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保你平安》:黄谣之下,谁能平安?

2023-03-15 15: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大鹏的新电影《保你平安》引起热议。

电影中涉及的黄谣和网暴,不仅仅存在于荧幕,更是频繁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字眼。

张静初、张含韵、黄多多、粉发女孩......

为什么总是女性被造黄谣?造谣者是什么心理?面对黄谣,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黄谣之下,谁能平安?

最近,电影《保你平安》上映,目前豆瓣评分7.9,网上的评价也普遍不错。

虽然不算大火的电影,但这部喜剧片角度刁钻,笑点不俗。

它聚焦的话题也很值得关注——网络谣言与暴力。

而且,它讲到的是黄谣——与性有关的谣言。

不止是在影片中,现实中,也有很多女性正身陷被造黄谣的囹圄。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当你张嘴说一个女人是小姐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她都已经是了。”

有太多的女性,因为无端的谣言,受到无妄之灾。

比如持续半年多被造黄色谣言的95后女孩郑灵华。

仅仅因为她染了粉色头发,就被捏造身份作假、学历作假,甚至是“陪酒女”,与爷爷的合照被污蔑为“老少恋”。

最终,她在2023年1月23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自杀事件发生后,演员张静初带上粉色假发,发文表示:希望在黄谣网暴中的朋友们拥有更多的勇气,大声发出自己的声音,好好活下去,不放弃自己是对网暴者的不妥协。

在今年1月,她刚刚打赢了一场关于黄谣的官司。

但这是一次胜诉的官司,也是一场失败的维权。

张静初被抖音账号“芝士快跑“诽谤攻击,内容包括:利用不正当男女关系获取工作机会,被封杀、被掌掴等。

视频的播放量多达1300万次,点赞数量将近10万,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经过漫长的维权,她胜诉了。

但法院强制执行的结果,就是在人民法院报上披露案件信息,视频号依然可以继续正常运营,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平台申诉的结果是让大家“友好协商”。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然而造谣者东窗事发的后果,犹如隔靴搔痒。

还有最近被疯传的“广州地铁三号线美女搞露出”事件。

小红书上的穿搭博主,照片被p成了裸照。

正常的穿搭分享,成了地铁上公然脱衣的“香艳”场面。

被传播的原图是没有打码的

这些年,被造黄谣的又何止这几位。

从明星到素人,通通都能被安上子虚乌有的离奇故事。

比起肢体暴力,谣言才是真正高级的伤人手段:

杀人不见血,害人少担责。

为什么是黄谣?

黄谣,因为与“性”相关,其暗含的禁忌感本身极强的挑逗作用,吸引人去关注。

而黄谣归根结底也是谣言的一种,本质上源于人性,与人性的主观需求有关。

造谣者通过伤害别人来获得内心的满足,缓解个体焦虑和感情冲动。

《东八区的先生们》

根据卡普费雷观点,谣言还与娱乐、交际等关联。

外表、穿着、性经验、人际关系......

只要想造谣,就一定能找到可以攻击的地方。

原本正常的元素,都可以被曲解为与“性”有关的揣测。

由于谣言具有“新奇性”,能激活人们的情绪,具有强传播力,制造谣言还能够满足造谣者被关注的心理诉求。

黄谣便更甚,而这个话题隐秘又刺激因而给造谣者带来了被关注的极大心理满足,甚至是财富收益。

黄谣有两个让受害者无法摆脱的特征。

一是黄谣具有“模糊性”,难以得到权威认证。

几张出处不明的截图,几段道听途书的文字,就能给一个人盖棺定论,当事人也很难证明自己是否清白。

在这样的模糊性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群众心理,给黄谣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二是它对于受害者来说,有某种重要性。

会关乎受害者的清白、名誉、业内风评、事业前景......

而且,黄谣的主角往往都是女性,为什么?

最常见的,是由于内心的刻板印象带来的认知失调。

所谓认知失调,就是我们自己的认知与外在信息有冲突。

由于传统的“女子本弱”观念根深蒂固,当看到一个女性拥有资源、财富,就会下意识的寻找“最合理的解释”:这是别人给予的。

还有成长教育方面的两性差异。

受到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女性对于自身性别的意识和学习,往往是作为私密的话题存在的。

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身体羞耻”,不像男性那样坦荡能够面对性别特征的变化。

《不害臊的姑娘》

同时,性的双重标准,也导致了东亚社会传统的“贞洁羞耻”。

造黄谣对女性的杀伤力更大。

因此,当造谣者对其怀有恶意,造黄谣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为什么黄谣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黄谣到底会给当事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以柳岩为例,她因为性感身材一直被认为是靠身材上位。

当年她被扔下水,差点走光,身为受害人却反而被批评心机炒作,得罪了半个娱乐圈,演艺事业一度中止。

杭州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的吴女士,取快递的时候被人偷拍造谣“已婚少妇勾引快递员”。

谣言在网上发酵后,吴女士遭到谩骂,事发一周后,她丢了工作,两个月后,她被确诊为抑郁。

即使谣言的始作俑者被判刑,事实已经澄清,但吴女士仍然难以回归正常生活。

还有因网暴而死的粉发女孩郑灵华。

她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有人表示不解:“被网友骂几句就寻短见,是不是太脆弱了?”

但事实上,郑灵华的性格开朗活泼,是个很阳光的女孩。

郑灵华好友的微博

但荡妇羞辱、造黄谣、人格侮辱、攻击她最爱的爷爷……太多太多不堪入目的言论,实在令人心惊。

郑灵华也反抗过。

她寻求过法律帮助,也确实得到了一些网暴者的公开道歉。

可是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因为她要不停地收集证据,作公证,在此期间她不得不反复观看那些不堪入目的言论。

更令人备受折磨的是,一些网暴者就跟狗皮膏药一样,根本甩不掉。

“他们辱骂我的人格,搜索我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电话短信骚扰,还威胁要找学校乃至家人等。

他们好像不需要做别的事,除了网暴我。”

网暴者“杭州土匪”在多个平台追着网暴郑灵华

郑灵华身心俱疲,患上了重度抑郁,不得不放弃学业、入院治疗,并最终万念俱灰。

从道歉者的言论来看,他们大多只是头脑一热,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在网上随意谩骂侮辱他人,毫无公德心和责任感。

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也不应该是道德低地。

造谣网暴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如今,我们是黄谣的旁观者,但会不会有一天,我们自己也成为受害者?

到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

在围观吃瓜时,多一些理性、多一些谨慎、多一些善意。

在受到伤害时,拿出勇气、积极维权。

就像张静初说的那样:

作者:来士普

责编:若林

原标题:《黄 色 谣 言 ,为 何 会 逼 死 女 性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