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歌剧院红丝绒幕布到餐馆污糟洗碗布,失业的半年我经历了什么

2023-03-14 1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higa 三明治

我曾是一名艺术行业幕后从业者,巴黎红丝绒包裹的歌剧院里正在上演的女高音咏叹调,新加坡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内正在举办的艺术家新专辑发布庆祝酒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座城市当地旗舰型livehouse内人声鼎沸的巡演,这些都是我曾经在做的事情。我很自豪也很热爱自己从事的行业,也希望将这份快乐带给身边的人。

有一年在香港,一位曾合作过的艺人朋友要在红磡体育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红馆”)开演唱会,她的经纪人邀请我去看,问我需要几张票,我决定把两位室友带上,也算是对我工作需要经常早出晚归打扰到她们的补偿。两位室友大致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但是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工作场景。当天我宣布这个消息后,两个室友已经高兴地在屋子里跳了起来!我还故作深沉神秘地说,“说不定可能还会有机会去后台和艺人见面哦”,她们听后了简直要惊掉下巴,其中那位学会计的室友还问我,原来世界上还有这种事情?

演唱会结束后,我们果然如愿由艺人的经纪人带着从观众席低调地走到后台。在后台通向艺人化妆间的走道上,我们看到非常熟悉的香港明星送来的花篮,梁朝伟、张学友、容祖儿、邓紫棋等等,花团锦簇,摆满了整个走道。抵达的时候艺人朋友刚好换完装,寒暄了几句后,我给他介绍了我的室友们,他非常nice地和她们打了招呼,和每个人都单独合影拍照。

这是我工作中非常常见的一幕,但是我的两位室友回到家后简直兴奋地睡不着觉,感觉经历了一趟梦幻之旅,她们给我说,“原来你的工作这么精彩,可以这么近距离接触明星!好羡慕”。我只是微微一笑,不多说,当然内心还是很开心,想到自己的工作可以给身边的朋友贡献一些快乐就很值得。

后来,我回到了上海,依然从事文化艺术娱乐相关行业的工作,去过的公司也是业内鼎鼎有名,全球最大、世界排名第一、上市集团、这些都是我每次出去与别人谈事时总会引用到的一些title“名号”,光鲜亮丽,也欣然接受对方投来赞赏的目光。我也自然地以为之后的职业道路就是这样发展。

但是就在2022年,我失业了,有些猝不及防,却又是情理之中。因为我所在的部门主要的业务是国内外线下活动交流,在疫情期间整个业务盘停滞。虽然我们尝试去做一些线上的活动,但是收益甚微。加之上海2个月封城停滞,让本来岌岌可危的业绩压力更是雪上加霜。6月,刚刚回到办公室没几天的我被上级主管叫到了会议室,通知“被分手了”。

这是我工作十年以来第一次被裁,当时瞬间的反应并不是愤怒,更多的是羞耻。我这种“天之骄子”,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被公司裁掉了,这让我怎么跟父母交代,让我今后怎么和朋友们去说?因为没有什么对抗经验,加之巨大的羞耻感裹挟着我,我没有和HR进行争执和反驳,就这样离开了公司,毕竟“体面”是我们这一行的做事风格之一,圈子这么小,未来总会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呢?

既然已经失业了,我想不如干脆就休息一段时间。自从工作以后,我每次换工作都是无缝对接,没休息过一天。这周末还带着上家公司的艺人演出,下周一已经坐在新公司办公室接受员工入职培训。于是,那段时间我除了稍微改改简历,就开启了“躺平”生活,工作日下午去商场逛街,把买了很久却没有时间去的私教课上完,飞到了大理和许久没见的闺蜜悠然自得的度过了一周。

1个月后,看着银行卡的钱只出不进,我有些危机感了,是时候开始找工作了吧。那个时候疫情还在全国各大城市蔓延,管控措施依然严峻,我所在的行业仍然萎靡不振,几乎没有什么活动、演出举办,不停地看到的是取消、延期的各种消息。但是我认为,自己这么漂亮的履历,海外工作多年加上国内头部公司的经历,应该找工作不会太难吧?

