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童寯西行画录:90多年前一位建筑师的写生与日记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实习生 刘畅
2023-03-23 10:2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童寯(1900-1983)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建筑画家。他曾设计过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上海大戏院等100多处建筑,所著的《江南园林志》是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经典著作。1930年代,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归国后的童寯任教于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建筑系,与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并称为中国建筑师中的“建筑四杰”。

近日,“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和久事艺术沙龙两个展馆同时开幕。其中,久事美术馆的“西行画录”板块向观众展示了童寯游历欧洲时期的写生画作及日记、感悟。

1930年4月26日中午,美国纽约某一港口,一艘名为“欧罗巴”的中型邮轮正在缓缓驶离。船头甲板伫立着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身着正装,不苟言笑。尽管对于这片即将离别的国土留有深刻的眷念,也对于回到东北家乡的妻儿身旁充满着期待,但是此刻,他可能更加憧憬的则是正要前往的大西洋彼岸。

童寯在意大利威尼斯

这位青年就是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师童寯(1900-1983)。1925年,童寯升入大学科,获得留美资格。同年秋,公费赴美,就读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与杨廷宝、陈植、梁思成等先后同窗学习。192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童寯在费城,纽约两地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两年,随后赴欧洲考察建筑。

作为一条不成文的惯例,在回到故乡之前,几乎所有前往美国学习建筑的中国留学生都会从事一次专业目的的欧洲之旅,如庄俊、范文照、 杨廷宝、赵深、梁思成等。对于他们而言,亲身去体验那些平日只能在图像中接触到的经典建筑无异于一道期待已久的圣餐。这一历练的举措可以追溯到17世纪至19世纪的壮游 (Grand Tour),也称为大旅行,是当时人们在欧洲从事文化旅行的一种传统。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壮游多以意大利、希腊、 法国等文化之都为目的地,是年轻人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

“西行画录”展厅现场

“西行画录”展厅现场,童寯欧洲游历期间的日记手稿

在外滩久事美术馆的“西行画录”展向观众呈现了童寯于1930年远赴欧洲的游学与考察。在为期四个月的旅行中,他通过画笔、日记与摄影,记录下欧洲的璀璨文化,以及光亮瑰丽的传统建筑和勃然兴发的现代建筑。他为此创作了逾200幅弥足珍贵的写生画作品,此次展览呈现了其中的87幅。

游历中的古典熏陶

在缺乏便利的摄影和通讯设备的年代,关于游学的文字与图像记录十分重要,绘画也成为了童寯的语言。相较于繁复的油画,水彩画与铅笔画是建筑专业的常用画种。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童寯笔下的欧洲建筑,绚丽严谨、色彩浑厚,题材多样、潇洒豪放,其类型包括水彩、炭笔、素描、建筑草图等,是建筑绘画中的精品。

童寯的日记

《童寯欧洲壮游地图》纸本钢笔,1930 ©童寯纪念馆 

从英国南安普顿上岸后,童寯开启了英国的传统建筑之旅。随着童寯日记的展示,观众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童寯观看这些传统经典建筑的感受。如5月1日,童寯来到了温彻斯特,见到了温彻斯特大教堂。位于汉普郡的温彻斯特大教堂,也是全欧洲拥有最长中殿的教堂,长约一百六十米。教堂内供奉着圣三一、圣彼得、圣保罗及圣斯威辛。在日记中,童寯写道,“第一次看见如此宏大之教堂,非常激动。”

童寯拍摄的莎士比亚出生地

之后,童寯北上,于5月3日参观了莎士比亚的出生地,写道,“这是我所喜欢参观的最佳之处。这里没有太多的东西,但是它们珍贵无比。”当天,他又赶到威尔士教堂,写道,“教堂的室内空间相当扁平。参观了钟塔下方的圣安德鲁十字。金色窗户(东端)镶有我未曾见过的漂亮玻璃,这是一幅壮美的画面,真希望能把它画下来。”

童寯,牛津 拉德克利夫圆厅(英),水彩,画于1930年5月7日,©东南大学

童寯,剑桥 郊区住宅(英),水彩,画于1930年5月16日,©东南大学

在所有的色彩中,童寯最偏爱赭石。这或许是因为欧洲大多数建筑都由砖石构成,它们在阳光下亮现的色彩就是各种深浅不一的赭石,就如同他的性格一样,深沉、厚重。童寯认为,绘画是一种正规的记述方式,而照相机则是懒汉的旅行工具。在4个月的游历中,他画了200余张作品。他说,绘画并不完全只是为了留影,它还伴随着一种严格的思想操作,“如果要求对建筑物的线、面、体三者加以观察,并在最后明了, 必须亲自动手画出,经过一番记录才巩固不忘。”进言之,建筑绘画的价值之处在于,它可以令研习者必须全力以赴,去真正获得经典建筑可以给人带来的启迪和激发。通过由手操作的绘画,眼晴才能够从事搜索、定焦、捕捉、判断,并把那种蕴含于建造中的智巧与优美进行梳理整合,准确地写绘于画纸之上。

