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络文明】非遗面塑传承人李海花:用新媒体传播“老手艺”

2023-03-21 11: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面塑是一门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间手艺,现代面塑文化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以它绝美的身姿倍受世人青睐,成为一种出于俗而脱于俗的朴素文化。

河北省唐山市工艺美术大师、非遗面塑传承人李海花进行面塑创作

唐山市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金牌工艺美术家、非遗面塑传承人李海花是1971年生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学习面塑,后跟随面塑大师彭小平深造。1988年毕业于河北省藁城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独自一人赴北京跟随面人彭深造面塑技艺6年,李海花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刻苦摸索,并将当下流行元素和家乡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开辟出独领一派的新天地。

用面塑作品传递文化与温暖

“每个作品都是会说话的。”在李海花的作品中,每个作品都有一段故事、亦或是一种文化。

李海花创作的作品《唐王曹妃春游记》

在众多面塑作品中,最让她骄傲的是一件人物场景面塑《唐王曹妃春游记》,这个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耗费了她一个多月的心血。作品展现了唐王李世民和曹妃相伴,徜徉于曹妃甸的美妙景色之中,栩栩如生,一旁,一树盛开的桃花瓣蕊分明,平添几分浪漫。这件面塑作品完美融合了曹妃甸文化与曹妃甸工匠精神,“面塑不是曹妃甸独有,但曹妃甸属于面塑文化的区域范围。那么,我就想把曹妃甸文化融入进去,用面塑来讲述当地美丽的历史故事。”李海花说。

关于曹妃甸,她还创作了四组大唐曹妃人物面塑以及以美丽的曹妃甸湿地为主题的面塑作品,她在传统手艺中注入曹妃甸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曹妃甸、走进曹妃甸文化。

李海花在新冠疫情期间创作的疫情相关作品

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间,李海花心系疫情、心系疫区,用最质朴的情感,捏出许多感人的面塑艺术作品,《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河北加油》等作品大多取材于真实故事,她用面塑艺术重现动人场景,以“艺”战“疫”,歌颂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

在李海花20多年面塑生涯中,她始终把面塑当成生命的一部分,作品曾多次获奖。曾参加马来西亚等国大型艺术展,被国外友人赞艺为代表,中国的雕塑是立体的画、无声的戏,现创作有曹妃系列、孝文化、英雄系列等八大系列200余种作品。

她的面塑作品,大唐曹妃曾在2016年蒙冀辽文化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第三届河北省文化创意大赛工艺美术类优秀奖,作品孝感动天荣获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工艺作品奖铜奖,作品巾帼英雄花木兰荣获第十二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工艺美术铜奖。

新媒体与非遗碰撞 注入年轻力量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李海花想到了借助新媒体的科技力量和平台优势为自己赋能,全方面开发与挖掘手工面塑的文化和市场价值,为面塑非遗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李海花正在进行面塑作品创作

“在直播平台上,平均每3秒就有1条非遗视频产生并被传播。”李海花介绍说,2019年开通个人直播账号“手工面塑海花”。至今,账号粉丝已超过11.2万人。

用捏、印、掀、刻、切、滚、镶等一系列复杂考究的手法,在短短几分钟内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李海花通过短视频缩短了手艺人和潜在传承人之间的距离,把这些看似遥远的面塑非遗技艺呈现给屏幕的那头。

去年5月,李海花又开始线上直播教学,短短两个月直播场次累计超过75场。在几十秒的短视频里,精美绝伦的面塑作品被消解成了鲜活的制作环节,在零距离的直播对话中,广大网友与非遗传承人展开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李海花用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记录传播面塑作品,同时,她也一直致力于面塑这项非遗文化的传承。李海花说,“非遗传承的关键是青少年,未来,如何为非遗面塑注入年轻力量,实现面塑在线教学直播常态化,是全社会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我愿意为非遗传承传播文化事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原标题:《【网络文明】非遗面塑传承人李海花:用新媒体传播“老手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