但是,事实给我狠狠一击,心仪的公司几乎没有开放的岗位,市面上匹配的工作机会投过去几乎没有消息或者初面后就再也没有回复。有一家公司好不容易冲到四面,几乎到了二选一的地步。HR通知我鉴于目前市场状况,总部决定还是暂时冻结这个职位,我和另外一位候选人都被终止了流程。我甚至还去投了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事业单位和国企,他们开出的薪水只有我原来的70%甚至是一半,我本来以为过去这么丰富的经历加上自降薪水应该很好进了吧。

我发现自己想的太天真了。往往招聘网站上显示对方HR对你感兴趣,就再也没有下文。

或者面试了一次,所有问题对答如流,却之后没有了回复。给HR发消息询问面试结果,对方说我们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虽然之后网站上依然还挂着这个职位的招聘信息。

我一度萎靡不振,丧失了信心。当时家人正好在筹备一个新的餐厅,就说,反正你现在没什么事情,不如过来帮帮忙好了,看看我们是怎么做事的,这可能会和你以前坐办公室的经历不一样,会学到很多,要不要来体验一下?

家人老D在上海开了一家bistro餐厅,主打中式融合菜。因为他本来是经营画廊出身,有腔调的设计,精致的菜品,摇曳的小酒,吸引了不少设计师、艺术家、时尚人士前往,屹立在上海法租界十几年。之前周末有空的时候我会去餐厅打酱油式帮忙,引座,帮不会讲英文的服务员给顾客点菜,或者是碰到熟悉的艺术圈朋友来吃饭,和他们喝杯酒social下。

去年疫情加上租约到期的关系,这家老店需要关停,老D决定搬迁到新的地方。考虑到之前的客户群体基本上都住在安福路附近,所以新店的选址并不远,坐落在2公里外的文创步行街区。工作日经常看到白领来咖啡厅买一杯咖啡,或者是旁边的面包店选一袋面包。这里是一个对宠物友好型街区,常常会看到不少小孩牵着自家的小狗围绕在喷泉边玩耍,家长们坐在户外座椅上,惬意地与邻居、朋友聊天。

考虑到新店的装修格调需要和老店一致,于是我们摈弃了上家日料餐厅的装修,全部敲掉,从毛坯工地开始做起。

于是在2022年炎热的八月,我加入了刚刚开始动工的工地。场地里尘土飞扬,漫天灰尘。老D走在前面,和施工方经理沟通着平面布局,我在后面睁大双眼仔细看着听着,尝试着在这样一个完全毛坯的空间内想象出精致的前厅区,整洁的后厨区,炫彩的舞池区。不出一个小时,大家就汗如雨下。那时场地还没有完全通电,只有零星的几个插座有电供使用工具。我们只能走到后门楼梯间吹吹风或者出去买瓶水,缓解一下,再一头扎进去继续沟通,讨论、以及解决问题。

有天我们弄到了晚上7点钟,天已经黑了。场地的工人在地上,弄了个电磁炉煮面吃,头上有个白炽灯摇晃着,给他们基础的照明。我突然瞟见不知什么时候,工地里冒出来几个布艺行李箱,旁边摆着几叠勉强可以称为“毯子”的纺织品,还有几乎看不出来颜色的床单放在几块长木板上。我惊讶地问老D:“难道这些工人晚上就住在这里??”家人回答:“那当然啦,不然你以为呢?”那时工地里还全是水泥地,没有铺上大理石砖。窗户也没有安装,还是一个个巨型方形窟窿。场地里只有一个水龙头,高度只够蹲下来洗手的。我每次去完工地,回到外面干净的街道上,在地上使劲蹦一蹦都可以抖出好几身灰。我完全无法想象他们怎么可以在这种环境里整晚休息?他们睡在那么薄的木板,一呼吸地上的灰全都吸进去了。没有窗户,也没有纱窗,蚊子虫子都飞进来了。这么热的天,水龙头那么矮,他们怎么洗澡?

