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年轻人最新户外运动:去郊区赶大集

2023-03-16 09: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谁能想到,年轻人竟然愿意在周末起得比工作日还早,就为了跑到郊区赶一回大集。

以前大家以为,年轻人赶集只是为了蹭点年味。但现在,去郊区赶集俨然变成了年轻人日常的一部分,不需要逢年过节,依然周周火爆——

沙河大集门口,过街天桥上的人流量

来到昌平区的沙河周日市场,人流量绝对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你随便被绊一下,都会踩到另一个年轻人的脚后跟。

以前,他们逛的是城里的国贸、亮马河和隆福寺,是摆摊讲究ins风、拍照要加滤镜的咖啡市集、手作市集和后备箱市集……

但在郊区大集,年轻人的标配是人手举着一根淀粉肠,捧着一颗椰青,流连在修鸡眼、拔毛生鸡、万能刀片和15块钱一只的玻璃镯子之间……

精致感已经不足以吸引这届年轻人了,他们开始把城里市集和郊区大集这样对比:

城里什么都没买就要先交个门票钱,郊区大集可是谁都能进的;

城里把义乌几块钱的小商品卖成上百块的小众vintage,让人气到爆肝,郊区顶多是买蔬菜水果被坑几块斤两钱;

城里会让人罹患潮人恐惧症,而在郊区,什么打扮都是能合适相宜的。

于是,最会玩的年轻人现在更愿意扎堆在昌平、通州和怀柔,把赶农贸大集当成一种户外运动。

周六早上八九点,我在去往昌平大集的路上时,城里还是一片冷寂。

但是,刚进到郊区的地界儿,你就能感觉到人们对赶集这事的热情——

离集市还有十几分钟车程,前方已经开始堵车,所有的车辆只能慢慢移动;

集市门口的大马路,每隔几米就配备一名交警和一名保安,用来指挥交通;

集市入口处,拥挤到几乎迈不开脚。

赶集,赶早不赶晚,几乎所有大集都是早上开张,下午两点左右就关门了。

之所以能让人们放弃可贵的周末睡眠,亲自加入这贸易的人潮中,是因为相比于时髦商圈,大集能够提供某种情绪价值。

你可能去过无数次三里屯,但每次想起满街的潮人和街拍大爷们的长枪短炮,却还是会心有余悸。

在国贸这样的区域,想要闭眼大买特买是有一定门槛的,虽然也能在封闭的商城里不分白天黑夜地逛上一整天,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两手空空,不过是把钱都砸在了吃饭、抽盲盒和看电影上面。

更别说逛SKP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大概率是一次只能满足视觉观感的橱窗购物。

而郊区大集却是实实在在和生活本身有关的——买了就一定有用,就算是没见过的东西,你也会天然相信,这一定有老一辈的智慧在里面。

看看各个摊位卖的东西,和他们直白的标语:

哈尔滨红肠全国巡展,“一座城市的记忆味道”。

湛江生蚝,“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自发热绒裤、小背心,“用心做好开春的第一条秋裤”。

在郊区赶集这个副本里,实用终于打败了时髦,年轻人不用再忍受柜姐的眼色,偷偷翻找隐秘的价签,主动掏空腰包,那些摆在眼前的人情味和实惠,就是最强有力的营销方式。

所以这些来赶集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空手而归。

糕点摊大姐都叫卖了“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想买;

鸡蛋汉堡和红豆饼冒的热气才是人间烟火气,想买;

童年回忆中越拉越长的玉米棍,也想买。

和我同去的朋友winnie,同样没忍住,挤进了水果区域,买了一碗25元一斤的小汤山草莓。价格没想象中便宜,但鲜艳饱满的外形,和进口超市里精美包装的日本草莓没什么两样。

不过打开一看,下层却夹杂着不少小一号的草莓。winnie,这个自称被骗麻了的城里年轻人,买过城里文化市集的35元煎饼、300元的义乌贴牌墨镜,她自我安慰道:

“草莓是实实在在吃到我嘴里了,确实味道不错也没缺斤少两,这不算被坑吧。”

