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美家庭事迹展播】夫妻和睦共育人,家庭和谐树新风——王小红、包新泰家庭

2023-03-20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王小红,女,33岁,老家庆阳华池县,是一个远嫁的姑娘,和丈夫包新泰相识于大学,二人同为渭源一中教师。夫妻俩互敬互爱、相互帮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你追我赶;对双方父母“孝”字当头,利用寒暑假陪伴和照顾;育有一儿一女,实现了“儿女双全”“三代同堂”,生活幸福美满,深受同事和邻里称赞。

为爱情双向奔赴 移风易俗我先行

提起庆阳,人们或多或少会说“那地方的彩礼高”。确实,在她的老家,姑娘出嫁都是要一二十万的彩礼,还有“衣服钱”“零花钱”首饰等好几万元,那里的姑娘要是彩礼低是会被别人取笑的。可定西市整体彩礼较低,丈夫又是普通农民家庭,这可使两个年轻人犯难。“别人家没读书的孩子彩礼都要好多,你读了那么久的书,花了家里那么多,现在毕业了,能挣钱了就到别人家去了”,“走的那么远的,受欺负了我们也帮不上忙”,“家里那么穷的,房子和车子一样没有”……像这样的话每天都有人跟她说,但现实的物质困难,又怎能阻挡两个相爱的人成婚!她坚持说服自己的家人,遵循丈夫这边的习俗,主动降低彩礼,衣服、首饰和婚礼都简办,坐着一辆婚车奔赴自己的爱情。

当时她和丈夫还都在甘南的一个乡镇中学上班,住在一个二十平米的宿舍里,只有寒暑假才回一趟婆家娘家。在婆家住着一个小小的房子,一个土炕对大个子的老公而言还有点小,但眼前的困难没有把他们压倒,经过一起努力,靠着渭源“人才引进”政策,从原来的小乡镇辗转到了离家较近的县城,不几年买了房和车,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兄弟一心利断金 家庭和睦孝双亲

在渭源安稳下来后,两人生育了第一个孩子,婆婆便从老家通渭过来带孩子;公公身体不好,农忙时节在老家务农,农闲时了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乡里留下了哥嫂一家。哥嫂没有工作,平时务农和打零工,生活没有保障;嫂子身体不好,生育困难,在2015年生下一个女儿后想再生一个,吃药调养身体五年,终于怀上了——太不容易了,因为这个孩子的生养将是他们花掉仅有的积蓄和负债的开始。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送婆婆回家,并将手头的一万元送给了嫂子。当时她俩背负着车贷和房贷,也没积蓄,儿子还不满三岁,而且之后她自己也怀孕了。这样公婆带着她的儿子回家照顾怀孕的嫂嫂,她便开始了每个星期日五六小时开车往返回家,看望儿子的奔波生活(2020年受疫情影响,周六还要上课,每周只休息一天),这对怀孕的她而言很痛苦,但也坚持了下来。

嫂子在怀孕七个月的时候突然晕倒,到兰州去检查出她还患有患有心脏病,在大夫建议下提前做剖宫产手术,小侄子出生的时候只有二斤二两,住在保温室里两个月,每天要花掉上千元。在哥哥卖了家里还在树上的的苹果、花掉了手头的3万元、争取到医院的贫困救助后,医药费的缺口还是很大。这时候,王小红两口子很着急:自己怀孕生孩子要花钱、车房贷、每周奔走在探望孩子的路上花费也很大,根本存不下钱,但嫂嫂和小侄子等着钱救命!怎么办?好在还有一群友爱团结的同事及时伸出了援手,帮助借给了她几万元,凑够了小侄子一月的早产儿保温室费用。所幸,母子都平安出院。至于夫妻俩借同事的钱,他们两人默默地承担了,没有向哥嫂提及。她常说,兄弟互助,本来就是爸妈生养后的期盼: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家庭才能美好。

教书路上齐奋进 育人工作贤内助

她和丈夫都是高中教师,丈夫包新泰还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正所谓“早起儿未醒,晚归子已睡”。是她默默地承担了所有: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落人后,教学成绩要赶在前面,有时要一手抱娃一手在家备课;还要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和教育,丈夫每天傍晚40分钟的吃饭时间,她做到了“人来饭熟、吃完就走”。在工作上,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以外,还会在丈夫遇到班级管理难题的时候,出谋划策,一起克服工作难题。在她的鼎力支持下丈夫的班主任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获得县委县政府授予的“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称号,每届高三毕业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家长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婆婆帮忙带娃的时候,遇到周末休息,她就会主动做饭和承担家务,让婆婆也休息一下,她常说,我嫁给她儿子,她就是我妈。她从来不与公婆拌嘴,相处得有说有笑,一家三代人其乐融融。

另外,她还是一个热心的人,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帮年龄大的同事做一些琐碎的事情,帮前辈们跑跑腿,带新入职的教师一起学习,帮助解决新教师教学遇到的难题等等。

桃李春风不言弃,教书育人终不悔。王小红、包新泰家庭在教育工作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家庭里孝敬老人帮助哥嫂,单位上团结同事敬长带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

原标题:《【最美家庭事迹展播】夫妻和睦共育人,家庭和谐树新风——王小红、包新泰家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