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江健三郎:初识鲁迅
刚刚去世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受其父母的影响,从小开始阅读鲁迅的文字,并从中汲取勇气,是其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下文节选自《大江健三郎文集代总序》,标题为原文所有,对大江如何从少年时期了解并开始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做了详细的论述。现稍做删节发表,以纪念这位刚刚去世的著名作家。
初识鲁迅
在论及大江文学中的世界文学影响时,学界一直关注来自拉伯雷及其鸿篇巨制《巨人传》、但丁及其不朽长诗《神曲》(全三卷)、布莱克及其神秘长诗《四天神》和《弥尔顿》、萨特及其存在主义代表作《自由之路》、巴赫金及其狂欢化和大众笑文化系统之论著、艾略特及其长诗《荒原》和《四个四重奏》、奥登及其短诗《美术馆》、本雅明及其论著《论历史哲学纲要》等作家、诗人和学者以及他们的作品之影响,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鲁迅和他的文艺思想在大江文学生涯中的存在和重要意义。其实,早在少年时期、学生时代乃至成为著名作家之后,大江都一直在阅读着鲁迅,解读着鲁迅,以鲁迅的文学之光逆行于精神困境和现实阴霾中。
正如大江在晚年追忆其所传家学时所言:“我的妈妈早年间是热衷于中国文学的文学少女……”大江的母亲,彼时的日本女青年小石非常熟悉并热爱中国现代文学。在一九三四年的春日里,小石偕同对中国古代文化颇有造诣的丈夫大江好太郎由上海北上,前往北京大学聆听了胡适用英语发表的演讲。在北京小住期间,这对夫妇投宿于王府井一家小旅店,大江的父亲大江好太郎与老板娘的丈夫聊起了自己甚为喜爱的《孔乙己》。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8)微山湖奖”颁奖现场
从左至右:聂震宁、大江健三郎、铁凝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一日下午,仍然是在位于小田急沿线的成城别墅区的大江宅邸,大江对来访的老友讲述家世时曾如此提及自己邂逅鲁迅的缘起:
……那是一九四四年十一月的一个冬日,是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天, 恰逢一个传统节气,当时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不少孩子依循旧俗到家里来讨点儿小钱,父亲坐在火盆旁喝酒,把零钱放在手边,邻居的孩子用草绳裹着的棒子在屋里叭叭叭地跳上一圈以示驱鬼,父亲就给几个小钱以作酬谢。冬日里天气很冷,自己陪坐在父亲身边,没人来的时候就陪父亲聊天。父亲便说起中国有个叫做鲁迅的大作家非常了不起。自己由此知道,父母曾于整整十年前的一九三四年经由上海去了北京,住在东安市场附近,小旅店老板娘的丈夫与父亲闲聊时得知眼前这位日本人喜欢阅读鲁迅作品,还曾读过《孔乙己》,便告知作品里的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并把这四种写法教给了父亲。父亲在世的这最后一天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一直在倾听父亲讲述鲁迅及其小说《孔乙己》。父亲介绍了鲁迅这位“中国大作家”及其小说《孔乙己》之后,也说起了“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边说边随手用火钩在火盆的余烬上一一写下四个不同的“茴”字,使得第一次听说鲁迅和《孔乙己》的自己兴奋不已,“觉得鲁迅这个大作家了不起,《孔乙己》这部小说了不起, 知道这一切以及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的父亲也很了不起,遗憾的是自己现在只记得其中三种写法,却无论如何也记不得那第四种写法了。”母亲后来告诉自己,父亲当晚回房睡觉时,说是以前认为老大老二有出息,现在想来是看错了,以后健三郎肯定会有大出息,自己讲到鲁迅的时候,健三郎眼睛都是直的,都放出光来,这孩子对学问抱有强烈的欲望,其他几个孩子却没这种感觉,这孩子将来不会是普通人……
从以上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一九三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健三郎是在将近十岁时第一次听说鲁迅及其作品的,当时的情景连同对父亲的追忆一同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记忆里,为其后阅读和理解鲁迅创造了条件。
根据大江的口述,当年在上海小住期间,大江好太郎和小石夫妇购买了由鲁迅等人于一九三四年九月十六日刊发的《译文》杂志创刊号,那是一本专门翻译介绍和评论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杂志,由鲁迅本人和茅盾等优秀翻译家承担翻译任务。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那本杂志就成了母亲爱不释手的书刊之一。再后来,这本创刊号就成了其爱子大江健三郎的珍藏。
在中国旅行期间,这对夫妇正孕育着一个小小的生命,那就是在他们回到日本后不久便呱呱坠地的大江健三郎。诞下健三郎之后,母亲小石“一直没能从产后的疲弱中恢复过来”,于这一年的年底前往东京的医院住院治疗,其间收到正在东京读大学的同村好友赠送的、同年一月出版的 《鲁迅选集》(岩波文库版,佐藤春夫、增田涉译)。