我的思绪突然飞回之前工作时的场景,出行都是商务舱,有时候因为随行人员的关系,还要走机场VIP要客通道。住的酒店也是当地五星级豪华套房,Room service随便点。交通出行7人座保姆车是标配,有时候还需要配备安保。“真是有点奢侈哦!”我站在沙土飞扬的工地里,突然冒出这样一句感慨。

我记得工人中有个头发发白,身材瘦小的泥工,满脸皱纹却很面善。每次见到我们来工地,都会礼貌地朝我们笑笑,嘴里嘟囔了几个字想和我们打招呼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我们。他应该五十多了,或者也许有六十岁。这种本来可以在家里养老的日子,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要出来务工,而且还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如果我是他的子女,看到父亲一把年纪还在爬上爬下做辛苦的体力活,在工地里和衣而睡,会有多么难过?

当然,我也只能把这些“善心”埋在心里。我无法要求他们的头儿必须给他们提供卫生的居住环境,而他们好像对这样的环境也习以为常。每次我只能买些水,买点烟分给场地的工人,聊表心意。

4个月的装修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进入到开业前的筹备期。因为之前老店的店长已经离职回老家了,我就开始做起代理店长职责,肩负起大部分行政事务。因为没有经验,常常遇到各种意想不到问题。

以前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会有供应商提供服务。而在餐饮这一行也有,不过他们可能就是单个业务员。通常这些跑单员看到一家店在装修,就会主动上门来询问是否需要点餐系统、开票软件、充电宝等等服务。我之前有过和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但和这些业务员比起来,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记得有一次需要业务员把订购的收银机器送到店里来,第一次送了一台旧机器过来,上面还沾着油渍,他说仓库发货发错了,说过几天再送一台新的来。3天后还没有消息,我给他打电话,他说已经发出来了,晚点给单号,结果等了一天也没有收到。我忍不住催问,微信不回,电话不接,甚至还挂掉。隔了两天后回了一条语音消息“家里最近有点事,很忙,后天和你联络,到时给你送过来”。结果没两天又改口,下周要去外地,回来了就给你送。一个本来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生生拖了半个月,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也有不靠谱的供应商“。

因为我之前工作的公司绝大部分都有采购部,采购部同事会通过招标、投标、比价的方式遴选市面的上的服务提供商,并借助多次项目的合作历练让一些优质的供应商入库成为长期伙伴,与我们业务部对接的也是对方坐在办公室,彬彬有礼回答问题的客户服务经理。所以,守信、靠谱、有问必答是最基本的准则,差别在于谁做的更加优秀。一旦出现极端问题,采购部的同事也会立即从供应商库里挑出备选,不耽误项目进程。

而作为一家餐厅,显然没有时间、金钱去建立一个采购基准,也没有精力为了一个几百块、可能5年才会换一次的机器做多方寻找资源、三方比价。有时,我会被这些地推人员拍着胸脯给你做保证的样子而轻易相信他们所许下的承诺,事后则不得不花心思、费劲力气和这些”机灵“的业务员斗智斗勇(大多数业务跑单员都是和我们单线联系,不知道他们的上级是谁,想投诉都找不到渠道。)只为了让他们尽快实现当时许下的承诺,不要耽误店里的运营。

作为兼职店长,有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和店员沟通,用他们的思维模式,讲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我在招聘后厨帮工时,应聘者会问薪水多少、工作时长、月休几天、是否提供宿舍,虽然这些信息全都在职位介绍中写到,但他们似乎都没有看。有的甚至还让我拍餐厅、厨房、甚至是宿舍的环境,表示需要看了之后才决定是否过来参加面试。和他们沟通,我经常感觉自己变成了被面试者。后来我才知道,餐饮这一行流动性非常大,出来做后厨帮工基本上都是高中甚至初中毕业,以学徒身份入店学习。别的店稍微开高一点价格,他们就立马跳槽,今晚做完明天就要离开。有时候老板需要哄着他们,拜托他们至少再坚持几天,让店里找到顶替他们的人。

