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梦如幻又真实的电影人生丨《十月围城》导演陈德森自传正式上市

2023-03-17 14: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第 1 个香港明星助理

经历 2 段严重的抑郁症

在拍摄现场 3 回生死经历

一个月里连续 4 次人生悲剧

少年时代到邵氏片场流连而有机会一尝演员梦,中学毕业后进而加入电视圈做助理编导,正式展开影视生涯,在不经意间成为成龙的第一位助理后,陈德森立志当上电影导演,自此,临时演员、场记、副导演、编剧、策划……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他的足迹,历练10多年后,方有机会执导人生第一部电影。

从处女作《我老婆唔系人》,到崭露头角但备受争议的《晚9朝5》,因发生伤亡意外而跌落人生谷底的《神偷谍影》,与成龙大哥破冰的《特务迷城》,为弥补心中缺失的父爱而拍的《童梦奇缘》,经历三波九折才拍得成、登上事业高峰的《十月围城》……

陈德森导演首部文字作品《把悲伤留给电影》一一细数这些拍摄期间鲜为人知的内幕:例如在拍摄《卫斯理传奇》的过程中,两次跟死亡擦身而过;1997年《神偷谍影》因爆破出意外,曾让他一度萌生放弃做电影的念头;从2003年首次筹备《十月围城》搭景,因遭遇非典SARS以及投资人自杀而停拍,种种压力让陈德森患上抑郁症,再到2008年,艰难重启,重谈演员、重搭香港中环旧街景,然而电影拍摄中途,他抑郁症复发,最终克服种种困难,艰难完成电影,并且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及至2018年,首次接触游戏改编电影《征途》,再面临特效成本陡增、周期被迫缩短的极限考验,最终在87天内完成了拍摄……

《十月围城》片场照

成龙、许冠文、梁家辉、梁朝伟、吴彦祖、陈小春、刘德华、陈可辛、刘伟强、徐小明、徐克、甄子丹、谢霆锋、周杰伦、胡军、王学圻、黎明、李宇春、王宝强、昆汀·塔伦蒂诺……这些在陈德森的影视路上的熠熠星光,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背后交情,都有在《把悲伤留给电影》中详细披露,例如作为成龙大哥香港第一个私人助理,为何后来会没头没脑积了20年恩怨?当陈德森抑郁症复发后,好友刘伟强马上赶去《十月围城》现场协拍救场;如何邀请王宝强出演《一个人的武林》……

在构思这本自传的时候,陈德森导演回想了一次,其实他当初那么想进入电影圈,全因年少时为逃避家庭及父亲,便选择逃到电影院:“电影的90分钟最是让自己快乐及忘忧!”因而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这也是想证明给认为拍电影不会有出息的父亲看,自己没有错,还能做出一点成绩!但当他的电影事业进入佳境时,父亲却在那时去世了。

今天陈导演再回顾自己大部分作品,都离不开父子及家庭的内容,《我老婆唔系人》《情人知己》《青年干探》《紫雨风暴》《童梦奇缘》《特务迷城》《十月围城》及《征途》……

《童梦奇缘》剧照

当然拍自己熟悉的情感是更为手到拿来,更容易令观众投入,但每次看完成片时总有一丝失落及无奈。他特意借此书提醒大家那句老话“子欲养而亲不在”,能孝顺就多孝顺一点,千万别像他,只能……把悲伤留给电影!

回望港片黄金时代,从小助理到大导演,《把悲伤留给电影》讲述了陈德森不畏挑战的逐梦之旅——前半生人生如戏,后半生戏如人生!

大家会在字里行间发现陈导演泪腺发达,感性的他热心助人,经常参与善举,他希望以生命影响生命,用具备疗愈能量的电影去回馈社会。当各位阅读完他的自传后,望能对周边弱势社群更加关照及伸出更多的援手。香港喜剧泰斗许冠文先生评价道:“他永远将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送给观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陈德森!”

