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硅谷银行雪崩案:你必须要知道的几件事
原创 涂明 甲子光年
硅谷银行,近年美国银行业格局急剧变化的受害者。
作者|涂明
编辑|刘景丰
3月11日晚间,美国第16大银行、号称是硅谷内部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因资不抵债而被加州监管机构关闭,正式宣布破产。
在破产前,硅谷银行有超过四成的储蓄来自初创公司,另有两成来自规模更大的科技公司,此外则是一些美元风险基金,它们既是硅谷银行的核心储户,也是此次硅谷银行破产案最直接的“被冲击对象”。
著名孵化器YC Combinator的CEO陈嘉兴将此次事件评价为“初创企业的灭绝级别事件”,存款无法动用导致的资金链断裂会将一大批初创企业迅速拉向倒闭的边缘。
硅谷银行的破产还一度引发市场恐慌,投资者担心危机可能蔓延,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昨日,美市银行股大幅下滑,包括摩根大通(JPM.N)、花旗集团(C.N)、富国银行(WFC.N)在内的美国大型银行股价均有下跌,其中,第一共和国银行(FRC.N)跌超60%。
但转机来得很快,3月13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便宣布采取联合行动,为硅谷银行储户存款托底,从即日起便可以支取所有资金。不仅如此,美国财政部还额外提供资金,设立了“新贷款计划”,为符合要求的储户提供长达一年的紧急贷款。
目前,硅谷银行的各个营业点均已开门,开放取款业务。据财联社报道,各营业点门口等待取款的人群大排长龙。
通过一揽子计划,硅谷银行倒闭案所引发的风波将在相当程度上被消弭。
1.倾倒的大厦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郡。它最初只是一间管理1800万美元的小银行,致力于支持科技创业公司创立与成长。
历经40年发展,在倒闭前,硅谷银行已经成为掌管着约2090亿美元存款的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的倒闭事件,也成为美国第二大银行破产案,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雷曼兄弟破产。
硅谷银行的破产风险早在今年1月18日就已有征兆。在硅谷银行发布四季报前夜,前对冲基金经理威廉·马丁(William Martin)曾发现硅谷银行存款持续流出、贷款和投资规模扩张过快等情况,更惊人的是,在统计其账面投资后,发现其损失已达百亿美元。据此马丁预警硅谷银行存在潜在风险。
但此时,大厦已是将倾。
怪异的是,威廉·马丁的预警并未获得重视。19日硅谷银行的CEO 格雷格·贝克(Gregory Becker)对投资者信心满满的宣告,“不确定性正在降低,比上个季度好”,称银行资产负债表十分健康,而此时硅谷银行的财报披露其当季税前盈利3.79 亿美元。市场对此颇为信赖,1月20日,其股价大涨近20%。
可惜,市场信心并没有持续太久,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昭示着这家银行“已经没有现金了”,市场因此开始恐慌。
先是2月底,CEO贝克出售了价值357.8万美元的硅谷银行股票,开始“套现离场”。而后,硅谷银行为了获取足够的现金,开始出售本应长期持有的美国国债和政府机构债券,造成18亿美元亏损。紧接着,硅谷银行又宣布启动22.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3月8日,上述行动被硅谷银行主动公开,此前因四季度财报披露而维持的市场信心一朝崩塌,大厦至此开始倾倒。
银行业是靠市场信任维持的行业,全世界没有一家银行会保有与储户储蓄金额总量相当的现金,所以当信任崩塌时,所有储户都会为了确保自己的存款能“安全落袋”,会在第一时间要求银行兑付现金。这时的银行,就离倒闭就不远了。
硅谷银行的公告显然导致了信任危机,市场恐慌蔓延,大批客户开始从银行提款。3月9日,为稳固市场情绪,贝克召开紧急电话会,请硅谷的风险资本 “保持冷静”,避免集中兑付。但事与愿违,电话会议之后,Y Combinator、Founders Fund、Coatue 等硅谷顶级投资机构反而建议各自投资的创业公司尽早撤资。
大厦终于崩塌了,就在3月9日当天,硅谷银行的储户们要求银行集中兑付420亿美元存款,硅谷银行现金结余立刻转负,信任危机演化成现金流动性危机。3月11日晚,硅谷银行只能无力的宣告破产,而后由加州监管机构干预,在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完成破产的善后事宜。
