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村落保护如同一支足球队,“在村里开大会”可以充当前锋
村落保护如同一支足球队:划定保护区、制订保护措施是后卫,为了遏制住破坏势头;改善基础设施和完善景观面貌是中场,为发展做准备;几个好的改造案例(事件)是前锋,只靠防守终究要输球,前锋进球才能赢得比赛。
乡村振兴政策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产业兴旺。一讲到产业,就会有城市化的思维,乡村怎么搞产业?我觉得可以转化一下思维,先不提产业,而是讲需求。现在的乡村(包括乡村遗产),面临的问题是不再被需要,提到遗产保护也更多是技术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探索,发现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帮乡村找到需求,甚至是创造出需求。
那么,如何创造出需求呢?当然很多种方法。我们这三年探索的方法就是利用会议事件——乡村复兴论坛,把各种资源调动起来,产生出需求,再延伸出其他产业。
一般的会议都是在酒店开的,但我们只在村里开大会。会议的目标是成为乡村复兴行业的催化剂,成为举办会议的村子振兴的催化剂。会议的内容,一般会请近两年在村里做过项目的人来介绍他们的项目历程,而这些项目一定是能打动我的项目。会议的整个过程都要求专业化的操作,让参与者对会议有非常顺畅的体验感。
今年4月,我们刚开完第五次大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这几次会议是如何举办的。
第一次大会是在2016年的4月,我们选了河南新县的西河村。为什么选这儿呢?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的公益规划师,投入了大量时间,把村子变得有点声色了。然后我们跟新县的领导谈,说打算在村里开大会,县里能否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因为有前期两年的基础,当时的新县县长说没问题,反正你已经在我们这里不求回报干了两年,相信你们的诚心和诚意。
当时的会场改造是我的同学——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教授何崴设计改造的。在村里开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场里头热闹火爆,一出会场就特别安静,这种反差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从而制造了某种峰值体验,于是会议参与者就愿意去分享、去转发,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第一次大会,我们可以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每个环节都非常认真。为了提高会议的影响力,让会议内容更丰富。我们除了邀请国内的一线实践者,也请了来自六个国家的专家,介绍各国的经验。合影环节,共有600多人来拍合影,在村里拍一个600多人的合影,组织起来挺麻烦的,但是拍出来的照片确实很壮观。
会议中的小环节也很重要,专业化队伍的好处就是会做很多好玩的东西,丰富会议的趣味性。会议那一天,因为来了600多人,所有没出去打工的村民都得出动准备餐食,村民也很开心,就像以前过年的时候办节庆活动一样。
我们也第一次尝试用新媒体宣传事件,它产生的爆发力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会议结束之后,宣传作用非常强大,而且立竿见影,五一放假那三天,十公里的路都排满了车,这是县里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很快,我的一个师弟找到我,他在贵州遵义的中关村做了一年的乡村建设工作,他知道我们的会议之后,就想找我们也去办一个会议。而且当地政府愿意提供资金支持,但还缺一个会场。三个月以后,他们就把一个烤烟大棚改成了会场,这是迄今为止我见到的村里最漂亮的会场。我们就用这个会场在2016年11月,开了第二次会议。
2016年11月,贵州遵义中关村的第二次乡村复兴论坛,会场由烤烟大棚改造而成。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第二次会议有了一些改变,因为第一次会议是尝试,在“度”的掌握上缺乏经验,为了保证会议效果,难免在有的环节上用力过猛。第二次会议,我们精简了内容和规模,最终确定会议内容维持在两天四个板块,请25-30个演讲嘉宾,每个人演讲的时间25-30分钟,这就形成了后续会议的基本格局。
