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活垃圾处理要收费了!但垃圾分类推广遇阻,到底难在哪儿?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
《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意见》提出:2020年底前
全国城市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也就是说
生活垃圾处理,要收费了!
这费怎么收呢?
对具备条件的居民用户,实行计量收费和差别化收费,加快推进垃圾分类。
对非居民用户,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并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提高混合垃圾收费标准。
那么,目前上海市民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吗?
市绿化市容局的一项统计显示
约95%的市民支持垃圾分类
但真正分类的仅20%左右
为什么对于垃圾分类
市民们想做,但又做不好呢?
困扰一:不会分
据了解,上海垃圾分类的标准
十多年里改了5版
有市民吐槽:
“旧的标准还没习惯,又出了新的。”
小观也经常在丢垃圾的时候产生困扰
比如,小观家楼下的垃圾站
垃圾箱只被分为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这时候手里外卖餐盒如果还有些剩菜
该往哪丢呢?
另一种,是这样的
一个垃圾箱被分成
“可回收”“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
那么手里的咖啡杯该丢进哪里?
包口香糖的餐巾纸该丢进哪里?
困扰二:分了也白分
其实很多小区都尝试搞过垃圾分类
一开始居民们的热情都很高
但后来却有居民发现:
“我们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
垃圾车一来,哐啷一声,又混在一起
那谁还有分类的积极性?”
那么,垃圾分类这道难题就无解了吗?
不!
上海近年来正不断探索
比如:市环保局正在调研
家庭厨余垃圾破碎直排
通过厨余垃圾破碎直排
削皮、切菜的残渣
可以直接扔水槽处理掉
剩饭剩菜可以冲洗到水盆中粉碎
专家提出,如果上海有10%的家庭
能普及家庭厨余垃圾破碎直排
每天就能源头减量
本市生活垃圾1300多吨
而且从家庭使用成本上看厨余垃圾破碎机的设备费用约300~7000元
而运行费用仅约4.36元/月
比如:徐汇田林十二村通过智能刷卡找到违规居民
田林十二村创新性地改造了垃圾厢房,并将库房开关与门禁卡关联,实现一户一卡、定时刷卡投放。
在将垃圾箱房进行智能化改装后,它实现了“指定时间内刷卡可开”,而非指定时间内刷卡,投放门岿然不动。在居委会的后台系统,可以看到:某号某室居民于几点投放干垃圾1袋,湿垃圾2袋,一目了然。
原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那些刷卡频率反常,甚至几乎不刷卡的住户,几乎多多少都有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志愿者或居委会干部上门沟通与指导来加以引导,大大释放了有限的人力资源。
又如:闵行普乐二村垃圾八分类,探头来监控
闵行区普乐路425弄的普乐二村就设立了沪上首个“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
“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集成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项功能,可以完成多重任务需求。
所谓“八分类”除了常规小区都有的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外,将可回收物细化为废纸、废玻璃、废旧纺织物、废塑料和其他可回收物。
这个“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有监控装置,可以实时监控垃圾投递现场,加上居民要让垃圾箱房开门时需要扫一扫绿色账户卡,若是哪家没有准确分类,管理人员在后台一看刷卡时间结合探头,可以大致判断出谁没有分类乱扔垃圾,相关人员就可以上门进行宣传教育。
如果人人能都做到垃圾分类那你丢出去的垃圾
将会开启一段这样的“旅程”
①跟踪从一只垃圾桶开始,一些居民已经在家中将生活垃圾进行了干湿分离,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内②小区的垃圾箱房前,居民拎着垃圾袋,将袋内的湿垃圾倒入湿垃圾桶后,再把剩下的塑料袋扔进了干垃圾桶③干垃圾车倒车进小区④清运员将干垃圾桶推到清运车后的固定架上,随着固定架的抬升,干垃圾桶内的垃圾将倒入车内⑤干垃圾车离开后,湿垃圾车驶入小区⑥清运员将湿垃圾桶推到清运车后的固定架上⑦一路颠簸后,干垃圾车来到生活固废集装转运徐浦基地,将垃圾倒入“打包槽”⑧图中的黄色重锤可向下一次次施力,将垃圾压入下方的集装箱内⑨集装箱塞满垃圾后,将被放置到集运卡车上⑩灵活的举臂车可以钳住垃圾集装箱,将它们在码头边堆叠起来,方便吊车运至集运船上⑪位于徐浦大桥下的徐浦基地,最近每天有近3000吨生活垃圾被“打包”到集装箱内,由这里通过水路运输到老港基地⑫经过5个多小时的水路,“沪环运货6002号”集运船靠泊在老港固废处置基地的东码头,船上是总重近600吨的几十只集装箱,里面装着徐浦转运码头打包好的生活垃圾⑬老港固废处置基地的东码头,远处可见焚烧厂的烟囱,正在排放经过处理的蒸汽⑭老港固废处置基地的集运车将集装箱内的垃圾倾倒入待焚烧库区⑮强有力的抓斗在待焚烧库区内灵活调度⑯包括垃圾焚烧在内,整个基地的运作都实现了在线监控⑰和干垃圾要焚烧不同,湿垃圾走了另一条路。在长兴镇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整座长兴岛每天产生的十几吨湿垃圾都被运来集中处理⑱十几吨湿垃圾被分别送入7台处理机内,一周后,它们被特殊的菌剂“消化”成不到1吨的有机肥⑲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成了周边居民眼中的“香饽饽”
生活垃圾分类
如何更好地实现源头分类减量的目标?
市人大代表朱亚琴认为,“垃圾分类,要从全市层面的末端环节进行统筹,不要让居民的分类积极性受挫。”
赵国弟代表认为,分为干湿两大类垃圾对老百姓而言简单易行,如果靠老百姓自己分成四类,执行的难度较大。他建议,对物业企业提出一些要求,可以补贴一点钱,找相关人士进行二次分捡。
市人大代表姚姗姗亦有同感,“居委会分给每户居民四个垃圾桶,不少居民可能家里还不够放,也没分得那么细,而干湿两类简单又好分 。”
对外来居民多的社区来说,垃圾分类显得更困难些,杨志刚代表提到,“外来居民白天人都不在家,缺少沟通。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方法处理垃圾,给小区垃圾分类拖了后腿,这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施策方案。”
如何进一步推进垃圾源头分类?邓廉夫代表建议,要软硬兼施,“软就是要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同时实施奖励措施,比如通过积分奖励兑换小礼品。硬就是政府加以引导,在某种程度上要进行强制。”除了提高居民素质,采取强制措施,政府管理的决心同样重要,“要像抓交通整治,抓禁燃鞭炮这样的韧劲,要持之以恒。”
(原标题:生活垃圾处理要收费了!上海只有20%市民能做到分类,困难究竟在哪?)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