童寯之孙,策展人童明告诉记者,“相比于艺术家的壮游,建筑师的游历要更加繁重,除了走访外,他还要拍照、绘画,做记录。他每天都写日记,将游历时所感受到的震撼都记录下来。当然,也有一些对于建筑的评论。”

童寯拍摄的英国老古玩店

童寯,伦敦 老古玩店(英),水彩,画于1930年5月12日,©东南大学

童寯,约克 大教堂远眺(英)铅笔,画于1930年5月17日,©东南大学

在英国游历期间,童寯曾画了一张“老古玩店”的速写,而画作对面的展柜中,他在日记里写下了“酸话”:“本想到里面看一看,但两辆坐满游客的汽车驶过,因此停顿了几秒钟,还是决定不进去。事实上,里面只有一些质贫且昂贵的纪念品。”

当童寯穿过英吉利海峡来到法国后,他被巴黎圣母院所震撼,写下,“巴黎圣母院。没有一座英国大教堂可以与之媲美。带有漂亮玻璃窗的内部空间异常神秘,将你带入一种令人颤动的世界。这是我所见过最好的。”来到德国罗滕堡,夸赞“罗滕堡是我所见最具想象力的城市。它是中世纪和现代社会的一种融合……”

童寯,巴黎圣母院(法),水彩,画于1930年5月23日,©东南大学

童寯,波茨坦 无忧宫(德),水彩,画于1930年6月30日,©东南大学

在游历中,童寯写下了不少对于沿途风光的感悟,如看到莱茵河时写道,“最美的事情是在桥上步行一段,月亮挂在莱茵河上,在水中投下倒影,形成长长的金色涟漪。”

他乘船从波恩到科布伦茨时描绘道,“这是我所经历的最美航程。两岸风光无与伦比,尤其是当月色升起,远方的尖塔和城堡围墙被笼罩于梦幻般的色彩之中时。月亮在水中投下倩影,一艘航船或者两朵紫色云彩,蓝色山脊,黑色丛林,橙色水光。下午详细参观了七岭山,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完美融合的景色。有这么多的地方令我想停下来作画。”

还有,经过阿尔卑斯山时,“一些山体被云层遮掩住,其他一些只有山峰显露出来。这幅场景非常像中国画,它总是用简单的寥寥数笔,产生出最大的效果。

童寯,西庸堡(瑞士),水彩,画于1930年7月31日,©东南大学

童寯,萨尔茨堡 国王湖(奥),炭笔,画于1930年7月21日,©东南大学

游历中的现代洗礼

除了对于经典建筑的记录、描绘,在西行游历期间,童寯也被欧洲兴起的现代建筑所吸引。从展览展示的画作与日记中可以发现,童寯重点描绘、记录了德国、荷兰等地的现代建筑。

6月1日,童寯参观了比利时安特卫普世界博览会。安特卫普于1930年举办了殖民地、海事及法兰德斯艺术国际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 Coloniale, Maritime et d'Art Flammand)。他在日记中写道,“路过博览会场,当然所有东西都是木制的,并且制作非常精美。无论在设计还是做工上,博览会都远远超过了费城的一百五十周年博览会。”

童寯拍摄的安特卫普世界博览会

在荷兰的游历中,童寯记录了传统的风车与现代建筑,“在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之间有许多现代建筑和风车。随处可见的平坦乡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乡村景观:一条由细长树木所构成的林阴道加上一座风车。……在阿姆斯特丹南郊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个个都很棒,制作很精细。所有木门都设计得很好。有一座现代教堂,但没法参观室内。甚至街头的邮箱设计得都很现代。”

似乎,从这时起,现代建筑就影响着童寯的西行之游。6月6日,他来到德国杜塞尔多夫天文馆。该场馆由威廉·克瑞斯教授设计,建于1926年,坐落于莱茵河上卡塞尔大桥边,原先作为天文馆,后被改造为音乐厅。他的关注点偏向了现代建筑,并写道,“杜塞尔多夫是一座值得一访的城市,因为它有几座欧洲最好的现代建筑。”次日,他来到比肯多夫现代教堂,写道:“其外表是带有尖券的混凝土墙面,还有一座钟塔。室内是石灰加上红砖,非常明快。教堂内部有一壁龛,十字架悬于当中,白色墙面布满了透过有色玻璃投下的彩色光斑,效果非常美妙。”他还参观了紫铜教堂,赞叹了建筑中的楼梯玻璃与混凝土屋顶。

