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玄奘不说谎——寻道铁门之路

2023-03-15 12: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在新书《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一书中,记录了自己历时10年、超过20次、累计行程3万公里的精准复原境内外丝路古道之旅。

在这本中,“丝绸之路”成为主角,侯杨方教授爬梳《汉书》《史记》《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史籍、近代探险家的记录,以此为线索,重抵历史现场,完成了史料与实地的互证。

在精确定位诸多重要丝路地标中,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要属侯杨方教授在中亚地区寻找铁门的经历,他以史料为线索实找到了铁门,这一连卫星图片都发现不了的山谷,竟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描述不差分毫。

这也正体现了《这才是丝绸之路》的根本精神——用重走求真,以行动求实。

以下摘自《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第五部分第八章节,原章节名“找到丝路的重要地标:铁门”

玄奘不说谎——寻道铁门之路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的两个地方讲到了“铁门”这个名称,一个是铁门关,一个是铁门,这两个地方完全是两回事。他提到的铁门关是在中国新疆库尔勒孔雀河峡谷的铁门关,现在遗址还在,当年丝路中道确实是从铁门关走的;而铁门是没有“关”字的,在撒马尔罕的南面也确实有个铁门。很多史料上都有铁门的记录,这是中亚从撒马尔罕南下阿富汗、印度,西向伊朗的一个重要通道。

《大唐西域记》对铁门的描写非常夸张,很让人怀疑实地是不是真的这样。

玄奘说“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就是说铁门左右都是像刀削出来一样的山体,“虽有狭径”,路非常狭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两边直立的石壁,颜色像铁一样。“既设门扉,又以铁锢,多有铁铃”,证明山谷特别窄,有大门,轴是铁的,上面还悬挂着铁铃,也就是玄奘经过的时候,这个山谷还有两个大门,可以把整个山谷关起来。[1]所以这个山谷不可能有几百米宽,否则没法造个大门。现在的材料都造不了几百米宽的大门,木头最多做十几米宽的门。

玄奘出了铁门就到了睹货逻国,就是当年的大月氏人统治的大夏,隋唐时候叫作“吐火罗”。“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阨葱岭,西接波剌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2],它的东边是葱岭,西边是波斯,南边是大雪山即兴都库什山,位置特别重要。吐火罗国北边的铁门就是它和昭武九姓国的分界线。

蒙古国曾经发现过一块石碑叫《阙特勤碑》,立于唐开元十九年(731年)。阙特勤是后突厥可汗毗伽的弟弟,当时后突厥汗国是臣服于唐朝的,他去世后,唐玄宗就派人去致哀,还立了一块《阙特勤碑》,上面刻着写给他的悼词。这块碑是突厥语民族最早的文字记录实物。上面还有毗伽可汗的话,他说自己曾率突厥军队征伐到珍珠河外的铁门。“珍珠河”就是锡尔河,中亚地区两条大河北边是锡尔河,也叫珍珠河,南边叫阿姆河,就是玄奘所称的“缚刍河”,两河之间就是这些粟特人的昭武九姓国。

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个叫邱处机的道士去拜见过成吉思汗。他去的路上也经过了铁门,这在记录他此行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有记载。

铁门的北边是撒马尔罕,南边是阿姆河,从河中地区越过阿姆河,就到了阿富汗、大夏,即吐火罗故地,铁门是一个很重要的路径。但是它确切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我找到了它,这应该是中国学者的第一次。

“两傍石壁,其色如铁”的铁门

铁门在公路附近,但是离公路有2公里,并不在公路上。几百年前,有一个西班牙和法国的欧洲使团到达撒马尔罕,去见帖木儿。他们曾经画了一幅版画,画的就是铁门,就像电影《指环王》中的那种魔幻情景一样,和玄奘描写的完全一样,极峭峻,其色如铁,10米左右宽的一条道路,两边全是高且陡峭的悬崖绝壁。

中国的史料中也记录了经过铁门的人。600多年前,明成祖派陈诚出使帖木儿帝国,曾经过铁门,陈诚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中国人经过铁门的记录。

我根据这些史料描写的位置找到了铁门。根据Google Earth,看得出我们是走在一个山谷里边,但是它反映不出山谷的陡峭,因为它太陡、太窄了,从太空中不可能发现它,因为阳光照射不进去,都是阴影,卫星也拍不出来,所以从卫星图片上是发现不了铁门的。

这条独特的峡谷只有2公里长,我们走了一个来回,整个峡谷就十几米宽,中间建那两扇门,完全可以把它封闭起来。从航拍照片上看,它就像大地上的一个裂口,像是刀劈出来的。

空中看铁门

我们在铁门南端入口碰到一个90多岁的乌兹别克老人,他说在苏联还没修公路之前,商队就是从这里面走的。古代的道路和现在的公路是不在一起的,所以在公路上找铁门永远找不到,它在野外无人区,与公路相隔2公里,很难准确地找到,甚至无人机都看不到,它非常狭窄。我们在峡谷中间还发现了一个平整的大石块,像石桌,大概1米多高,不知道是人工的还是自然形成的,我相信很多人都在上面休息或野餐过,甚至包括玄奘本人。

[1] (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98页。

[2] 同上,第 100 页。

【相关图书】

《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

侯杨方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23年2月

一本实地考察、精准复原境内外丝绸之路经典路线的历史纪行作品。

用重走求真,以行动求实,带你走过这条人人知道但从未真正了解的亚欧古道。

复旦大学侯杨方教授在对《史记》、《汉书》、《大唐西域记》、近代探险家记录等资料解读和研究的基础上,以历时10年、超过20次、累计行程3万公里重走丝绸之路的实地考察,采集精确的地理位置、路线轨迹及影像资料,精准复原历史上多条丝绸之路路线——包括张骞通西域、玄奘取经、高仙芝远征以及斯坦因等探险家的路线,精确定位了多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标——包括汉唐2座玉门关、剑末谷、大石崖、公主堡以及玄奘曾经过的中亚“铁门”等,写成这本历史考察纪行,让读者通过精准的复原地图、知识性的文字、亲历现场的照片,领略真正的丝绸之路的魅力。

全书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作者丝路研究的缘起和背景,定义究竟何为丝绸之路,以及地中海文明对中亚的影响。第二部分主阐述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变迁,汉唐经营丝路、设置烽燧和邮置的始末。第三部分选择丝路上的重要地标——河西走廊、罗布泊、楼兰,对汉唐以来的丝路发展及其在地理、军事上的重要性进行概括总结,其中唐玉门关遗址的发现与确定,为作者考察研究的重要原创成果之一。第四部分是对丝路的最高点及枢纽“葱岭”的概述,并在此跨越多国国境,复原了唐高仙芝远征路线,呈现剑末谷、瓦罕、赤佛堂道的壮丽景致。第五部分主要描述西域各国,即今中亚各国的地理和历史,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录,以玄奘取经路线为线索,串联起西域诸国,展现丝路所经图景。

原标题:《玄奘不说谎——寻道铁门之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