成龙作序,深情推荐

当年刚刚签了嘉禾,经纪人陈自强想帮我找个助理。那个年代是没有助理的,只有李小龙有过经纪人,没人有助理。陈自强帮我找来的助理是谁呢?陈德森。

他跟我工作的第一部戏是《师弟出马》。那时候我刚刚尝到走红的滋味,还不太懂事,每天收工都带他去喝酒,我买一件衣服,就有一件买给他。那时候我才22岁,他也就18岁吧!

那时候陈德森觉得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十几岁的小鬼头,很多人巴结他,把剧本递给他,然后追着他问我的意见,对他毕恭毕敬。

有一天晚上,我开车带着他去山上,一边开车,就看他神情有点紧张,说有事想要跟我商量。我说,你讲。他说,我不想做了。我当时有点惊讶,就把车一下子停到一个避弯处,看着他,问,我对你不好吗?他说,没有不好。我说,没有不好为什么不做?他说我没机会进片场,但我想进片场学习。我说, 学习什么?他说,我想做导演……

陈德森说我后来20年看到他都不理他,他觉得是彻底得罪我了。我回想一下,其实刚开始确实很生气,觉得我对你那么好,你居然要走,但是后来慢慢也就没事了,没有他想的那么严重。

后来我跟他说:“其实这20年,我都有在看你。你他妈真的是做到了一个好导演。我看过你的上部戏,真的不错。你去嘉禾讲了两次《特务迷城》的剧本,我也在关注。大哥错怪你了,你这些年真的是努力了。这一次我不是大哥,我是你这部戏的演员,你是我的导演。我们好好地把这部戏拍出来。”

正文赏读

——引自“成龙大哥(1) 香港第一个私人助理”一章:

因为《蛇形刁手》和《醉拳》的超级成功,成龙大哥决定休息一阵子,专注筹备自己首部执导的电影《师弟出马》,这段日子跟着他的我,天天都吃好喝好,日子过得不亦乐乎。而且当年成龙待我也犹如亲弟,他买新衣服我必定可以选一件,后来他知道我想买摩托车代步但缺钱,便叫公司为我付头款(即首期)。那时候的我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经纪人陈自强)。我记得有一次跟当年嘉禾电影的其中一个老板蔡永昌先生 一同送成龙去飞机场,因成龙要出国做宣传。大哥上飞机后,蔡先生邀我一起在机场餐厅吃午餐,原因是他希望我能够帮忙从成龙家中的一大堆电影剧本里,抽出公司想优先开拍的剧本读给他听。

想想,堂堂嘉禾电影公司大老板邀请一个20 岁小助理一起用膳?就是一个字“飘”!

——引自“成龙大哥(2) 事与愿违”一章:

在一个充满甜蜜氛围的晚上,我鼓起勇气向大哥说。

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内容,我:“Jackie,我有事想跟你说!”大哥:“什么事?”

我:“我想…… 我想…… 辞职!”

我终于把想说的话说了,空气在刹那间好像凝固了,时间也仿佛停顿了数十秒。

大哥:“我待你不好吗?”我:“不是。”

大哥:“那你为什么要辞职?”

——引自“遇上李小龙 巨人的气场”一章:

小时候除了受到公余场的影响外,李小龙的功夫片也是我长大后热衷拍摄动作电影的原动力(相信很多动作片导演都被他影响很深)。

中学年代我就读圣芳济中学,李小龙的初中也在那就读,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李小龙在圣芳济念书那几年里,校里的神父(李的班主任)要经常到警察局去担保他,因为李小龙实在太爱武术了

(比武),也有可能当时年少气盛吧。后来因为打架屡次被记大过,最后还是离开了。

万万没想到这年轻人的偶像及国际巨星李小龙,在我初中一年级那年回到学校,为校运会担任颁奖嘉宾。当时我在那一届的校运会里夺了两冠一亚的总成绩,所以连续上台领奖三次!

李小龙第三次颁奖给我时对我说:“靓仔,能够上台领奖三次,应该有点料!”

1973 年 3 月 13 日我的学长李小龙回母校颁奖给当年校际运动会得奖的同学,那是我第三次上台领奖

——引自“徐克(2) 放饭”一章:

为什么称徐克做电影狂人?他狂在哪里?