我回想起以前父母常和我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不要考虑薪水,重点是要学习新东西。20岁看学习能力,30岁看工作能力,40岁看人脉资源。“职业发展路径”这一理念老师、父母、长辈在读书时期就会一直提醒着我,不要看眼前利益,要看未来发展前景。我还记得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招实习生。候选人大多数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实习工资可能也就是一天100块,比后厨人员的工资还低,都不够自己打车吃饭的。但是这些小孩都是挤破头想要进来,每一次面试都会精心准备,实习期更是兢兢业业,主动去做项目,和我们一起加班,不放过任何一个转正的机遇。

"喂,小刘姐,你看一下手机,我发了个网址,你做一个人脸验证,之后就能在店里开发票了。”

“这要有两个验证码?这是什么东西呀?”

“好的,手机验证码收到了,但这个图形验证码是什么,我怎么看不出来,怎么输呀?”

一分钟后。

“它提示我输得不对,怎么回事呀?我都输了好几遍了呀,怎么搞呀?”

这也是我经常碰到的场景之一。以前读书和工作的经历,我接触到的人大多都和我一样接受过同等文化教育。因此,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会懂电脑基本操作,手机也不成问题。但我很多时候忽略了,这个世界上仍然存在一些人并不懂得这些。淘宝用不来,火车票需要请人代买,输个图形验证码也会常出错。平常概念中“教一遍就会”到了这里变成“教了五遍,差不多终于记全了”。有时候他们会拍个小视频发在微信群里汇报出现的问题,我都会非常开心,在群里撒花,祝贺他们巨大的进步。

我好奇地问老D,你这么多年和他们这样反反复复沟通不累么?他哈哈一笑,说:“当然累啦,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呢?换掉这个,从社会上招来新的一个,还是一样。挑刺谁都会,教好她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了解每个人的短板和长处,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沟通,一起去达成目标,这才是一家餐厅能够长久运营的基础。

参与餐厅的筹建及运营的这几个月,让我看到一家小店在呈现给顾客舒适的就餐环境,可口的食物,温馨的服务的背后经历了多少不容易。从前期的装修,到中期跑政府部门办各种证,再到开业前的调试设备、招聘、试菜,事无巨细。

我们新店主打火锅,刚刚营业期间,火锅桌和瓦斯炉刚到不久,服务员还不大熟练,有时候火候掌握不好,气体容易突然一下烧得特别猛,所幸没出太大问题。有一天晚上正好碰上了包场,是之前的老店客人过生日,请了二十多个朋友来吃饭,我和老D在大厅背后的小包间开会讨论事情。突然听到外面呼呼的气流声,透过包间磨砂窗户看到了了燃烧的火苗,大厅里的客人惊慌地喊道:“Don't touch it,Oh my god!”我和家人知道外面肯定出什么事情了,瞬间从包房里冲了出去。原来不知道怎么了,瓦斯炉突然火焰剧增,包裹着火锅,高度烧到几乎与锅盖齐平了,火焰完全不受控制。客人们吓到站了起来,离桌子一丈远,而旁边的服务员似乎也吓到了,惊讶地看着火在熊熊燃烧,愣在一旁,不知所措。

老D赶紧拿了块湿抹布,紧贴在瓦斯炉侧面,一手扶着瓦斯炉,一手扭动调整气体浓度的金属阀门关到最小,火一下子小了,危机解决了。客人们长舒一口气,继续喝酒吃菜。

老D连声对客人道歉,“对不起,对不起,不好意思,火锅桌子刚到,还没完全调试好,吓到你们了。”因为都是老客人,他们非常宽容地说,“没事儿,老板,没关系,火调小点就好了。”当客人开始继续吃饭时,家人转过头,小声地问服务员,“你怎么没在火锅桌里面加水,这样瓦斯炉肯定烧得厉害呀,我刚刚隔着抹布摸着都特别烫,不知道底下有没有烧焦了。”服务员不敢抬头看老板,内疚地说:“我给忘了......"家人看了一眼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说你去传菜吧,我来照顾这桌客人。

