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明竞合|俄乌冲突中能源政治背后的文明竞争:特点与建议
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过去。回顾三年来的经历,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特别是全球经济、贸易、文化与人员跨境流动。进入2021年后,随着新冠病毒毒株不断变异,新毒株虽然传播力在增强,致病力则明显下降。因此,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逐步弱化,各国逐步把重心转向全球经济加快复苏。但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冲击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低于2021年。俄乌冲突成为能源政治的核心议题。以能源为工具,欧美对俄罗斯发动空前严厉的制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出现调整,特别是欧盟国家与俄罗斯之间。
当地时间2022年6月22日,德国杜伊斯堡,Walsum燃煤发电厂的景象。本文图片 人民视觉
能源政治的主要特征
时代特征方面,世界正在进入文明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文明间既竞争又合作”;文明间合作是主流,竞争为支流;局部地区文明间的竞争是主流,甚至发展为大规模冲突;以“强化对本文明的认同”为主要表现的文明内卷成为普遍现象,全球化进程变缓。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冲突会此起彼伏,代理人战争是其中一大特征。俄乌冲突、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局势都是典型。
在文明竞争时代,美欧等新教-天主教文明圈国家,热衷于拉拢一些国家以构建排他性的“新西方国家俱乐部”,排挤、打压其他文明圈国家。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发起空前严厉制裁以便彻底削弱俄罗斯,就是一个例证。
全球能源系统面临半个世纪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石油与天然气价格大幅度波动,全球油气供应链大幅度调整,主要表现为俄罗斯油气西向出口势头受阻,转向东方市场与海运销售,但销售数量明显下降。欧盟天然气消费量的43%来自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石油消费量的29%也来自俄罗斯。为了满足需要,欧盟不得不从俄罗斯以外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与石油,并增加“脏能源”煤炭的使用,导致2022年上半年全球油气价格大幅度上涨,全球煤炭使用量反常增长。核电在乏燃料的处理上有困难,但在供应的稳定性、价格、环境友好等方面有比较优势,俄乌冲突也促进了全球核电产业复苏,中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核电使用大国,或者推出核电发展计划,或者核准新核电站建设,或者准备重启核电站,或者延缓核电站退役时间。就能源政治而言,俄乌冲突发生后,乌克兰国内东部东正教与西部东仪天主教之间的裂痕在加深,俄罗斯与欧美之间的博弈明显带有文明冲突的特征:一方是东正教文明圈核心国家,另一方则是新教-天主教文明国家。欧洲或在转向文明竞争的时代。
欧洲能源政治方面,俄罗斯与美欧之间展开激烈的能源政治博弈,与冷战时期苏联开始向西欧供应管道天然气相反,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盟快速制定了与俄罗斯能源脱钩的时间表:2022年内成员国大部分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并在2030年完全停止采用俄罗斯能源。其他欧洲国家如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也积极参与对俄能源制裁,激烈程度犹如战争时期的敌国。俄罗斯也毫不手软地进行反击:制定不友好国家名单,限制对欧油气出口,大幅度强化与欧美以外国家(特别是亚洲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合作。俄乌冲突已经满一周年,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博弈将继续恶化。俄罗斯在强化战争动员,美西方也在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俄乌冲突大概率将长期化。
当地时间2022年7月20日,德国卢布明,“北溪-1”天然气管道和OPAL天然气管道中转站。
亚洲能源政治方面,针对俄乌冲突带来的油气供应链变化,亚洲主要油气进口国多采取“经济归经济,军事归军事”的政策,增加购买具有价格优势的俄罗斯油气现货,中国作为俄罗斯的主要经济伙伴是如此,并启动了与俄罗斯的新油气合作项目。国内油价高涨导致政局动荡的印尼等国家也曾计划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来平抑国内油价。与西方、俄罗斯都保持友好关系的印度甚至采取“进口俄罗斯原油,加工后转卖到欧洲”的策略。沙特的做法则是:本国石油用于出口,进口俄罗斯原油加工后供应国内。日本的立场与欧美不同,政治上支持欧美,却不愿意如欧洲公司那样退出俄罗斯油气开发市场,特别是萨哈林两大油气项目。亚洲核电大国还计划增加核电的使用以满足需要、应对气候变化。