让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当日为了拍摄《铁甲无敌玛利亚》的杀青戏,我们找到一个停用很久的垃圾焚化炉作为拍摄场景。早在取景时,大部分工作人员已被焚化炉的异味弄得呕吐不已,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每天下班带着奇臭无比的身躯回家,我母亲不让我进屋,坚持要我暂住酒店。

剧组要连续在这个地方工作十多天,其间几乎都没有回家,只是日以继夜又夜以继日地拍摄,每天只能在现场偷偷睡数小时,就算偶尔可以离开拍摄场地,也是有家归不得,只得到公司附近的小旅馆梳洗,情况一直维持到电影的结局拍摄完毕,我们期待着徐克宣布接下来大家可以休息一两天,但他竟然这样说:

“辛苦大家, 你们先回家梳洗一下, 两小时后回到公司开始剪片!”

回到公司,他老人家已在。

我打着呵欠走进剪片室,徐克便问我:“年轻人,扛不住?”

他到底是一个正常人吗?

徐克(左一)

——引自“《童梦奇缘》 父子情意结”一章:

《童梦奇缘》开机当天的合影

从一开始,我便把《童梦》设想为跟美国导演添·布顿(◎蒂姆·伯顿)的奇幻电影系列同一取向,我希望戏中会有许多特技镜头令情节更奇幻,但一直以来陈德森早已被标签为“动作电影导演”,公司对贸然拍摄文艺片的我还是没有绝对的信心,所以便把原来的制作费扣除了四分之一,而且要求我自己的公司负责“包拍”,让我极度犹豫不决,甚至想过拒绝接拍,但自己公司的几位同事苦苦相劝说:

“这么多年,你一直想开拍《童梦》,这是你对父亲的情意结,也是你的心结,我们一起努力在预算内把电影完成吧!”

饰演刘德华少年版的演员薛立贤

——引自“《童梦奇缘》 父子情意结”一章:

某天,我接到了一位异性朋友的电话,电话里头的她说有一位陈姓长者想跟我见面,我问原因,她说跟《童梦奇缘》有关。

翌日,我便跟我的异性朋友一起去见了这位陈先生。我们在他位于观塘的办公室里跟他见面,当日他的太太、儿子和媳妇也在, 陈先生甫见我便冲上前紧握着我的双手,他带着微笑向我连声说了两次:

“多谢!多谢!”

对于他突如其来的举动,我感到非常讶异,到底他为什么要多谢我?

陈先生告诉我,他已经 70 多岁,从小时候便开始憎恨父亲, 仇恨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然后渐渐变成狂躁症,生活变得没 有规律之余,一旦太太对他做出劝诫,便会感到莫名的愤怒,后来还和太太交恶,更与儿子和媳妇不和,最后搬离家独个儿生活封闭自己。其后,他一位朋友劝他到台北参加一个助人解决心结的团体,一共四天课程,这课程叫“圆桌”,他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糊里糊涂便去参加。四天的课程里,不论是因为感情或亲情出了问题,在课程中的第三天都会各自被分配去看一部电影,陈先生的问题是源自亲人,所以那一天的他便被安排看了《童梦奇缘》。看完后的那一夜,他反思了,顿悟了,明白了,也释怀了。陈先生回来之后,主动向他的太太、儿子和媳妇道歉,一家人得以和解,再次一起生活重拾天伦之乐。

这件事情,让我更加坚定未来的创作目标,就是一定要释出更多的正能量。

电影给予了我创作的空间及安稳的生活,我也要用它来回馈社会。

中英文签名,随机掉落

◎ 起起落落的传奇人生, 影视路上星光熠熠,勾勒港片黄金时代群像

◎ 毫无保留,分享走出抑郁症的历程,字字见真心,饱含疗愈力量

◎ 收录100余幅珍藏照片,立体呈现50年电影人生(其中诸多影像为首度曝光)

