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顾祥林代表: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亟需强化我国STEM教育

李晨阳/中国科学报
2023-03-13 07:50
科学湃 >
字号

顾祥林

“近年来,我国理工科学生出现比例下降趋势,甚至一些传统的优势理工科专业吸引力也正在下降。学生的职业取向也往往扎堆在所谓有“钱途”的行业,存在学生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而‘冷门’专业则门可罗雀的学科结构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对此深表忧虑。

他认为,我国的本科教育仍然基本沿用原苏联的模式,过早分专业,且专业过细、专业内涵更新过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缺乏系统设计和有效衔接;人文社科专业的本科生基本不做数理基础训练。

“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学生数理基础、交叉基础的建立。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更是过早削弱了学生的数理基础。”顾祥林说。

当前,我国众多科技领域正处于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仍面临着“卡脖子”技术等挑战,急需一流人才支撑。而现有教育体系下,支撑我国实现科技引领的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尚有不足。对此,顾祥林建议,亟需强化我国STEM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注: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

为此他建议:

(一)丰富学科专业内涵、强化数理基础训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以现代信息赋能传统学科专业,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重构知识体系,筑牢学生未来发展空间;按照本科基础宽、硕士专业深、博士学术精的分阶段培养目标,构筑强化共性基础、关注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基础学科专业对一流人才培养的支撑。

强化医科、工科人才的数理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推进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为不同学科专业定制不同类型和层级的课程,涵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倡导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互相渗透,赋能传统学科专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加强引导,鼓励高校和中学有效对接,优化专业目录,淡化本科专业,强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三者联动;扩大“强基”计划招生规模,优化录取机制;强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加强“强基”和“拔尖”计划的支持力度和后续的配套政策举措。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创新培养模式,聚焦实际问题,在重大科研攻关中发现前沿科学问题,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发现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分析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强化问题建模、算法求解、系统创新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严格学业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扭转以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传统模式,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注重平时作业、随堂测验、专题讨论等过程性考核评价标准的制订,注重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情况的评价,促进学生增值发展。

建议扩大“未来技术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改革试点覆盖面;依托国家重大平台和项目,加大专项博士生招生名额。

(三)以兴趣驱动助学生成才,以理想情怀促终身发展。

多渠道选拔对基础学科有志趣、有天赋、有潜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招生培养改革,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理想塑造和价值引领;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高校加强理科和工科建设力度,适当增加具有战略意义领域的博士专项招生和培养规模;大力提高理工类专业的本研贯通培养比例、扩大研究生的免试保送比例、吸引全球高质量生源。

(原标题为《顾祥林代表: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警惕学科结构性问题》)

 

    责任编辑:宦艳红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