非洲能源政治方面,“能源武器”的使用扩展到非洲。阿尔及利亚出于对西班牙在西撒哈拉问题上支持摩洛哥的不满,2021年10月起停止通过横跨地中海的GME管道向西班牙供气。安哥拉的洛伦索2017年就任总统后,各界期待他能在改变国家对于能源业的高度依赖、经济多元化、消除腐败与贫富差距上有所作为,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洛伦索2022年获得连任但支持率仅仅刚过半数,明显低于2017年大选的64.57%,显示选民对他的支持度下降。这对他是个警示。盛产原油的尼日利亚,多家航空公司停飞,炼油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延续,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加上尼日尔三角洲地区日趋严重的石油偷盗行为。不同外部势力强化介入,导致利比亚出现了“两个平行政府”,动荡多年的利比亚政局短期内难以好转。南苏丹政局相对稳定,希望欧佩克+能放松对其增产限制,但未能如愿。
美洲能源政治方面,受益于油砂的大规模开发,加拿大油气产量连年增产。但拜登政府2021年否决了基石(Keystone XL)管道项目,这让加拿大不满,并迫使加拿大加大力度开发亚洲市场。墨西哥总统奥夫拉多尔2021年推动能源改革,强化对国有能源产业支持,从而再次动摇好不容易才有所恢复的外国能源公司在墨西哥的投资信心。拜登上台后大幅度调整特朗普时期的能源政策与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强调环境保护、限制对重污染能源的开采与利用。美国联合欧洲国家制裁俄罗斯导致欧洲油气短缺,却无力填补欧洲油气需求缺口,还限制美国七大能源公司出口天然气,彰显美国在支持“欧洲能源转向”上口惠而实不至。深海大油田的勘探与开发是巴西石油业大发展的主要动因,但疫情影响了海上油田生产。美国制裁是造成委内瑞拉石油减产的主要外部原因,为了对抗美国的制裁,委内瑞拉加强了与俄罗斯、伊朗、中国等国家的能源合作。不过,为了制裁俄罗斯,美国又有条件地放松了对委内瑞拉的制裁。
当地时间2020年2月1日,巴西瓜纳巴拉湾,当地海面上的石油钻井平台和储油卸油船只。
政策建议
过去两年多,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不同文明之间抱团竞争的新特征,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领导全球事务的兴趣与能力均在下降,越来越趋向于强化自己的文明认同,并拉拢其同盟国与密切伙伴国,建筑各种“新西方国家俱乐部”(即“小院高墙”),从而在不同领域打压不符合其价值观与利益的国家,特别是中国、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柬埔寨、匈牙利、古巴、朝鲜等敢于对抗其霸凌与胁迫的国家。而新冠疫情则严重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并强化了上述势头。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在弱化,但俄乌冲突僵局短期内很难改变。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将升级,对乌克兰的支持也会继续并强化,英法德美等国已经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先进坦克等重型武器。进入2022年上半年后,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回落,表明全球油气供应链的调整将逐步到位,油气价格将相对稳定。增加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对发达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影响是短期的,这些国家(如德国)已经在新能源领域建立技术优势与产业优势,有动力推动全球的新能源产业。就全球长远趋势而言,文明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常态,全球化仍将缓慢推进。美欧基于基督教价值观,将继续构建“小院高墙”与“新西方国家俱乐部”以维护其文明圈的利益,这将在能源领域有明显表现。
基于上述判断,作者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保持定力,确定合适的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减排”与“脱碳”已经形成国际政治中新的“政治正确”,符合中国的整体长远利益,中国也做出了相应的国际承诺。但有必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会有大大小小的曲折与反复。发展经济、推进国际合作是中国走向复兴的有力工具。中国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稳步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供应的稳定与清洁化。对中国来说,“能源独立”不是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而是实现来源多样、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能源供应体系,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
