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别把“全寝室考研成功”当成大学的目标

2018-06-29 17:29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最强学霸寝室!六个姐妹,全都考上研究生”“本科非985、211名校,这个大学有一寝室全考上研究生”……近年来,每逢研究生录取工作结束,都会出现某校某班级、某宿舍全体成员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新闻,媒体把他们视为大学生的励志榜样,却很少深究这些“好学生”在本科阶段究竟学到了什么,又能在研究生阶段表现怎样的学术素质。

大学教育应试化的担忧,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高校研究生导师不满意“为了考研而考研”的学生,但因为其较高的初试分数,不得不“捏着鼻子”招进来。这些学生后期的学术表现同样堪忧,在研究生学习时呈现出“混毕业”的姿态。

因为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普及等多方因素,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中的含金量已明显被稀释。在一些非名校本科生眼中,考研成为继不理想的高考之后,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第二次机会。

社会舆论同样也在不断宣扬和强化考研“成功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单纯的考试,不足以甄别学生的研究潜质。从某种应试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能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却可能与学术创新南辕北辙。

为文凭而考研,不仅忽略了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还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一些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会被淘汰,反倒是缺乏学术理想的学生通过强化应试技巧考上研究生,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给国家整体科研创新实力埋下隐患。

不仅考研班的招生对象呈低年级化趋势,某些高校也被戏称为“考研基地”,弥漫着浓郁的应试风气。如此大学非但不能向研究生院校输出优质生源,连是否完成了合格的本科教育也要打个问号。一进大学校门就准备考研的学生,如果考研失利,又缺乏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最后落得个就业困难,可谓是一种悲哀。

一些国内一流大学已通过缩减考研招生指标,提高招生自主性,以推荐免试、举办学术夏令营等形式选拔优秀学生,表达对本科应试化现象的不满。可以预见,未来研究生招生的方式和方法会日趋灵活,研究生院校会进一步强化对考生学术创新能力的要求。

无疑,相比于浑浑噩噩度过大学四年,努力拼搏考上研究生的学子,值得正面表扬。但是,当下一些舆论过分吹捧“学霸寝室”,将本科教育成功等同于能否考上研究生,是将大学教育“应试化”。该浇浇凉水了,当避免对学生造成误导。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