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日春分|天将小雨交春半

2023-03-21 16: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癸卯年 / 肆 春分

2023年3月21日 - 4月4日

元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唐代|徐铉《春分日》

今日春分

The 24 Solar Terms

农历二月四日正值仲春时节,春日景色正好被平分。夜晚葱郁的田野月影浮动,晴天时空中飘着断续的云朵。燕子还在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春花已经纷纷凋落。思君的妇人在傍晚登上高楼,歌声悠扬婉转,远方的丈夫却无法听到。

在春光无限好的仲春之际,迎来了一个最为特别的节气——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惊蛰之后、清明之前,时间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意思是说,春分日在农历二月中旬,此时春天的90天正好过去了一半,所以叫“分”。秋分的含义也是这样。

《春秋繁露》是这样解释的:“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意思是说,春分日这天阴阳各占一半,所以昼夜平分,而且气候冷热程度也均等。

可见春分有两层含义,一是将春天平分为两半,二是此时昼夜、寒暑平分。它几乎是“平衡”与“对称”的代名词。那么为何在春分日这天会平分春季、昼夜均等、寒暑等分呢?这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关。

我们知道,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平面叫做“赤道”,而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平面叫做“黄道”。赤道和黄道形成的夹角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也就是春分日,这个角度达到了完美的0°,黄道和地轴形成了垂直关系,而且这时的太阳正好直射赤道附近。

于是,太阳对于整个地球所有地方的照耀不偏也不倚,一切都达到了近乎精确的平衡。所以才会发生昼夜平分的现象,全球在春分日都是昼夜平分,白天黑夜都是均等的12个小时,当然我国所在的北半球也不例外。

这样的现象一年中只有两次,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整个春季在此时刚刚过半,全国都弥漫着温暖明媚、生机盎然的浓浓春意。

+ + + + + + + + + + +

物候与气候

从“立春”到“立夏”整个春天,中间经历了“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节气。“春分”在春天的中间,把春天前后各分一半。

古人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 +

+

春分初候 元鸟至

最美春之韵

美得让人沉醉!无一处不透着清新、生动与亮丽,惹人流连,让人哪里还挪得动脚步呢?

再读朱自清先生写春天的名篇名句,不由叹服先生的聪明至极。“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他对自然的感悟再准确不过——燕子,正是春分初候的标志,是春天最美的信使。

春分初候“元鸟至”。元鸟,即燕子,古时也称玄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在中国的黄河流域,燕子南飞时,就是秋分了,天气由暖转凉;当燕子飞回,春分时节便到了。燕子归来兮,带来了春暖百花开,带来了春风绿两岸。

小小燕子的南来北往,分出了春与秋。二十四节气,首先有二分:春分,秋分。二分各划出夏至、冬至,由此便有了四时四季。“四时”再细化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时”便化作“八节”。

“四时”“八节”均从“二分”中来,而春分是“二分”之始。春分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多么重要,不言自明。

那么春分何为“分”,“分”什么?分两仪,分四象,分八卦;分昼夜,分寒暑,分春天。

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二分”。“二分”划“四时”,此谓“两仪生四象”。“四时”化为“八节”,即为“四象生八卦”。故不识春分之义,何能懂太极?

而春分之特别,更在一个“均”字:均分了昼夜,均分了寒暑,均分了春天。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 0 度,直射地球赤道,白天黑夜各为十二个小时;春天走到了中点,江北已暖,江南未热。一切都刚刚好!

春天开启了最美丽的时刻。这样的美丽,易入画。烟柳绿,春江暖,桃红梨白,莺婉转。浓淡间随意点抹,就是美不胜收的春景图。古往今来画春,几乎不出这些元素。这信手拈来的春景图,在年复一年的时空更迭中走到今天,要画出不一样的美,却是难上加难!

怎样用新的审美去表达春分那最独特的灵性呢?化具象为抽象,让传统的中国画在传承中升华,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与交融中,用自由流淌的色彩,大胆诉说春分的灵魂!

