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明礼仪】如此优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你知道吗?赶紧学起来!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孔颖达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们“华夏”为何意,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此才能是真正的华夏。而有着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需要被重新发掘、被正确认识才能在新时代走得更加远。
社交之礼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在现代社会与人初见时,最常用的就是握手礼仪。
你知道握手礼仪
有哪些讲究吗?
首先行握手礼时有先后次序之分。握手的先后次序主要是为了尊重对方的需要。
其次序主要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和各种条件来确定。
两人之间握手的次序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性在先:而下级、晚辈、男性、客人应先问候,见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与他相握。在上级、长辈面前不可贸然先伸手。若两人之间身份、年龄、职务都相仿,则先伸手为礼貌。
今天一起浅谈一下古人常用的几个见面礼
揖礼
揖礼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三千年历史。
揖礼,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
万福礼
万福礼寓意祈福安康,动作典雅含蓄,是古代女子特有礼仪之一。
拱手礼
拱手礼又称“捧手礼”,多用于古人站立或行走时向他人拱手致意。
叉手礼
叉手礼始于西晋。男女老幼都可行使,由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礼。
谈吐之礼
言语是象征一个人谈吐水平最直观的体现
《礼记·表记》曾提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简言之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谈吐礼仪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入座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入座礼仪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宴席位次的设定,既属约定俗成,故其时空差异性较大,而依我国时下理念习尚,则首论职务尊卑,次叙年齿,后及性别(先女后男),以示重女观念)。当然,这都是首席座位确定之后开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拜贺庆吊之礼
拜贺礼
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中国礼仪
庆吊礼
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诞生礼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传统礼仪
开笔礼
在古代是极为隆重的典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儿童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仪式,对每个读书人来说极为重要。
传统礼仪
加冠礼
男子20岁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会事务的资格。
绾发加笄礼
女子15岁行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
婚嫁
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丧礼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原标题:《【文明礼仪】如此优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你知道吗?赶紧学起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