅游中,人们离不开每天的餐饮。京都的餐饮代表,大家比较熟知的有怀石料理。相传古时候,京都寺院的神僧,因为吃得简单清淡,还没到下一餐饭的时候,肚子就饿了,僧人只好把温暖的石块抱在怀中,用来驱除饥饿感,因此留下怀石的名称。
当然,怀石的名称还有多种说法,其秉承的是简单清淡、追求食材原味的精神。怀石料理和僧人结合在一起,就要体现出禅意来。对于餐具以及餐具的摆放,都非常讲究,处处体现出禅意。
旅游作为龙头产业,推动着古老文化融入现代产业之中,从而获得新生。优质的旅游产品,美丽和善的旅游环境,也在提升人们的品位、品格和城市的形象。京都的魅力能够保存下来,关键在于国民对于文化和艺术的崇敬和真爱。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古今战乱如何频仍,人们都把京都视为无上瑰宝,全心全意呵护它,不让它受到权力傲慢和武力跋扈的伤害。而它的保存也无时无刻不熏陶着世人,提升世人的文化境界和修养。
《透视日本:从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礼》以京都、建筑、俳句、茶道、禅宗、美术、文学、电影、二次元等几个关键词作为开启观察日本文化的独特方式,可以说本书是一部从日本文化解读入手,探讨日本民族性的综合性研究著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