◎ 内外双封,裸脊锁线,可平摊阅读,内文选用细腻厚实的100g纯质纸,随书赠定制书签一枚

名人推荐

香港喜剧泰斗目前香港疫情严峻,经济下滑,社会充斥负面氛围,而陈德森导演却偏偏在此时写了一本名为《把悲伤留给电影》的书,在我未看书之前,难以理解陈导演为什么在这个世情之下还要写一些悲伤的故事呢?但当我细细品尝耐心阅读后,却发现书内的内容其实有悲亦有喜,当中分享很多关于拍摄电影时的大大小小趣事,令人会心微笑甚至捧腹大笑。

我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阅读起此书来当然容易明白个中的苦与乐,更十分欣赏我这位老友,虽然此生经历了很多挫折及失败,但他并不气馁,输了再来、屡败屡战,书内充分感受到他那份排除万难的坚持及努力,是一本能带给读者满满正能量的作品。在此诚意向大家推荐陈导演的第一部文字作品《把悲伤留给电影》!

——方中信

相识超过30载,不常见面,但每次总有设不完的话题。我们这批老一辈(相信他不得不承认)的电影人,其实都是肝胆相照的同道中人。

少年时大家谈梦、谈理想,现在谈责任、谈经历、谈仍想去的地方,仍想帮什么人,仍想为我们香港影视圈做点什么,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

怎么说,他都算长得英俊,事业有成,怎会寂寞、怎会抑郁、怎会悲伤?但在他的作品里,骤然发觉原来他跟你、我一样,只不过他把“悲伤”留给电影……老友,我们都在,多点聚聚,共勉之。

——乐易玲 资深电影人

陈德森新书Teddy嘅第1本文字作品《把悲伤留给电影》,睇完之后,觉得新书嘅名可以改为《电影留给导演的悲伤》,哈哈!(注:我喺1997年导演完一部电影,转咗去打政府工,做咗18年廉政公署Inhouse导演,负责导演廉政剧集及宣传短片,所以而家讲“电影导演”,好似係我嘅往事,哈!)陈德森书里面讲出“电影导演”嘅艰苦,我感觉好似睇紧自己拍电影嘅过去,回想返做“电影导演”嘅感觉:工时长,压力大,人工唔多。Teddy讲佢做“副导演”嗰时,每个月都揾到四五万,到第1部电影,导演费就只係得十几万,仲足足拍摄超过两年,需要借债度日。Teddy,你究竟为乜?特别睇佢讲及拍摄《十月围城》始末:周围揾老板,俾人哋揶揄,揾到投资人,投资人半路又自杀身亡,债权人又要嚟攞返啲钱,拍摄过程遇上沙士,遇上台风,连几百万搭嘅布景都出晒问题,卒之搞到患上抑郁症,未拍完就想放弃……侥幸最后历尽艰辛下完成,仲攞到最佳导演奖,否则……否则痛苦点只咁简单,哈哈!Teddy,好开心今日仲见到你完好无缺,仲继续努力制作电影中,我佩服你,我撑你,希望想做“电影导演”嘅朋友,入行之前都睇一睇你呢本书取下经先,哈哈哈!

——章国明 电影导演

“把悲伤留给电影”这个书名真的相当不错,细Ted(因为我俩的英文名字都是Teddy,而我年纪比他大,所以一直都叫他细Ted)他孔武有力!雄赳赳!很Cool似的,其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看他这本书可以感受到他的真情流露,而再次回忆他过去拍过的电影更加能够感受到他的真诚。

八十年代中,我拍《卫斯理传奇》的时候差点儿害死了他!虽然是无心,但也是永世难忘。在这儿卖个关子,不想透露太多,哈哈……希望大家能享受阅读这本书的乐趣。

——泰迪罗宾 知名歌手、词曲作者、电影人及演员

很少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会看到“卡卡”声大笑,或是看到泪流满面。然而,“把悲伤留给电影”的陈德森导演自传却能令我如此投入!

认识陈德森导演(我叫他阿哥)已有十年八载。每次与他相聚都特别享受听他说他的故事。他总是七情上面、绘形绘声,有镜头、有铺排地一场接一场地带你到达他故事的高潮,令在场人士听出耳油!