春分最具灵性的美,是千色万彩在此时终于迎来了盛开的时节。曾经在冬日寒冷中蛰伏的土地,走过立春,走过雨水,走过惊蛰,已经完全苏醒。春风千里,吹开百花,大江南北暖意融融,既自外而内熏染着人们的心灵,又自内向外,由心而发,欢快的灵魂在满园春色里自由地徜徉。

“元鸟至”的千色万彩,充满了神韵,带着生命新生的亮丽,又带着生命初生的羞涩与朦胧。

但我以为,春分的最美之处,在于只能在此时拥有的最为和美的气韵,那是一种逼近理想与完美临界值的和美,是一种刚刚到达便会转瞬逝去的堪称奢侈的和美。

不长不短,不多不少,不冷不热,寒退暖盛而暑意尚远,阴去阳生而阴阳互济。一切恰如太极图般平衡、和谐、自在、逍遥。春韵,画韵,天地的气韵,生命的神韵,就这样融会在宇宙四时的无限里。

✦ +

+

春分二候 雷乃发声

阳气升腾有大美

“雷乃发声”,是春分节气的第二候。

每五天为一候,自3月21日前后进入春分初候“元鸟至”,大约到了3月26日,就进入第二候了。

“雷乃发声”,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方始出现了雷声。这是天地四时走到此刻的物候特征。

然而,第一声春雷,似乎不是这时才听到的。

还记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春分之前的惊蛰节气的阐释吗?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春雷平地起,雷震蛰虫,惊而出走。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始雷”。从这个时节起,开始有雷了。

有意思的是,惊蛰节气的三个物候均没有对雷的描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捕捉的都是不同的动植物在这个节气里的变化特点。

雷真正成为物候的特征,是在春分的二候。

为什么?

古人认为,雷为阳之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绘“雷乃发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再看元代对此的注解就更加清晰了:“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

由此不难看出,惊蛰之雷是唤醒万物的号令,而春分之雷已是万物复苏的欢欣了。可以描画出这么一条线:惊蛰春雷响,阳起而阴尤甚;至春分日,均昼夜平寒暑,阴阳各半;入春分二候,阳渐盛,阴尚存。

元稹的诗作《春分二月中》形象地描绘了此时的阴阳相薄:“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一阵春雷一阵雨,一场春雨一场暖。当春天走到四阳渐盛、雷乃发声的时节,每一天的春暖都在增加,每一分春暖的增加都在催发绿树遍野、百花争胜。

桃红柳绿,碧野春江,是艺术家描画春天的经典素材,在这个节气里仍然占据着绘画的主流。而当聪明的画者把视线放在“人”的状态与行为之上时,对此时春天的表现就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春游之乐,春耕之忙,抑或人间男女的春思春情,都能生发出无限的艺术创造。

走在春分二候,玉兰在蓝天下盛开,樱花繁盛似雪,杏花如云霞般灿烂。明媚阳光照耀着大地,舒心暖意中,仍有疏枝斜立,企盼着那新叶的萌发。这样的景致,不由让人喜悦之,感动之——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春要完全摆脱冬的羁绊,获得新生的自由,此谓“雷乃发声”。“雷乃发声”,正是天地间阳气升腾的大美之境,洋溢着生命感和力量感。

春天的色彩倾撒在宣纸上,不见花而似有百花之彩,不见山川而似有山青水绿,在自由奔放中,又有一种欲放还收之意。最妙的是,在描绘得满满当当的画面中,还有着无限的空灵,让你把自己的心安放进去,融入春分二候“雷乃发声”的境界之中,去感受生命四阳渐盛那不可阻挡的向上生长的力量!

✦ +

+

春分三候 始电

花雨幽芳处甜蜜的春愁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就是春分三候。

春意愈浓。花更艳,柳更绿,温暖的气韵飘动在江南江北,让人想起了一个特别美丽的词语——春和景明。

风柔拂面踏青乐,花红叠云赏春忙。行走在这柔媚的春光里,我想: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将“始电”当作春分三候的特征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是说:“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既然电为阳之光,雷为阳之声,那么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结论,光速远超过声速,“阳之光”的“电”,理应排在“阳之声”的“雷”之前,为什么在春分节气里,是“雷乃发声”在前、居二候,“始电”在后、为三候呢?