制定化石能源结构的调整规划。(1)天然气领域。作为化石能源中相对清洁的能源,大幅度增加天然气的比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到10%,明显低于24%的全球平均水平。作为全球能源消费排名第一,且消费量依然在快速增长的国家,这种状况无疑是不合理的。在来源多元化方面,由于国内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增加进口量并实现来源多元化是必然选择,现有已经初步形成从北部、西部、西南三个方向进口管道天然气,从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格局。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在快速增加。考虑到中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合理的,但有必要吸取欧洲的教训,把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比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建议不超过全部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大力增加从中亚、中东进口的天然气比重,特别是土库曼斯坦、卡塔尔、伊朗。适当增加从澳大利亚、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数量。
(2)石油领域,大部分石油消费依赖进口是长期趋势,并形成了“从北部(俄罗斯)、西南(中缅石油管道)管道进口的石油占少数,从海上进口的占大部分”的局面。就来源地看,中东占比已达50%,其他主要来源国有俄罗斯、安哥拉、巴西、马来西亚、挪威等。三点建议:第一,从中东进口的数量不再增加甚至略有减少,大力强化从其他地区进口,特别是非洲、南美与东亚。第二,任何一国在进口中的占比不宜超过20%。从这个角度看,沙特(占17%)、俄罗斯(占15%)的提升空间已经有限。第三,从美国及其盟友与紧密伙伴国的进口占比不超过5%。从这一标准看,伊拉克的占比(11%)偏高。
(3)煤炭领域。作为污染严重、脱碳成本高的化石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是长期任务。目前占比依然达到56%,明显高于全球30%的全球平均水平。但这仅仅是从煤炭使用量的角度而言。中国的煤炭储量排名全球前三,且面临两岸统一、美西方国家打压等挑战,因此,“保持足够的煤炭产能、限制煤炭的消费量、尽可能使用清洁煤与煤气”应成为中国调整煤炭消费的一大原则。
稳步发展核电。核电虽然有“乏燃料处理困难、核电站无法实现绝对安全”等问题,但综合而言,核电作为价格具有竞争力并且比较清洁的能源,无论对于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还是实现双碳目标,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法国、英国、美国都在继续发展核电,日本、韩国、德国等都发现去核电很难实现。2022年核电在中国发电量中的占比为6%,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0%,有22个国家占比超过10%。因此,将核电比重提升到10-20%的比重比较合适。
加速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是人类的理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现实地看,中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第一,继续稳步发展水电。中国的水电资源,中东部已经开发90%以上,西部仅仅开发54%,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青海、西藏。但这些地区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极端气候较多、位置偏远、投资成本高、移民安置难度大。而且,考虑到超高大坝对环境的综合影响难以确切评估,全球对于此类大坝的修建整体采取慎重的态度。另外,这些地区的水资源还存在跨国共享的问题,因此,对于西部水力资源的开发,应该进行通盘考虑后确定整体战略。
第二,风能是清洁能源,中国也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能力,但风力的不稳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储能站是主要措施,应该成为下一阶段风力发电的一大重点。
第三,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板生产国,并建立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装机容量,但建立太阳能发电设施需要占用相当的土地,太阳能发电的稳定性也需要通过储能站的建设来解决。此外,生产太阳能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也是下一阶段发展太阳能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第四,植物能是比较理想的清洁能源,但也面临植物能发电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与价格合理性问题。需要在未来重点解决,欧美与南美的巴西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五,氢能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终极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日本重点发展的能源,但在减低成本上,还有相当的路要走。
“文明竞合”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薛力研究员的专栏。在“各个文明趋向内卷,不同文明又竞争又合作”的时代,本专栏将以此为基调,探讨“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两个方面的不同话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