虽然《把悲伤留给电影》里面很多故事我都从他口中听过,然而,今次细阅他的自传时却另有一番感动在心头。他面对人生的高高低低而永不放弃、他对电影的坚持、他对母亲的爱、对父亲的遗憾和对抑郁症的一次又一次的搏斗……我只可以说声:阿哥,好不容易!RESPECT

《把悲伤留给电影》是陈德森导演把“爱留给有缘人”的一本书,我极力推荐,除了非常正能量,亦可以行善,你还在等什么。❤

——黄真真 香港女性电影导演、编剧及演员

陈德森自传的新书“把悲伤留给电影”书名充满着伤感气息!我心目中的他并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啊,这让我带着一些疑惑地去看这本书。

阅读过程我分开了两次,这并不是书不够好看,而是我重复看了前半段他和妈妈俩相依生活,描述中从字里行间都感到满透着爱又伤感。过往曾听他细说人生经历绝对是上了科人生教学,如今新书内容叙事手法跟他亲身口说一样轻松风趣。时而自我冷嘲热讽地道出他一段段人生历程,仿如人肉过山车充满惊喜哀“落”。绝不平凡!虽然过去的他面对过不少挫折而又感到气馁,但他从不放弃。他的故事正好告诉我们,不管人生起跑线有否占优,都要奋力向前、追求理想、放眼未来,坚守信念不要轻易放弃。十分正能量的好书,绝对值得推荐。

——麦国强 电影美术指导

人生的路,不外乎就是一条从“向前看“走到“回头看“的历程,路上的每一个成败得失和决定,都是我们人生意义的解读。陈德森导演回头一看,最后就成为了这一本《把悲伤留给电影》。书中除了Teddy的奋斗史,更透过他与一众香港电影经典人物的互动里,看到香港电影制作背后的艰辛和发展,非常引人入胜。不过最重要的是陈德森告诉了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一定要活得精彩和诚恳。强烈推荐!

——金培达 音乐人

以为已经够认识陈德森,他送我的那本自传《把悲伤留给电影》,没有一页的内容我是未听过的,有些情节,甚至我两个女儿,也就是他的契女,也听过好几次了。但我读他这本自传,还是读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读到他和他父母的关系,就有很深的感触,因为他当年告诉我他的家庭状况的时候,我是听得瞠目结舌,仿佛在听一个将要拍成电影的奇情伦理家庭悲剧。结果,他也真的因此而拍成了《童梦奇缘》。其实我本来想恃熟卖熟,向陈德森进言:为什么要把自传的名字叫做“把悲伤留给电影”?未免太过悲观了吧?幸好我尚未开口,已经读到书的最后一页,就得到一个令我释怀的答案:“我借着此书向大家再提提那句老话:‘子欲养而亲不在’,能孝顺就多孝顺一点,千万别像我!只能……把悲伤留给电影!”陈德森经历过两段严重的抑郁症,其实我比他更早就有情绪病,今天人人在取笑我当年“成日晕”,其实就是情绪病发作!最后医好我的,是我自己一手建立的家庭。我们一家都很珍惜我这个识于微时的损友,经常盼望他能早日有个好归宿,有一个好家庭,那就百病消除。这本书其实不是一本自传,是一个渴望家庭、渴望爱的大男人的心底话。他送我书,附上一句“所有版税都捐出去做善事”。书一出,我决定先抢购十本。

——郑丹瑞 跨媒体文化人

如果你有幸在书店拿到这本书,你应该买下。因为你跟作者有缘,买下来亦可行善。陈导演在书中细说香港电影界八九十年代的光辉岁月。你会知道许鞍华导演突如其来的一个问题,当时作为副导演的关锦鹏即时反应;你会发现徐克为何被称电影狂人;你会察觉成功不是单靠运气,而是需要千般拼博精神,甚至去到尼泊尔九死一生的惊险拍摄过程。书内还有很多你可能喜欢的情节,读者你自己去好好品味一下,就如喝到一杯及时和适合环境食品的红酒,夫复何求!一位有经历的人来说有趣的故事,让读者的你脑海里充满电影画面。除了陈导演的电影人生,他还不厌其烦地说出他患病的一切。他曾经的严重性,只有求生不得,却在万难之中走出来。他的分享能让你觉得他尤在,你自己为何放弃!陈导演说将悲伤留给电影,我不同意。他将正能量留给电影,又将爱和关怀留给世上有缘人。所以你应该跟他结缘,在一两小时阅读内走进他如梦如幻又真实的电影人生。

