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邵力子求关照考生被婉拒,书信真迹讲述名人与上海交大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8-07-03 17: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状元实业家”张謇、“民国教育之父”蔡元培、“和平老人”邵力子、“布衣将军”冯玉祥、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与上海交大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6月28日至9月28日,“笺之语——上海交通大学收藏名人手札撷英展”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举行,26通名人手札真迹首次公开亮相,述说各界名人对上海交大或精心呵护、或激励督勉、或求助解困的故事,也讲述着上海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的精神传统。

展览现场。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交通大学 提供

26通名人手札真迹首展

上海交大档案馆馆藏2000余卷历史档案里,完整地保存着数千封名人手札。本次展出从这数千封手札中,撷出名人与上海交大往来的手札原件,总共展出26通。

这26通笔墨书札真迹的主人有“国学大师”唐文治、“状元实业家”张謇、“民国教育之父”蔡元培、“和平老人”邵力子、“七君子”之一沈钧儒、“布衣将军”冯玉祥、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中国人口学第一人”马寅初、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等。

1945年5月15日冯玉祥复吴保丰校长函。  

1912年3月26日张謇致唐文治函

信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名人为上海交大推荐优秀师资、争取经费、采购设备、筹备校庆、应邀演讲等;名人对上海交大的求助解困;对上海交大具体办学事宜的讨论。

26通名人手札真迹首次公开亮相,观众不仅可观赏到保存完好的信件本身,还可通过展板上所附的详细背景介绍理解信件内容。同时,观众还可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深入了解更多的故事信息。

邵力子求关照陕西考生,上海交大校长婉拒

先来看一封拒绝信。

“雪艇、力子仁兄部长、主席勋鉴:

敬启者,近以陕西学生来校,请求入学,接谈之下,言语既感难通,程度亦复不及。如果设法容纳,则教授方面苦调剂之无方,而学生自身叹钻研之不易,双方困难,成效无期。鄙意似应在京设班补习,俟有相当程度,再行投考各大学,是否有当,敬请察夺。耑启,祗颂勋绥。

弟黎  谨启。”

这封信是1934年8月31日时任上海交大校长黎照寰写给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和上海交大老校友、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
1933年,铁道部训令交通大学称陕西省僻处西北,文化落后、民穷财匮,致使各项专门人才缺乏,而当时陇海铁路已辟筑入关,交通事业日趋发展,因此亟需培植路政人才,期望上海交大以后每年招录新生时,预先通知陕西省,以便省政府介绍15-20名合格学生前往投考。

然而,翌年8月,当陕西学生来上海交大投考时,黎照寰校长与他们初步谈话后发现这些学生语言难通,程度亦低,倘若勉强收纳入学,必然导致教师、学生双方均感棘手,而上海交大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传统,“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是老交大的办学传统。

于是,黎照寰建议,先在铁道部所在地南京设班补习,厚植程度,再行投考。8月31日,黎照寰把这一情况同时函告王世杰、邵力子。9月6日,邵力子复信黎照寰,完全同意他暂时拒纳这些学生的建议,且表示将与教育厅商酌办理补习班。

1934年9月6日邵力子复黎照寰函

此次展览展出了黎照寰和邵力子针对这件事情的两封来往函件。这两封函件笔迹苍劲、行文儒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先贤对待教育工作的慎之又慎和对于人才培养的真情。

蔡元培带的特班出了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谢无量

此次展览中,有4通信件讲述了蔡元培、黄炎培、黎照寰对上海交大文脉传承的关注。

1901年至1903年,蔡元培出任南洋公学(上海交大时名)经济特科班总教习,地位相当于如今大学里一个学院的院长。当时的南洋公学特班确有独特之处,存在时间不超过两年,学生最多时共43人,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谢无量等都是特班的毕业生。

1936年上海交大纪念建校40周年时,蔡元培已离开上海交大,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当时,校长黎照寰致函他为学校建校40周年作一篇回忆性文章,以资纪念。蔡元培欣然应允,他5月15日回信说,他准备作一篇南洋公学特班始末,但因时隔遥远,记忆不全,商请学校提供特班生名册、开办与结束日期,以及部分教员任职年限等档案信息,以备检阅。

1936年5月15日蔡元培致黎照寰校长函

同月19日,黎照寰收信后,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里说,南洋公学的许多档案旧卷一直未系统整理,有散佚,而且,当年特班生没有举行过毕业仪式,学生名册仅能通过老校友回忆,目前,掌握的名单里仅有10余位。不过,他们从老校友沈叔逵那里了解到特班生黄炎培手上存有一张师生全体照片,照片背后详记人名,现已由学校方面向黄炎培借阅。名册之外其他的欲询事项,黎照寰在回信中向蔡元培一一做了说明。

因为许久没有收到黄炎培对于学校借阅南洋公学特班师生照片的回复,6月9日,黎照寰致信黄炎培,告知蔡元培先生已完成文稿《记三十六年以前之南洋公学特班》,因年代遥远,文中难免有记忆失真不明之处,请黄炎培代为补充完善,并附上蔡元培文稿。15日,黄炎培回信称确有照片,因前段时间身体偶得小恙,拖延多日,眼下仓促寻找不到,容晚些时日再细找回复。

就这样,在蔡元培、黄炎培、黎照寰,以及许多上海交大老校友的帮助下,南洋公学特班的名单得以找全,而特班时期的那段历史记忆得以完整保留了下来,接续了上海交大百年历史中的一段特殊的文脉。

钱学森代交大考察美国风洞

此次展出的名人手札,还可见到上海交大校友对学校科研的倍加关心。

在航空学领域内,风洞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设施,没有风洞实验的依托,航空工程教育如同纸上谈兵。然而,建造风洞实非易事。

20世纪30年代交通大学成立航空系之初,国内仅有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少数大学设有航空系,且建有风洞。抗战期间,位于重庆九龙坡的上海交大航空系,师生做风洞实验需要到20余里之外的沙坪坝中央大学进行,非常不方便。

1947年复员上海后,上海交大申请到一笔14000多美元的经费用以向美国订购风洞。时任航空系主任的曹鹤荪立刻给老同学钱学森写信,请他代为母校考察。钱学森当时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担任教授,主要从事航空和火箭技术的理论研究,非常熟悉风洞设计、方案论证与实施流程。他收到了曹鹤荪的信后,精神为之一振,母校终于有机会建设高水平的航空实验室了。

1947年钱学森致曹鹤荪函

1947年08月14日,钱学森给曹鹤荪写了一封信,他将美国各大风洞公司的说明单及相关资料收集齐备,寄给了曹鹤荪。当时,他正在国内,应邀赴清华大学讲学,所以,信中称,从北平回上海时将亲自拜访曹鹤荪,为母校航空实验室建设助一臂之力。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