老祖宗的高妙,正在这看似不合理的排序中。

声,阳也;光,亦阳也。这二“阳”却有不同。

在春分二候里,阳气虽升而尚被阴气束缚,阴阳相薄,奋激而为雷。古人观察到,阳气微则光不见,故此时只闻雷之声而未见电之光。到了春分三候就不一样了,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懂了这个时节阳渐盛而阴渐衰的物候变化之道,不能不感叹古人观察世界是何等精微!对老祖宗的敬意油然而生。

“始电”,春雨潇潇,花雨江南是表现春分三候的典型春景图。

春雨飞处春花落。甚至一阵温柔的风吹过,都会有花瓣点点化作雨。宋代志南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写的正是这样的情景。而晏殊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真乃描绘春分之境的绝唱!真正的春天刚刚来到,怎么那初开的花儿就飘落了呢?

见此景,由不得春愁不生。徐铉有诗:“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李白《月下独酌》写道:“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唐代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云:“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追寻这个百花飘落的时节,多年后,我有了更深的思悟。

此时的落花,非凋零之落,还带着新生的娇嫩,那最美的容颜在春风春雨中瞬间飘零,却又永恒定格。一朵花落了,看那枝头,更有百朵千朵在争相开放。这样的春愁,就像那飘落的花瓣,还带着甜蜜的芬芳。

众人皆道百花好,吾却偏向绿叶行。

此时的新绿之美,不亚于百花之艳。春分三候观柳,黄中见绿赋妖娆,大有“不羡万花色,只怜此时黄”之境界。

从柳如烟到柳黄浓,不似花落缤纷,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的柳条,从春天生发之日起,就洋溢着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在春风中婀娜多姿,尽情飘舞,成为春天当仁不让的主角,占尽春色。

在春分“始电”这个烂漫的时节,即使花落起春愁,也是甜蜜的,不是吗?

+ + + + +

+ + + + + + + + + + +

传统习俗

在古时,春分亦是一个传统节日,因而也留下了许多风俗,如立春蛋、吃春菜、春祭、竖蛋等,其中最匪夷所思的要数“竖蛋”了。

✦ +

+

春分祭日

古人对太阳的尊崇不言而喻,从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开始,春分这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日仪式。这一仪式直到明、清时依旧长盛不衰,清代书籍有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足见其重要性。

除了官方,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独特的祭日活动。在春分之前,人们会提前蒸好一种叫做“太阳糕”的糕点。在春分之日的清晨,人们将太阳糕、香炉等物品摆放在供桌的中央,在太阳升起那一刻,一家老小朝着东边虔诚祭拜。

如今,这些祭日活动早已取消,但太阳糕仍以其香甜长留餐桌,而世人对于太阳的敬畏也丝毫没有消减,只是换成以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去探究它、了解它。

✦ +

+

春分竖蛋

春分节气,还流行着一个古老又有趣的游戏,甚至还流传到了国外,那就是“竖蛋”。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挑选一个表面光滑的、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将它轻放在桌子上,试着立起来。“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日,许多孩子都会聚在一起玩这个游戏,据说“竖蛋”成功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

为什么人们认为春分日的鸡蛋可以竖立起来呢?其实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前面说过春分时地球处于完美的平衡状态,昼夜、寒暑都平分,此时的引力也相对稳定,所以更容易将鸡蛋竖立起来。而且鸡蛋表面有一些小凸点,可以帮助鸡蛋稳定不倒。

✦ +

+

花朝节

花朝节又叫做“花神节”,是纪念百花生日的一个节日,各地的日期不尽相同,但都在农历二月份,也就是春分节气中。花朝节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据说花王掌管着人间的生育之事,所以古代女子尤其重视花朝节。

唐代时,花朝节就已经形成了。武则天身为女子,自然也是爱花成痴。每年的春天,百花盛开之际,她都要让宫女采集人间百花做成花糕,并将花糕赏赐给大臣们;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采花制糕。