我在后面看着这一幕特别心疼。因为我们从中午起就一直在在面试员工、开会、讨论后续的事情,忙到晚上9点多,又累又饿。好不容易觉得差不多可以空下来吃点东西了,结果又出了这档子事情。看着快60岁的老D,佝偻着身子给客人涮火锅、敬酒,我真的有些难过。

我们的这家小店,是上海几十万间餐厅里小小的一员。尽管得过一些奖,被一些媒体报道过,在圈内小有名气,但远远算不上行业头部,更称不上人人皆知。过去这几个月从创建一家店到正式营业,我感受到从0到1创业的艰辛。每天睁眼就去店里,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已经12点,还在想今天做了多少钱,担心够不够交房租,够不够给员工发工资。除此之外,还要反省今天哪里做的不好,菜品有没有问题,服务有没有到位,会不会给客人带来不好的印象。创店不易,守店更是战战兢兢,居安思危。

在这段经历之前,我一直都是以“打工者”的状态工作了10年,选择的每家公司都在业内赫赫有名,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只有做到了行业头部才算成功。有时候看到行业其他小公司过来和我们聊合作时,就觉得他们一般,甚至还有点“看不上眼”。

因此,当自己真正去参与到创业中,才明白原来每一个开出来的公司都是多么地了不起,他们背后的创建者都是英雄,也经过各种考验和重重困难。老D之前说:“自从我自己开了餐厅以后,我去别的餐厅吃饭我就再也不挑他们的毛病了,变得更宽容了。因为我自己做了餐厅才知道原来后面有太多细节要注意了,一不小心就出问题,很难避免。”

开店的这段经历是我这一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它让我变得更加有同理心,让我能够理解不同背景的人,并且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沟通方式去达成更好地合作。也许之前与明星、艺术家打交道做项目的日子是五光十色中的体现,而这段与装修工、跑单员、厨师、服务员的接触则会让我沉下心来做更贴地气的东西。两种工作呈现的表象也许截然不同,但是背后的逻辑都是需要脚踏实地去干。我还记得刚毕业出来工作也是非常苦,从最基础、最琐碎、最微小的事情开始做起,一点点成长。在办公室写PPT到凌晨5点,跑回家冲个澡后9点准时站在客户面前做汇报。在剧组当跑腿小妹,照顾40多号人的饮食需求,光咖啡就有20多种不同要求;带着年轻艺人参加节目录制,每天早上7点进棚,晚上12点结束,回到家后还要做第二天的内容准备。每项任务都不敢懈怠,力求做到最好,当然也少不了同事、老板、公司对我的包容和鼓励,推着我向前。

我始终记得一段话,是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2019年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说的。

“请你们不要忘记,那些你们自以为“努力换来的回报”,并不单单是你们拼命努力的成果,而是你们身处的环境所赋予你们的。你们今天之所以能觉得“努力就会有回报”,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你们周围的环境激励你们、督促你们、支持你们,并且称赞你们所获得的成就。你们是足够幸运的,因为世界上存在着即便努力也无法得到回报的人,存在着即便想努力却无法努力的人,也存在着由于过度努力而身心受挫的人,请不要将你们所获得的优越环境和能力,用来凌驾于没有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们,用来贬低那些没有你们那么幸运的人,而是用来帮助这群人。”

距离上一次写这么长的文章可能是10年前写的毕业论文,很感谢三明治平台以及我的导师pangli在过去14天内一直陪伴着我,督促着我去写作,以外部的助推让我完成了这个短故事,也是对过去这段特殊的经历写下的纪念。

其实最初本想写的议题和最终完稿中所呈现的议题会有些许差别,也是在和导师不断地讨论,以及自己的反思中反复权衡,最终确定了下来。我觉得这个有点像去庙里烧香拜佛的感觉,最多只能许3个愿望,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同样,文章字数有限,时间也有限,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是否有足够的素材支撑,以及感受是否足够深。

未来有机会我想还是会继续参加三明治学院的写作,这次写的是工作,下次可能是生活。就像我写在最开头,也许未来可能不会留下孩子,但是至少有段文字来纪念,这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原标题:《从歌剧院红丝绒幕布到餐馆污糟洗碗布,失业的半年我经历了什么 | 三明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