2017年6月,我们又开了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县领导之前参加过第一次会议,他当时就跟我说,明年一定要到我们贵州台江县来开这个会议。这次会议的不同之处在于,先确定会议时间,然后利用一年时间和确定的经费来做成这件事,把硬件的建设也加入开会的时间表里,用会议时间来倒逼之前的规划设计,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这次会上最大的亮点是一个非常小的项目,在会场旁边有一个废掉的碾房,我们在碾房的一个角落里加了个小咖啡角,当时预计开会时很多人喜欢在这个地方停留。果然,很多开会的人到了碾房咖啡馆都觉得非常惊喜,没想到有这么好玩的一个角落,给人的体验感非常好。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一次遗产的修复利用。
2017年6月,贵州台江的第三次乡村复兴论坛,碾房改造的咖啡角。
咖啡角的设计师是一位景观设计师,被迫做了室内设计师。但是咖啡馆设计完了,得有服务员。设计师就自己当了服务员,还找了村支书家的儿媳妇穿上苗族服装当服务员。这样就有了非常独特的体验。
第三次会议中,会务团队稳定了下来,就可以总结之前的经验,在会务的各种细节上越来越详细、越来越周到,不断地打磨会议的服务和产品。比如,会议的会标和纪念品,甚至小胸牌和徽章,都有专业的设计。
进场仪式也非常关键。因为开会在村里开,但是村里不能住三四百人,必须住在县城,从县城拉到村里,从下车到会场那一段路要非常讲究,一定要充分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贵州台江县交宫村的进场仪式,所有村民都穿上民族服装夹道欢迎,还把县里文工团的专业演员们请来站在前面几排,给参会者最好的体验。
2017年6月,贵州台江的第三次乡村复兴论坛,交宫村苗族村寨的进场仪式我们在交宫村苗族村寨还第一次尝试了长桌宴——少数民族特色的餐饮方式。把一百多个桌子拼在一起,极其壮观,后来长桌宴就成了每次开会的标配,给人的体验感太好了。不过很多人也反映长桌宴让人印象深刻,但对完全地方的食物感觉到不太适应。所以在第五次开会的时候,我们对长桌宴进行了优化,找了一个台湾的美食家重新设计餐食,并培训当地的厨师。
2017年6月,贵州台江的第三次乡村复兴论坛,交宫村苗族村寨的长桌宴第四次会议于2017年9月在山东日照的一个海边渔村。这次会议没有实现倒逼乡村硬件建设的目标,有点遗憾。但这次会议有一个重大突破,那就是演讲嘉宾开始跟会议产生合作。而这一点在2018年4月广东梅县的第五次会议上得到了成果。
下面这张图是梅县第一天的会场,县里把沿河沿江的广场做了一些整治。这次会场的进场仪式也非常有特色——坐船。因为松口古镇以前是客家人下南洋避夏的一个大码头,我们就让大家坐20分钟的船来到会场,体验感很好。
2018年4月,广州梅县的第五次乡村复兴论坛的会场我们用旧办公楼改造的一个小咖啡馆,在屋顶上看江景感觉特别好。咖啡馆成为了我们的标配,关键不是喝咖啡,而是要创造一种自由交流的气氛。在梅县的另一个场地侨乡村,我们把一个由于家族斗风水而建造的“棺材屋”改成了咖啡馆,从它的二楼向外看,可以看到侨乡村广阔的田野景观。
2018年4月,广州梅县的第五次乡村复兴论坛,棺材屋改造成的咖啡馆到此为止,我们基本上实现了会议的模块化。现在会议有八大模块:会议会务、规划设计、落地实施、线上新媒体宣传、手机摄影、村民培训、美食行动、民宿运营。而通过会议已经基本上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推动。
比如,长桌宴变成了翎芳宴,成为每次大会的标配,研发当地的食材、培训当地的大厨,像梅菜扣肉汉堡包现在是梅县最受欢迎的一道网红食品。此外,也让当地人更多地参与到未来的发展中。比如培训村姑,让她们从地里摘野花来摆盘,看起来是一个小动作,实际上是生活美学的培养。还有把村民培养成乡村经理人的计划——“火种计划”。
培养成乡村经理人的“火种计划”如何让规划设计落地,有不同的途径,而我们找到的途径是会议事件。为了把会议事件做好,我们也要把其他的兄弟资源拉进来。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四大板块的联动:1)宣传,宣传包括研究;2)投资,投资包括建设;3)设计,设计包括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4)运营,还包括培训。
有了初步的会议事件推动,能让村子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可能会有其他的资源愿意进驻乡村,从而带来跟多的发展机会。
(本文根据作者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上的讲座整理而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