在宋朝,花朝节更是十分盛行,各种节日活动也很丰富,不仅要祭花神、祝花诞,还要结伴郊游赏花,女子都喜欢相约参加“扑蝶会”,男子们则喜欢在月下饮酒赋诗。苏轼这首著名的《春夜》描写的便是花朝节美景: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日良宵无限美好,时光一刻可价值千金,花香弥漫、月影朦胧。远处的楼台歌舞不断,歌声细细传来,飘入这夜幕沉沉的秋千院落。

✦ +

+

春牛图

春牛图是我国古时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物收成等资料的图鉴。春分到时,便出现挨家挨户送春牛图的现象,春牛图是将二开红纸或黄纸上印上全年农历节气以及农夫耕田的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都会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到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辞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牛图在人们心目中寓意着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它是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

✦ +

+

酿美酒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春分日酿酒的习俗。例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浙江等地。浙江《于潜县志》记载,当地“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醴祭祀先农。春分之日各地纷纷酿酒,据说不仅仅是当日酿酒日后会更加香醇,而且春分之日酿酒会使当年庄稼收成好。

✦ +

+

粘雀子嘴

春分之日,民间多数人家要歇一天,不干农活。家家户户吃汤圆,除了家里人吃的汤圆外,还要做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并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传说田间地头放了粘雀子嘴,雀子老远看见了就会吓得飞跑了。

+ + + + +

+ + + + + + + + + + +

饮食文化

“老苏州”在这个节气里讲究“接地气”,比如尝时令野菜“七头一脑”,玩竖蛋游戏,或是踏青游春赏景等等,老苏州们习惯用好吃又好玩的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传统节令。

✦ +

+

“七头一脑”

有人说,即使没有一颗中国心,也必定有一颗中国胃。别说螺蛳之鲜,一闻到葱姜炝锅的味道,胃便苏醒了。

那些生长在田埂边、坡地间、树丛下的各种野菜,更是春天的批量馈赠。人们会准确地辨识,娴熟地采撷,将它们收归厨房。清炒,或者让它们参与拌馅、和面。

春天是野菜上市的季节,每到春分时节,苏州人都要吃“七头一脑”。“头”指的是嫩茎叶等植物的新生部位,传统的“七头”分别指的是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蕨菜头有时也被列入其间。“一脑”指的是菊花脑。这八种野菜每年春季都会占领苏州人的餐桌。

春分时节,枸杞头最嫩,口感最佳,所以特别珍贵,它吃起来略带苦味,但很爽口,还具有清火明目的食疗功效。“七头”中的苜蓿头俗名金花菜,也是苏州市民餐桌上常见的春菜。

一位厨师曾和我聊起他眼中的气候变化:“现在差不多提前一个星期马兰头(初春尝鲜儿的一种野菜)、香椿就进厨房了,而且春茶也大概提前五天,就上菜单了。”可见,在盘中、杯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舌尖上的气候变化。

✦ +

+

腌笃鲜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过后江南的春笋破土,也称为雷笋。诗意般的杏花春雨时节,其实还偶有寒潮侵袭,为了呵护幼笋,人们会以米糠作为“棉被”,盖在竹林地表,既通风透气,又御寒保暖。敷糠后还要洒水,以调节温湿。温度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太暖,笋便只顾拔尖儿,体格不够敦实;太冷,笋就继续冬眠,去睡回笼觉了。

春分前后,春笋上市,老苏州往往用它来制作“腌笃鲜”,其中,“腌”指的是咸猪肉,“鲜”指的是鲜猪肉,“笃”指的是春笋,在苏州方言中也指“炖”的意思。

“腌笃鲜”成菜口味咸鲜,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透着浓浓的江南味道。咸肉独有的咸香混上鲜肉清香的口感,再加上春笋独到的清香,让这道腌笃鲜醇香诱人,令食客食之难忘。

✦ +

+

青团子

每年三、四月份初到苏州的旅客,会发现苏州的各家糕团店里都在卖一个个青色的小团子,这就是传说中的“青团子”。软糯的青团子有着淡淡的艾草香味,混合着豆沙、枣泥的内馅,甜甜的味道融入其中,可以瞬间征服一切吃货。

✦ +

+

一杯春茶

如果你不喝春茶,你永远不会知道春天已经到来。茶爱好者的春天从一杯碧螺春开始。

碧螺春是我们国家传统名茶之一,也是我们国家十大名茶之一。它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康熙年间,它年复一年地成为贡茶。