七十多年后,大江面对北大附中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近千名新生回忆儿时情景时曾这样说道:“母亲是一个没什么学问的人,可是她的一个从孩童时代起就很要好的朋友却前往东京的学校里学习,母亲以此作为自己的骄傲。此人还是女大学生那阵子,对刚刚被介绍到日本来的中国文学比较关注,并对母亲说起这些情况。我出生那一年的年底,母亲一直没能从产后的疲弱中恢复过来,那位朋友便将刚刚出版的岩波文库本赠送给她,母亲好像尤其喜欢其中的《故乡》。”十二年后的春天,当健三郎由小学升入初中之际,作为贺礼,从母亲那里得到在战争期间被作为“敌国文学”而深藏于箱底的这部《鲁迅选集》,由此开始了对鲁迅文学从不曾间断的、伴随自己其后全部生涯的阅读和再阅读,并将这种阅读感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不断显现于自己的诸多作品之中。
通过作品记住他 | 大江健三郎文集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江健三郎文集,是由大江先生生前亲自选定篇目,包含其一生创作精华的二十七部作品组成。文集涵盖了大江先生创作早、中、晚期的代表性小说作品二十六部,以及一部随笔与访谈。
此次出版的文集,尤其是部分短篇小说集是首次在国内出版,帮助中国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大江本人及其所构筑出的精彩绝伦的文学世界。所有作品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获得独家版权。
点击书封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x
《万延元年的Football》(大江健三郎文集)
小说主人公鹰四在反对日美安保条约受挫后,先是去了美国,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覆盖着茂密森林的山谷里,意欲效仿一百年前曾祖父领导农民暴动的办法,组织了一支足球队,鼓动“现代的暴动”……故事巧妙地将现实与虚构、现在与过去、城市与山村、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通过描绘处于各种阴影下的对立与焦虑的激烈冲突,探索人类如何走出那片象征恐怖和不安的“森林”……小说以日本四国的山谷、森林为背景,为世人描绘出一幅交织着历史与现实、传说与想象的异样世界,是大江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奇妙的工作》(大江健三郎文集)
本书为大江健三郎短篇小说集,一共包含其创作最早期的六部短篇小说,分别为《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华》《他人之足》《饲养》《人羊》《突然变成的哑巴》。其中《饲养》获得第三十九届芥川文学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芥川奖得主。小说以战争期间山谷中的村民俘获美国黑人军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反对不义战争的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其他几篇,既有反映战后日本年轻人生活的故事,也有描写驻日美军劣迹的精悍之作。这六部短篇小说,是大江健三郎的创作起点,是其文学才华的初步展露。作者之后的创作主题、创作思想以及创作手法已经初现端倪,是研究大江创作生涯一系列作品的原点。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 寒彻颤栗早逝去》(大江健三郎文集)
本书是作者的晚期长篇小说之一。书中的主人公为女性,与作者基本上属于同一代人,在少女时代,她迎来了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在日本被美军占领期间,她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生活。但是她超越了这一切,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电影女演员,塑造了自己成功的一生。如今她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
《我那时真年轻》(大江健三郎文集)
本书为大江健三郎创作盛年时期的中短篇小说集,包含《玛戈王后裙上的口袋》《替罪羊的反击》《我那时真年轻》《茱萸树的教诲·序》四篇。大江的这些文学中短篇创作,虽然篇幅短小,但是结构扎实、独具开创性,不仅包含着时代的烙印,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早年时期四国村庄成长经历对于自身创作的深刻影响,从中可以窥见大江健三郎作为小说家的点滴灵魂。本书是首次翻译成中文结集出版。
《煎香肠的吃法》(大江健三郎文集)
本书是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集,一共包含《煎香肠的吃法》《格鲁特岛的透视画法》《“让人看”的刑讯》《墨西哥的大洞穴》《又一位和泉式部诞生之日》《放山羊到旷野》《如何杀死树》《“饶恕罪”的青草》等八篇小说。这几部短篇小说基本上创作于八十年代中期,正是作者创作力旺盛之时。作者展开想象力的翅膀,构筑出一个绚烂的小说宇宙。小说集主要以日本四国的山间森林为舞台,为我们描绘出传承民间神话、保卫森林的女性群像,充满着女性的力量,被评论为“兼具现代性与艺术性”的短篇小说集。本书是首次翻译成中文结集出版。
原标题:《大江健三郎:初识鲁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