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厦门胡里山古炮台的岁月镇守
厦门胡里山古炮台的岁月镇守
厦门胡里山古炮台位于厦门东南海岬突出部,总面积7万平方米,临海地势十分险要,与彼岸屿仔尾山炮台对峙,互为犄角,共同扼守着厦门港的出入航道,素有“八闽门户,南天锁钥”之称。寓意谁占领了胡里山炮台,谁就取得了开启“八闽门户”的钥匙。是我国保存古炮数量最多、岸炮最大、设施最完整的一座古海防要塞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4A级景区。
厦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南北航线、东南亚航线重要的枢纽。清末,我国洋务运动兴起,朝廷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海军,购买洋枪洋炮,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始建于1891年,即清光绪二十二年始建,竣工于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炮台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地下修筑暗道,连接各点。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和半城垣式,既有欧洲风格,又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炮台用花岗岩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糯米饭、石灰捣和沙石拌匀夯筑而成,坚固异常。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炮台地理位置重要,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
炮台配备了当时最优的装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炮身长13.13米,重50吨的克虏伯大炮为主炮,其口径280毫米,炮重87吨,炮长13.9米,仰角可达30度,炮轮轨道直径7.36米,炮高4.6米,宽5.29米,可360度旋转,有效射程19760米,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威力巨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岸炮。在东西炮台之间,绿茵花丛、叠泉石雕相间的山坡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钢炮、土炮50多门,大多是明清年间制造的,是多年来从厦门各个炮台遗址或建筑工地上收集而来的。
安置在旗杆左侧的有尊土炮,来自屿仔尾炮台遗址,它身长2.5米、重1700公斤,在当年残酷的炮战中震缺了左耳。紧挨着它的造型奇特的火炮,身长仅1.1米,但周长却1.18米,又矮又胖,这位“矮将军”出土于武口炮台遗址。还有些锈蚀斑驳的钢炮,是从胡里山附近的海边打捞上来的。近年从盘石炮台遗址发掘出的“厦门土炮王”,炮长3.12米,重达2500公斤,也在这里。主炮台分东西两座,原配置由德国购进的克虏伯主炮和副炮各两尊,并辅以双轮车炮12门,构成正面防御体系。1958年,西炮台主炮被拆毁,现仅存东炮台主炮一门。
炮台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28升(280mm)克虏伯大炮,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达16000米(最远射程19760米) 花了白银10万两才购得(含海运及保险费)。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曾被鉴定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并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被称为“炮王”的克虏伯大炮,是“世界上现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被列入《2000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大全》。炮台里面还有一门世界上最小的火炮,它长11厘米,重0.22公斤,直径2.2厘米,口径0.8厘米,太袖珍了。
这些大大小小的炮,曾经守卫着祖国的领土土地,在反抗外来侵略之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尽管炮身和炮管已经生锈,但它们仍然屹立在祖国的海边,向人们说说着它们昨天的故事。1900年,日军企图侵占厦门,驻守胡里山炮台的官兵们将炮口对准鼓浪屿的日本领事馆和海上的日本军舰,迫使日军撤兵退舰。1937年10月,侵华日军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再次进攻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官兵们英勇还击、浴血奋战,大炮猛烈发射,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战绩。
中美海军第一次亲密接触定于厦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环球游历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执行一项和平使命,访问日本、菲律宾和中国。海军基地必须设防,关键是炮台。当时考虑到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炮力极大而极远,为中国各省炮台所无,实为至宝”,因此只要将军舰南移厦门港,就可在外国人面前展现中国海防之威武,因此,清政府将中美海军第一次和平交流的地点确定在厦门港。
步入景区一条石径,两旁的榕树、相思树遮天蔽日,古树与炮台同龄,成为炮台的第一景。炮台面临大海,天空湛蓝,海水碧绿,格外迷人,榕径末端,即是炮台的城门,城门上镌刻着“天然锁钥”四个篆体大字。我们去时正有十多人身着鲜艳的大清戎装在炮台那里表演当年开炮的仪式,这些演员,有的拿着战旗,有的拿着刀、枪、棍棒等兵器,动作整齐划一地进行操练。随后一位将军下令,清兵把炮弹装进炮膛里,点火开炮,再现当年的守炮台的情景,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在炮台北半部的山岩西侧有一巨石,造型酷似鼓浪屿日光岩,上面刻有一首诗:“渡海寻山意若何,登山观海兴尤多。振衣独立秋无际,万里沧溟静不波。”这首诗是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修士丁一中游览胡里山时写下的,诗中的“静不波”是一种理想,希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自古知兵非好战,这种理想已深深根植在人民心中,引来众多游客赏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