所谓“碧螺春”,因产于苏州市吴中区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一带,故称“洞庭碧螺春。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的“碧螺春”,是春分至清明期间采集的最珍贵的茶叶。

清晨采摘的一杯碧螺春茶是春天的味道。几天后,白茶和新茶也将被采摘。

当然,此时的春茶非常金贵。古人说:“养蚕天气,采茶时节。”从初春到晚春,“采茶歌里春光老”,一芽一叶的清香,可以令人们回味很久。

口感更醇厚、价钱更亲民的春茶,要待到谷雨时节。从茶园中采摘的青嫩的芽叶,摊晾之后,经过“杀青”“挥锅”,达到96%的干度,再按“颜值”进行“分晒”。4.2—4.5斤的芽叶,经过妙手炒制,才能成就1斤干茶。

✦ +

+

螺蛳

“春江水暖鸭先知”,但与鸭相比,是春江水暖螺先知。因为鸭只是水上“访客”,而螺才是水下“居民”。老话儿说:“清明螺蛳肥如鹅。”春分之后,清明之前,正是螺蛳最肥美的时节。人们也自然不会忘记这些潜水的食材。将捉到的螺蛳置入清水中,养三五天,使其吐尽泥沙。《山居四要》曰:“清明前二日,收螺蛳浸水。至清明日,以螺水洒墙壁等处,可绝蜒蚰。水焯之后,葱姜炝锅,快火炒制。”

+ + + + +

+ + + + + + + + + + +

风雅春分

春分不但是春天里昼夜平分的点,还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从这一天开始,春天在坐稳江山之后将放开手脚,演绎到如火如荼。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这时节才算是春天的正宴。春分时节有百花可赏,油菜花却是最盛之时。如今,油菜的物质功能没变,油菜花的审美功能却无限地放大了,很多地方会举办油菜花节或油菜花旅游节。当然,能蔚成花海的往往只有油菜花,那花海的确令人眩晕。

温度回升,空气湿润,春耕农忙自然还是占主导。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分过后,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农谚也说“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绿化祖国山河,让大地园林化,正当其时。

风和日丽、春光融融、花红草绿、人心舒畅,这也是适合嬉戏玩乐的季节。春分期间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现代人伏案工作多,放风筝成了最好的锻炼颈部、预防颈椎病的活动。

当万物争春齐勃发时,年轻的姑娘们自然也不甘落后。厚厚的羽绒服脱下来,换上鲜亮的各式外套,应着时暖时寒的天气一日三换。这绝对是一年中首个热闹的炫衣季。木心在《上海赋》里说:“春江水暖女先知,每年总有第一个领头穿短袖旗袍的人,露出藏了一冬天的白臂膊,于是全市所有的旗袍都跌掉了袖子似的,千万条白臂膊摇曳上街”。春分时节,暖阳高悬的日子,急急忙忙穿一下短袖旗袍也可以,风来了,雨来了,倒春寒来了,再倒转去穿棉袄还是可以,因为前面晴暖的几日不穿短袖旗袍也是白不穿。

春分不但是第一个炫衣季,还是第一个赛诗节。南唐徐铉有《春分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他还有《春分遇雨》“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宋代词人葛胜仲《蝶恋花》:“已过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一曲清歌无误顾。绕梁馀韵归何处。尽日劝春春不语。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五鼓。剩看走笔挥风雨”。这些诗人的名声都不大,因为他们写了春分,就使他们的诗得以流传了。

写春分的名人也有,欧阳修的《踏莎行》就是:“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欧阳修对春分还有另一段精彩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 + + + +

