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科技部行动方案:2025年前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

澎湃新闻记者 承天蒙
2023-03-17 15:20
来源:澎湃新闻
科创101 >
字号

近日,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下称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了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到2025年,要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超过10万人;打造职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各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相关机构从业的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全国建成人才培养基地超过50个,建成不少于300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顾问队伍。

《方案》表示,“十四五”期间,科技部火炬中心将以全面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宗旨,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强化技术经理人市场化配置、搭建完成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为目标,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对此,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吴寿仁表示,人才队伍的成长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方面,现在是很好的时机,但地利方面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科研成果的供和需两方面都需要再加把劲,整个产学研生态继续改善,才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形成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方案》提出了6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推动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发展、升级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功能、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供给结构、畅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路径、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社会关注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

《方案》把科研成果转化人才的培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目标之一是形成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在推动人才培养工作上,《方案》强调了建设人才梯度培养体系的重要性,着力打造初、中、高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梯队体系;在生态建设上,充分调动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等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积极性;搭建技术转移转化人才互动平台,形成技术经理人市场化流动机制,以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带动技术转移转化生态的进一步优化。

对此,吴寿仁表示,“人才能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需对接的问题,这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上海零号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刚则表示,这一政策的提出,让更多人意识到科研成果转化这事很重要;并且它提出了一套体系,进行技术经理人的能力训练。 

“当我们谈科研成果转化的时候,本质上是一个提高科研机构和社会、和产业的协作效率的问题。”张志刚表示,“社会和产业都是在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每个细节和过程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来参与。如何让现有的已经在产业和投资领域的人,熟悉特定政策后,介入到提高协作效率的体系中去是更关键的。”

但吴寿仁同时指出,“真正的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吴寿仁向澎湃科技表示,“人才不是培训出来的,一定是实践锻炼出来的。”怎么促进高校院所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度,怎么帮助企业发现技术需求和技术问题,是目前影响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研成果转化的系统建设

吴寿仁解释,在科研成果转化的系统工程中,“一是科研成果的概念验证。很多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不是为了需求去研制的,很多成果离企业需求还有一段距离;二是科研成果的交易,交易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很多成果并不一定达到了交易的要求;三是创业孵化的服务,高校院所里的成果离市场有距离,怎么让科技人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这些成果捣鼓到被市场接受的程度,这个捣鼓的过程就是创新创业,要有相应的服务体系。”

具体说来,科研成果转化也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看,科研成果的供给方、科研成果的需求方、科研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吴寿仁介绍,“第一是供给方的质量够不够,第二是需求方的需求旺不旺盛,其中的市场要靠企业家来挖掘;第三是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是否完善。”

张志刚也表示,科研成果要实现转化,一方面是让科研院所里的科研人员学会如何跟产业更好地协作,“科研人员的想法需要转变,必须具备和产业协作的能力,知道一般的规则,需要的要素是什么,不能不擅长,也不在乎。”另一方面,产业的协作也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产业才能提出产业创新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张志刚表示,“科研院所与产业协作能够更好地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效率也更高。所以这其实是在开放体系下怎么样优化组合资源。”

附:《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文件全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有关要求,科技部火炬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宗旨与目标

“十四五”期间,科技部火炬中心将以全面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宗旨,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强化技术经理人市场化配置、搭建完成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为目标,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一)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重点面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园区、科技型企业、央企国企、投资机构等,着力挖掘和培养一大批“知政策、精技术、会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场、擅转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效配置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个关键环节,以人才结构的优化和素质的提高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到2025年,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超过10万人。

(二)强化市场选择功能,打造职业技术经理人队伍

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等的平台作用,建立市场化的聘用渠道和激励约束机制,加速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技术经理人在成果转化服务端的业务水平,探索形成以“培训+考试+实操+绩效”综合认证“技术经理人”执业资质的职业化发展模式。到2025年,在各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相关机构内从业的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

(三)深化现有工作基础,形成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规划为工作依据,明确方向和目标;以《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为指导,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体系;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为工作抓手,规范引导培训行为;以各地遴选推荐的优质培训师资为主力军,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智库;以各类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为出口,为参训人员搭建实习、就业平台,最终形成“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全国建成人才培养基地超过50个,建成不少于300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顾问队伍。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发展

形成人才培养知识框架。支持具备教材开发能力的相关机构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新政策导向,深挖人才培养体系的短板弱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普适和特色相结合的培训教材,形成内容完备、特点突出、模块清晰的培训内容体系,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引导各培训基地优化培训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国内经验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置相应培训课程。

建设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坚持分层培养原则,着力打造初、中、高三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梯队体系。初级培训面向所有参与科技创新的人员,培养参训人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基础能力;中级培训面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业人员,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职业技术经理人储备人才;高级培训旨在提高技术经理人的执业能力,搭建成果转化资源网络,促成业务合作,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二)升级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功能

强化人才培养基地布局建设。鼓励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本地产业发展导向开展培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形成一批示范性、标杆性培养基地。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行业特色明显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基地之间应加强交流学习、合作互动,强化证书互认,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推动跨区域、多领域、深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

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智库。充分发挥各培养基地贴近科技成果转化一线的优势,吸纳、遴选、推荐政策水平、理论素养或实操能力突出的专家,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智库。智库建设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宗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课程开发、教学培养、战略规划、理论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事业提供研究支撑和决策咨询。

(三)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供给结构

扩大人才培养广度。面向服务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的各类机构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机构内从业人员的政策水平、技术认知能力、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法律素养、市场化意识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断扩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基数,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形成以复合型人才为支撑的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提高人才配置精度。重点提高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的科研人员重点提升科技管理和市场化能力;推动政府机构和产业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结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央企国企和投资机构的技术经理、市场经理、产品经理、投资经理等加强其对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和科技产业发展方向的认知判断能力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的应用能力。

(四)畅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路径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多方联动机制。鼓励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等开展的培训课程,同时吸纳参培结业人员到本机构实习、就业。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信息交流展示平台,逐步建立“能力培训+机构认证+市场评判”的技术经理人社会化评价模式。

完善技术经理人市场化聘用机制。推动央企国企、科技园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根据现实需求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岗位,聘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实现人才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全流程赋能。支持技术经理人在各类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机构内合理流动,加速人才的优化配置。

(五)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社会关注度

加强学历教育培养。鼓励高校院所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技术转移方向的学历培养。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技术转移相关课程、学科专业,开展学历、学位教育,探索学历教育与社会化培训课程的互认机制。推动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理论研究,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师资队伍。

开展人才评价工作。鼓励各地完善技术转移转化类职称评价标准。推动高等院校、研发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岗位晋升、人才评价等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加快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将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纳入国家和地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六)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

加强与国外头部技术转移机构及国际组织的交流互访,借鉴国际培训组织成熟的培训体系,做好本土化落地工作,加快打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技术转移培养体系。聚焦国际技术转移,培养一批国际化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我国国际技术转移能力。

三、保障措施

凝聚多方合力。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的各类机构要深化合作,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联通的工作协同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主动研究谋划,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细化政策落地流程,推动解决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创新政策供给。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围绕国家导向和本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制定有效政策,以高质量人才供给融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抓住技术经理人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机遇,规范化、标准化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做好宣传推广。鼓励科技管理部门、培养基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以现场观摩、座谈调研等方式加强交流。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宣传各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及技术经理人优秀案例,表彰先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经验和培训工作做法,营造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注重优化生态。充分调动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机构、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等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积极性;搭建技术转移转化人才互动平台,形成技术经理人市场化流动机制,以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带动技术转移转化生态的进一步优化。

    责任编辑:郑洁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