童寯拍摄的杜塞尔多夫天文馆

童寯拍摄的美茵茨埃森纳塔

童明告诉澎湃新闻,“童寯当时看到一个关于城市和乡村的展览,就当即改变了自己的行程,根据展览上看到的建筑去挨个寻找,跑了一大圈。新建筑给了他非常大的激励,这也与他后来到上海做的项目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童寯对此事的记录。也是在6月7日,他参观了“城市与乡村”展览,写道,“展览中有大量关于科隆周边地区的现代建筑的照片,如卡尔克费尔德、比肯多夫和佐尔斯克。大多数照片都很棒,当然建筑也很棒。这诱使我前往比肯多夫并亲眼目睹许多这类建筑,也拍摄了大量照片。”

此后,童寯记录了大量对于现代建筑的关注。他前往了法兰克福手工艺馆,这里有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一个现代建筑展,其中大多数是工业建筑。他对于法兰克福的评价是“一座大城市,郊区到处都是现代建筑。”

童寯拍摄的法兰克福广场集市

童寯,法兰克福 黄金比例屋(德),水彩,画于1930年6月12日,©东南大学

童寯,法兰克福 圣伯尼费斯教堂室内(德),水彩,画于1930年6月13日,©东南大学

在6月25日的班贝格之行中,童寯参观了圣·海因里希教堂,夸赞了其室内的木板天棚。在7月7日的游历中,他被建筑师马克斯·伯格(Max Berg)设计的百年纪念堂(Jahrhunderthalle)所震撼。该建筑建于1911年——1913年,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当时弗罗茨瓦夫的市政厅。会堂上方是由钢和玻璃构成的灯笼式穹顶,窗户由进口硬木制成,墙面则是印有木质模板条痕的混凝土构成,并在局部覆盖以一层由水泥和一般木材或软木混合而成的绝缘层,以改善音响效果。

当然,对于现代建筑的设计,童寯也并非全是赞扬。如对于卡尔·莫塞尔设计的圣安东教堂时,他认为该建筑的混凝土钟塔是其所见过最好的,室内也非常得肃穆,富有戏剧性效果。但对于建筑比例,他也批评为“看上去不够协调”。

童寯,萨尔兹堡 山居(奥),水彩,画于1930年7月20日

童寯,卡尔·马克思大院

除公共建筑,童寯的西行之旅中还关注了不少住宅项目。如7月18日,他参观了卡尔·马克思大院(karl-Marx-Hof)。20世纪初,维也纳市政府为了缩小贫富差别,把维也纳建成一个社会福利化的都市,积极推进公共住房建设。从1919年到1934年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为了改善维也纳中下阶层人民的居住条件,在维也纳市建造了六万套住房。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卡尔·马克思大院。这座大院长达一公里,共有一千四百套住房。

此外,童寯也将其在旅欧行程中不断吸收的所见所闻融汇到了他的绘画中。在德累斯顿的绘画美术馆,童寯在参观美术馆现代部分的先锋派作品时,深受瓦西里·康定斯基、利奥尼·费宁格、保罗·克利、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尔希纳等人的感染。在随后的旅途中,他采用几何抽象形式对于建筑进行表现,在传统的水彩画艺术中,融入了现代因素。

童寯,莱比锡 圣阿列克苏斯纪念教堂(德),水彩,画于1930年6月27日,©东南大学

童寯,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钟塔(意),水彩,画于1930年8月10日,©东南大学

在展厅中,童寯对于德国莱比锡的圣阿列克苏斯纪念教堂的刻画充分反映了这一点。而在之后的意大利之旅中,他在描绘圣马可广场和大教堂时,就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从日记中的记载可知,童寯在圣马可广场画了3张水彩画。

由此,4个月的欧洲之行,让童寯对于新建筑、新技术、新内容有所了解,并将其体现在他的绘画中,以及他后来的建筑设计中。在展厅最后的板块,呈现了童寯及其所在的华盖建筑事务所在上海设计过的建筑项目。童明说,“这些建筑的造型、线条都与童寯在德国看到的现代建筑有所呼应。”

童寯,威尼斯 叹息桥(意),水彩,画于1930年8月8日,©东南大学

童寯,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意),水彩,画于1930年8月8日,©东南大学

西行的另一层意义则是童寯对于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童明表示,“他虽然是在美国接受教育,但美国的文化根基在欧洲,他的欧洲游历让他感受到了源自根源上的文化性,这令其回国后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

展览将展至5月21日。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