+ + + + + + + + + + +

春分,在江南

桃花开了。

单瓣的桃花,是象单眼皮的古典美人,又天真又明净,一两树就足以“灼灼照人”的。

这是一年里桃花开得最好的时候。

1600年前的晋太元中,有打鱼人迷失在一大片桃花林里。

这片桃花林通向的隐秘世界……一直很谜。

那是桃花源。

它不是陶渊明凭空想出来的。

陶渊明知道桃花源,在他写《桃花源诗并记》好几年以前。

也可能是更早以前,从邵阳、溆浦一带的亲友那里听来的。

——大概那时候在荆湘一带,流传着渔人黄道真因为钓鱼误入桃花源的类似故事, 后来又流入蜀地。

和陶渊明大约同时的刘敬叔的《异苑》、任昉 的《述异记》里都记了一笔,后来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蜀氏条也有类似的记载。

《异苑》里这样写:

元嘉初,武陵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

《述异记》里这样写:

武陵源在吴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传秦末丧乱, 吴中人於此避难,食桃李实者,皆得仙。

都有洞。有果子。

明 仇英 桃花源图卷局部

这些记载,不象是从《桃花源记》里生出来的,更象是不同的瓜的变异——从荆湘一带开始往外流的桃花源的传说。

陶渊明甚至可能是找过 这个桃花源的,和南阳刘子骥一起。

据说刘子骥是陶渊明的远房亲戚,喜欢这些神神秘秘的事情,两人经常结伴一起寻觅幽迹。

后来陶渊明就写了《桃花源诗并记》。

我们熟悉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是为《桃花源诗》写的记。

诗是这样的: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诗好象不太出名……

但记就很美很出名啊!

简直是引无数后人竞折腰。

后世无数的人加入桃花源之猜想,包括苏东坡和王安石。

苏东坡和王安石都认为桃花源确有其地。

近代的陈寅恪则考证出桃花源是在北方弘农或上洛的坞堡所在,唐长孺考证是武陵的五溪蛮所在,也有人认为是在南方郁洲所在。

但,纷纷扰扰了千年,到底是无解。

后世的人们只是推算出来,《桃花源诗并记》大概写于419年至422年。

这几年中,发生了这么些事:

晋恭帝元熙元年(公元419),东晋大将刘裕受封为宋王。

晋恭帝元熙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刘裕称皇帝,废晋恭帝为零陵王,东晋灭亡,刘宋立国。

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21),刘裕派张讳向零陵王进毒酒,零陵王不肯喝,张讳自饮身死。接着,刘裕继续派兵士杀零陵王,零陵王终被闷杀。

这数年之中,“嬴氏乱天纪”之事已昭然,可惜,“贤者”尚未找到桃花源可以“避其世”。

陶渊明是在愤怒又绝望里写的《桃花源诗并记》吗?

但是真美。后世的文徵明、仇英、黄慎、查士标都画过桃花源图,仇英的桃花源,尤其美得绚烂夺目。

仇英《桃花源圖卷》紙本重彩

縱:33.0厘米,橫:472厘米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展开仇英五米长的《桃花源图卷》, 只让人觉得:

此生若能桃源住,在满山的春意里,看这燕子飞,听雷声滚滚而起,我自做一个快乐的担柴人,这人生,完美啊……

九十韶光正盛时。江南的桃花在此时,常常无拘无束,开到烂漫。

那样的喧闹繁华,几乎不曾见到会有人立在桃花树下,满腹心事地伫足看它。

那天黄道真误入的桃花源里,那自然更没有。

写完《桃花源记》五六年以后,陶渊明死于疟疾。

不知道他是否曾给自己立下心愿:愿我归去,便在桃源。在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里 ,在 良田、美池、屋舍、桑竹间,在鸡犬相闻、击壤而歌里,日常生活,日常快活。

——那也是他以后一千多年里,每一个被生活重击的人都会有的心愿。

虽然那也许,是一个永远也到不了的远方。

+ + + + +

+ + + + + + + + + + +

苏州园林里的春分

草长,花开。

掩映着亭台楼阁,在暖阳中谱写着独属于春日的韵味。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杨柳青青芳草秀,欢快轻燕啄春泥。在这样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分”节气,久违的大自然向我们展露温暖的容颜。

大好春光,万物生长,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起迎接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 + + + +

大自然在春分也达到了最佳的平衡,这莺啼燕语、百花烂漫的仲春时节,一切美丽多彩都恰逢其时、刚刚好。

— FIN —

封 面 / 羡壶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原标题:《今日春分|天将小雨交春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