3月13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FDIC宣布为硅谷银行兜底,所有储户从本周一开始都可以取走已有存款。此外,美联储还提供了一项紧急贷款,该贷款在美联储放宽贴现窗口条款的基础上实施,意在接替硅谷银行,为各类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继续提供资金支持。目前,美总统拜登已批准了上述计划,计划开始实施。
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表示,美联储将向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提供额外资金,以确保银行能够满足储户的需求,他们表示,此举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来保护美国经济,他们承诺,“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并强调,美国的银行体系仍有弹性,基础稳固。
有市场分析人士称,上述举措将极大程度上消弭此次硅谷银行破产风波,避免“雷曼兄弟”事件重演。
2.“看不见”的必然风险
美国商业银行董事会副主席唐纳德·约翰逊(Donald P. Johnson)表示,硅谷银行是近年美国银行业格局急剧变化的受害者。从根本上看,硅谷银行的倒闭原理很简单,主要源于其管理资金池的过快膨胀以及不当的投资策略。
据统计,这家银行的存款规模从1800万美元增长至500亿美元,花了将近36年,而从500亿美元增长至超2000亿美元,只花了不到4年。
资金池快速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金融环境的变化。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推出激进的货币政策,将存贷款基准利率降低到0.25%并维持了两年,这意味着在过去两年间,美国的贷款几乎没有成本,大量热钱因此涌入美国科技行业,其中近1500亿美元涌入了硅谷银行。
资金池快速膨胀,逐渐超出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边界。为了运用好这笔热钱,硅谷银行选择通过多元的金融投资业务,来赚取更多的利润。过去几十年,硅谷银行的资金运作方式是成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并进行股票交易和风险投资,但随着资金池快速膨胀,传统的方法跟不上资金流入的速度。因此,硅谷银行选择了一种看似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大量购买到期债券。
所谓到期债权,包括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收益率较低、风险较低,但需要长期持有才能变现,持有期限一般是5到10年。在“债券到期”之前,银行无法收回本息,如果强制卖出,会遭受巨额亏损。
据晚点Latepost统计,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共持有美国国债161亿美元、MBS债券755亿美元、商业地产抵押贷款债券159亿美元以及超过80亿美元的其它各类债券。
对硅谷银行来说,上述投资行为之所以成立,第一是仰仗美联储的连续降息,资金获取成本几乎为0,所以哪怕买入低收益债券,依旧能赚到钱;第二则是仰仗储户不会在短期内集中兑付现金,硅谷银行的投资做的是长期主义,收益期长达5~10年。
而从2022年至今,硅谷银行投资模式所仰赖的两个前提,一个接一个破灭。
先是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在去年多次上调,从0.25%增加到4.75%,由于存贷款利率上涨,硅谷银行原本稳赚不赔的金融产品价值大打折扣。存贷款利率上升也让初创公司难以拿到融资,现金流减少,既有存款提现的需求自然激增,硅谷银行的“长期生意”遭受到了致命的“短期冲击”。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幕,硅谷银行披露自身现金不足,引发客户恐慌性挤兑,一天取走420亿美元,银行宣布倒闭。
实际上,硅谷银行的钱并没有真的亏掉,如果硅谷银行能等到其长持债券到期,依旧能收回本息。著名风投机构凯鹏华盈(KPCB)曾算过一笔账,如果市场能等硅谷银行出清资产,则其有望收回1790亿美元,比所有储户的存款总和(1650 亿美元)依然高出8%。
这也是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FDIC敢于接手的原因。但市场不会再给硅谷银行机会,世界上再无硅谷银行。
END.
原标题:《硅谷银行雪崩案:你必须要知道的几件事|甲子光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