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察|创造充分竞争的环境,让民企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承担重要工作
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让它们放下包袱、大胆发展,正在成为政府、社会关心的问题,那关键在于什么?如何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关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一个比较熟知的说法是“56789”,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少卿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现在是第四次科技与工业革命的一个关键时点,依靠民营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更突出。”
“我们并不清楚未来到底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是真正有市场、符合产业和技术发展大方向的,要试错,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都较大的投资,必须要以一种市场化的方式去做,要有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利用市场机制,以承担市场风险的方式去探索可能对的方向、对的技术、对的产品,当然最终可能会有很多企业被市场证明失败了,但这是市场经济必然的方式。”黄少卿说,关键要创造充分竞争的环境,让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承担重要工作。
“我发现,现在一些政府,试图通过筛选某一个企业或某一批企业来承担技术追赶等工作,并进行补贴,却不允许其他企业来参与竞争,这是违背经济基本规律的。因为最终技术能不能够经受得住考验,不是国内市场的问题,而是要靠参与国际竞争来体现。”黄少卿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钊也对澎湃新闻表示,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创造能力,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压力、生存压力“倒逼”民营企业发挥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其受到的机制、体制上的约束、束缚相对较少,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表现尤其明显。“当前想突破一些技术限制,研究也初步告诉我们,可能还得依靠民营企业。”
陈钊建议,一些不是很特殊、完全需要靠竞争的行业领域,应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或者至少创造平等的环境。
此外,黄少卿认为,要打消民营企业的顾虑,要真正认识到民营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是目的不是手段,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不是一个短期的权衡之计。
保护产权和打破垄断,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法治
“民营企业需要公平稳定的环境。”陈钊说,“如果我们完全依法办事,始终坚持用法治一视同仁保护所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民营企业来讲,就是稳定的环境,就有稳定的预期。”
黄少卿建议,民营经济发展要解决两件事情,一是保护产权,二是打破垄断。“保护产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民营企业家可以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特别是要把行政诉讼真正落地。过去一些地方存在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侵犯现象,不论侵犯主体是谁,都应尽快依法加以纠正。打破垄断,就要对地方政府的立法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因为地方一些立法与政策可能会产生不公平竞争、垄断问题,要防止‘玻璃门’‘弹簧门’现象,通过公平竞争审查,确保民营经济能够真正进入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过去曾被阻挡的一些领域里。”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规范政府有关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在一个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投资的机会是很多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发展的潜在增长率都不会太低,要把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找出来,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要做到实处。”黄少卿说。
“政府要提供宽松的环境,让民营企业在法治社会里大显身手,不再缩手缩脚,害怕一些指责。”陈钊指出。
释放企业家的创新活力
企业家精神,近来也被多次提及。在陈钊看来,企业家精神是创新,“敢于创新,大胆尝试,不怕冒险,不怕失败,因为如果失败来自于市场,他可以从中学习,可以变成新的动力,我认为民营企业事实上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创新有风险,不仅不能打击,更应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他强调。
黄少卿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政府在保持原有体制和行政主导大体不变的条件下,实行了一系列变通性制度安排(包括农村家庭承包制、价格双轨制、财税包干制和经济特区),在原有僵化体制上打开了缺口,为有创业能力的人从事生产性活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提高了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报酬水平,由此推动了民间创业活动的兴起。“正是大量企业家才能转而配置到了生产性活动上面,中国的民营经济部门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经济才实现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转型到依靠创新、依靠技术进步的现代经济增长道路上来。换言之,应该设法使企业家才能进一步释放到生产性活动上来。”黄少卿说,一方面,加快在中国建立起正式的法治体制和市场体制;另一方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各级政府支配经济资源和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的权力,撤销不利于企业家创业的种种樊篱,降低创业成本。
黄少卿说,只要真正建立起激励生产性活动、抑制非生产性活动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中国民间所蕴含的企业家才能就一定能够在创新领域得到充分体现,中国经济就能持续高质量发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