相似的套路,在城里也曾体验过,但在大集上,年轻人居然就这样轻易消解了。

短视频平台上关于郊区赶集的标题是,“比新发地还便宜”“挑战全家赶集花150元”“100元赶集能买到什么”……

反观城里的物价,却是总在被吐槽,“一顿外卖居然50元”,“平平无奇的国产超市买水果也会上百块”,“某便利店居然只卖6元一瓶的矿泉水”。

如此对比下来,郊区大集的属性大体上还是真诚朴实,足以打动年轻人去亲临一试。

而且,来了郊区之后,平时吃炸鸡配零度可乐,喝下午茶要点网红店铺0卡糖套餐的城里年轻人,终于能不在乎健不健康、胖不胖人了——

他们吃一口淀粉肠,就着凉皮板面,突然被治愈了。

赶集,最早能追溯到千年以前,《系辞》中记载,“庖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直至今日,作为一项民间传统活动,开集时间也大多是遵循农历的。

所以,散发古早氛围感的大集,就像是年轻人可以逃离城市以外的一个桃花源。

在那里溜达的将近两个小时里,除了拍照,我几乎没打开过手机,算是与工作群消息和朋友群分享的搞笑短视频,短暂地隔绝了一会。

就连网红款式的气球,也能回归最原始的用途——定位,因为集市上的吵闹程度,大概是打电话都听不清的,拥挤程度,是可能会走散的。

如果你没有耐心多逛一会,深入到大集内部,大概对这里的印象只停留在“走吧走吧,这不就是个卖菜的地方”。

赶集的奥妙,远不止买菜。不然也无法吸引到这届审美被喂刁了的年轻人。

当一堆堆爆皮褪色的旧手表和积满灰尘的手串,乱糟糟地被摆在内蒙黄心土豆旁边,也能让年轻的男孩们像看到新款智能手表和电竞键盘一样,被勾去了魂魄。

在旧衣首饰摊位,摊主大爷对着一支金到黄澄澄的手表,补了一句“这外面镀的可是纯金”,顾客们都知道这话里的水分,但也不妨碍各位兴奋地寻宝。

看到烟丝摊位,难免停下脚步,站在一旁听听老大爷和摊主的攀谈。不抽烟的人,也想听听他对电子烟有什么见解。

就连地上被乱丢的报纸,也像时空穿越了一样,引得几个扫街摄影师对着它狂拍好几张。

商场里的东西一直在变,但大集里的时间像是静止了一般,保留了记忆里的原汁原味。

最接地气,也最能让人买单的还要数市场中心的餐饮区域,它不仅仅是路边摊的集合地。

北京卤煮,安徽板面,山西刀削面,山东大煎饼……城里患上的社恐,瞬间被治好了,因为你得和陌生人拼桌。

95后房山土著大山告诉我,他小时候最爱逛房山的窦店大集,因为那里有最好吃的拉面摊。

大山从小学开始就成为了城市里的游民:

为了更好的教育,在海淀区住校;

为了更好的职业道路,在朝阳区租房、上班。

“上学卷成绩,上班卷升职加薪”,城里比郊区的卷,大山深有体会。

因为最近在准备评职称,大山感觉压力格外的大,必须出去走走。在网上刷到赶集视频之后,平时顶多一个月回一次家的大山,主动提出,想周末和家人去逛逛。

赶集,但体感上并不算“赶”,走走停停,再以天为棚以地为席地坐下来吃顿碳水满满的午饭。大山说:“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像回到六七岁的时候,奶奶带我去赶集似的,那时候真是没有任何烦恼。”

这是一项刚刚好的户外活动,不像露营那样要准备什么高端时髦的装备,也不像滑雪陆冲飞盘,要消耗多大的运动量。

逛街看电影探店美食早就玩腻了。现在的年轻人只有一个朴实的心愿,出去晒晒太阳。

Ending:

这次去赶集,每走几步就能听到一些住在附近的中老年居民在说,

“以后还是周三来吧,周末年轻人太多了。”

“最近怎么这么多年轻人?”

“城里这帮小孩真奇怪呀,大清早跑这么老远。”

确实,草莓和车厘子在哪都能买到,但似乎人们就是愿意尝一把集市里暴土扬尘的热闹。我和winnie走出市集后,迎着阳光甚至能看到发丝里沾满了尘土颗粒。

中午十二点,市集里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刚逛完的年轻女孩和男朋友说:

如果是在家附近就好了,下周我们再来一趟咋样?

【今日话题】

你赶过集吗?

作者 ✎ tweety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