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竹筒奶茶爆火,一条小巷6家店,是潮流密码还是“买椟还珠”
要说这个春天最顶流的茶饮甜品是谁,那必须是竹筒奶茶了。
打开各大社交平台,入眼皆是手捧竹筒奶茶的打卡照,小红书上竹筒奶茶的相关笔记短时间内已超1万篇,抖音#竹筒奶茶话题播放量达1.3亿次,大众点评更新了全国热点新词条,#全世界都在喝竹筒奶茶#,热度瞬间超过200万,还在不断上升中。
原本司空见惯的竹筒被贴上书法体的地域标签后,立刻成为了大家争相打卡拍照的时髦单品,已经从始发地苏州一路走红全国。
一个个小小的竹筒,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
01
苏州茶饮品牌“茶色烟雨”被认为是竹筒奶茶的源头,这家成立于2019年、定位苏州特色茶饮的品牌早在2022年4月便推出了竹筒奶茶产品。但在这个概念火了之后,一大批类似品牌纷至沓来。
图源:茶色烟雨
各个品牌相似的名字、相似的包装让消费者难以分辨,小红书里也有不少人说自己买到“盗版”了。
但是,对更多消费者来说,买到的是哪家品牌的竹筒奶茶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那个贴着城市标签的竹筒,可以拍照打卡。
至于竹筒是哪家的,人们并不在乎。
消费者表示买到盗版茶色烟雨。图源:小红书
02
在商家必争之地的上海,竹筒奶茶也成为了多个旅游景点的香饽饽,从古镇到外滩,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在上海朱家角古镇,竹筒奶茶的浓度颇高。从西井街走到北大街,10多分钟左右的路程就能邂逅6家铺子。
这个味道嘛,虽然和预期的有些差距,不过,大家都是冲着竹筒来买的,所以也就忽略不计了。在江南水乡的背景下拍一张捧着竹筒奶茶的照片,还是老有感觉的。
在放生桥边的一家竹筒奶茶铺子前,刚品尝了一口招牌单品的李小姐说道。这句点评,也道出了不少顾客的心声。
漫步在朱家角古镇,隔三岔五就可以看到手捧竹筒奶茶的游客在小桥流水边拗造型、拍照片。
光是在西井街就有好几家售卖竹筒奶茶的铺子,在每个铺子的柜台上,都清一色地用叠罗汉的方式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若干个竹筒,一抹抹绿色很衬当下春意盎然的氛围。即便这几家铺子相隔不远,也丝毫不影响它们的好生意。
正在等待叫号的张小姐告诉说,来之前就在多个社交软件上刷到过各个地方的竹筒奶茶,感觉颜值很高,差别不大,所以这次过来也没有货比三家,在遇见的第一家铺子就点了一杯,好像只有捧着竹筒奶茶逛古镇才最对味儿。
03
除了朱家角古镇,在南翔古镇、七宝古镇、新场古镇、枫泾古镇也都有出售竹筒奶茶的铺子,看来,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标配”。
但好看不好喝,也成了竹筒奶茶的一大问题。以西井街上的这几家铺子为例,虽然品牌各异,但口味雷同,这也大大影响了复购率。
陪同在张小姐身边的白女士就没有购买,她告诉记者,之前在北京旅行的时候买过一次:
现在许多奶茶品牌都会提供半糖、无糖的选项,但是我当时在南锣鼓巷买的那家,并没有这样的服务,可能是因为在旅游景点的关系吧。我后来觉得实在太甜不得不把奶茶倒了,然后把竹筒带回家当花瓶用,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所以也就不会选择第二次购买了,毕竟30元左右的价格,还是有很多其他选择的。
虽然在口味上的确雷同得有点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但是记者发现,商家还是在其他细节花费了不少心思。比如有的利用外摆立了一个路牌,形成一个小小的景观;有的则将贴在竹筒上的地域名字改成带有“竹”字谐音的祝福语,非常讨喜……
总之,怎么好拍怎么来。
这也难怪打开小红书、大众点评网,虽然对于竹筒奶茶的评价很多都在说它的外形远胜于口味,甚至直接吐槽它的味道一般,性价比一般,但依旧影响不了它的超高人气。
而在东井街的一家铺子,商家还特地设计了一块牌子,上面是一份竹筒使用攻略:当笔筒;种花、插花;摇骰子;竹筒饭……也是将售后服务进行到底了,而且还特别标注了温馨提示:一个竹筒只出品一次,请把竹筒带回家。
其实有这样的温馨提示,也非空穴来风,竹筒的卫生问题一直饱受争议,毕竟竹筒奶茶不像竹筒饭那样是将食材和竹筒一起蒸煮的,所以竹筒如何消毒,消毒后如何保持干净,用过后如何防止被二次使用,都是商家需要面对的问题。
樱花限定竹筒奶茶。图源:浦东发布
04
奶茶界凭借出奇包装破圈走红的案例数不胜数,而像竹筒奶茶这样可以风靡全国的却并不多见。随着这股竹筒奶茶热度的不断攀升,竹筒咖啡、竹筒刨冰、竹筒奶冻、竹筒小面也纷纷登场。
究其原因,还是与中国人自古对于竹子的偏爱不无关系,无论是审美上的认同还是精神上的连接,换句话说,这股热消费正是抓住了国潮这一流量密码。
近些年来,随着国风崛起,大家都在寻找东方美学的当代表达。在奶茶界,不少商家纷纷涉足中式茶饮:生而为茶、须尽欢、忍掌柜……不断推陈出新,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然而,它们的火爆程度却远远没有竹筒奶茶来得如此迅猛。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记者注意到,从点单到出餐,竹筒奶茶的整个流程不会超过2分钟:装奶茶、挤奶油、洒果干、插吸管,完工。这种可以快速复制的模式,将品类热度不断推高。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没有灵魂的拷贝,内容上没有精进,再美的竹筒也只是一个空洞的外壳。这也是为何它虽红,却不断有争议的原因。除了品控之外,如何形成差异化,真正说好故事,也是避免昙花一现的必修课。
文字: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图片: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除署名外)
部分内容综合自:界面新闻、半熟财经
原标题:《竹筒奶茶爆火!一条小巷6家店,是潮流密码还是“买椟还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