——林国辉 大律师

看过Teddy哥第1本文字作品,才更加了解他。不单是他,而是人生就是这样,高高低低,时光时暗,春夏秋冬,冬去春来,人生无可能完美,但只要好好处理自我,一定成功。

记得第1次见Teddy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下午,约在尖沙咀青年会coffee shop见面,因我曾经坐巴士游欧洲,而当时他正想计划一部类似题材电影,所以找我提供些少资料,缘份就是这样奇怪,初见面就觉得和这个大导演哥哥好好人。去年我的新书发布会邀请Teddy出席,才知道他也想把自己的人生和工作经验用文字和别人分享。今年终于面世,我第1时间阅读,更深入知道他的往事,由儿时经历到工作,再到现在用心帮助受情绪问题困扰者,看出人生“施”比“受”更快乐。他小朋友时去邵氏影城玩,同叔叔们打成一片到做临时演员扮死尸,因为太累关系,停了机也继续在地上睡觉,导演误以为他真的非常专业,看得我哈哈大笑!做成龙助手时,突然辞职,原来Teddy想做导演,据书中所说成龙当时有点不满,事隔多年之后,Teddy已经成为出色导演,成龙邀请他为他执导,两人当天见面,就一醉泯恩仇,看到男人的浪漫,不止是火腩豆腐饭。《把悲伤留给电影》好看。

——郑启泰 香港电台主持人

究竟有多爱电影,才会令一个人甘于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在镜头背后?

……陈导演与电影结缘始于小时候在国际戏院的公余场,戏院的红色帷幕犹如魔法之门,一打开便令他把家庭和课业的烦恼及忧愁抛诸脑后。及后的每一个阶段,电影都在他的人生轨迹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临时演员、场记、副导演、编剧、制片、策划、选角、监制……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他的足迹。当上导演之后,他借由电影抒发所思所感,透过电影将与父亲负面关系的心结解开,更把一个又一个坚持和新尝试投入电影中,而当中《十月围城》更为他带来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殊荣,把他的人生推上高峰。从来成功的路总是孤独的,镜头前耀眼的光芒往往把光影背后更值得我们知道和学习的人生历练掩盖,幸而陈导演在他的自传中都一一记录下来。“你东家做一下,西家做一会,常常飘浮不定,这样下去你是很难会成功的。”陈导演不只一次听过周遭的冷嘲热讽,但成功的人都总是倔强的,每次遇上低潮的时候,或透过一趟出走外地的心灵之旅、或透过前辈友好的劝言和关怀,他最后总能够坚定自己的意志,把失意转化成动力。陈导演在书中也记下他最敬重和作为他人生导师的母亲的点滴、童年时的喜与悲、长大后在婚姻中的历练、与不同导演合作时的趣事和那些对他影响至深的人和事。印象中的陈导演是个亲切健谈、总是带着好奇心又有干劲的前辈,经历过无数人生高低起伏,他开始思考自己生命里除了电影还可以有什么,这就启发了他积极投入行善的行列。经年下来,他为榕光社及其他慈善机构付出的心力,一点一滴在书中都有详细记载;其中最深刻的是他的电影《童梦奇缘》被一个治疗情绪的机构拿去作教材,解开了其中一位参加者纠缠多年痛恨父亲的心结。陈德森导演的人生经历绝对比电影更重电影感,他让我们把悲伤通通都留给电影,教我们在踏出电影院的大门后,都能把一切恼人的情绪留在观众席之间。

——小书 文字工作者

原标题:《如梦如幻又真实的电影人生丨《十月围城》导演陈德森自传正式上市(首刷亲签限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