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惊蛰的味道,都藏在这杯茶里了

2023-03-13 1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作为一年中第三个节气,预示寒冬将逝,新春踏来。

农谚道:“惊蛰过,茶脱壳”。惊蛰时节,气温逐渐回升,茶树渐渐开始萌动,孕育和保护越冬茶芽的鳞片逐渐张开,直至完全脱落。在产茶的地区,此时正是早茶采摘的时节。

作为茶之故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皆有不同的饮茶风格和情趣。就着惊蛰这桃花开蜀锦的时节,中国茶文化的故事,也就此娓娓道来。

茶香,从这里飘出

《茶经》中有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南方是产茶重地,四大茶区大多位于此。每个茶区都有其独特的茶叶品种和茶文化,并孕育出举世闻名的十大名茶。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部的江北茶区,盛产绿茶。因气候原因,江北茶区多种耐寒树种。虽然部分山区的土壤和降水条件逊色于南方的茶区,但也凭借早晚温差大等环境优势,常出精品,其中便有信阳毛尖和六安瓜片。

江南茶区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区,茶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囊括了红、绿、青、黄、白、黑等所有茶类。被誉为“绿茶皇后”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名茶皆产于此。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的华南茶区,四季分明且温暖湿润,最宜茶树生长。这里是乌龙茶和普洱茶的主产区,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武夷岩茶等最负盛名。

福建安溪茶园 / 视觉中国

而西南茶区则是茶叶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茶叶质量高,备受茶客喜爱。这里主产绿茶、红茶、普洱茶和花茶,盛产都匀毛尖、竹叶青等名茶。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中国最古早的茶区。

西南地区的茶文化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便有记载。《华阳国志·巴志》中曾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关于茶文化的历史,世界上还没出现比我国更早的发现与记载。

古人有多会品茶

惊蛰一到,茶农忙于采茶制茶,人们也开始品尝春茶了。作为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这里的古人创造了多种饮茶方法。

比如点茶法,起源于晚唐,于北宋流行开来,并传入日本。此法先将茶饼碾碎研成粉末,将其放到茶盏里并注入开水,同时用茶筅慢慢搅动,待茶汤表面浮起乳沫时再饮用。所谓“点茶”,指的就是往茶盏里注入开水的过程。

宋代盛行的点茶法 / 视觉中国

冲泡法则是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唐人饮茶时用全叶冲泡,这是茶在饮用方法上的又一进步。到了明代,人们便直接用沸水冲泡来沏茶。这种饮茶方式广泛流行至今,既保留了茶的清香,也便于对茶的直接观赏,是中国饮茶史上的一大创举。

始于唐代的茶叶冲泡法,延续至今 / 视觉中国

除了擅饮茶,古人对品茶条件也甚为考究。欧阳修在《尝新茶》曾说,如果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天色不好、举止粗俗的茶客,条件不宜,就不能点茶品饮。

古人非常注重品茶条件 / 图虫创意

但品茶只是一方面,人们还会通过品茶环境来追求内在精神。朱权在《茶谱》写道:“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皎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其对饮茶环境的高雅追求,其实是在追求饮茶过程中一种清静、清虚空灵的心理状态。

现代人的茶道生活

古人对饮茶环境的考究与仪式感,延续至今,在茶文化浓厚的江南地区尤甚。江南地区的茶客注重环境,其中青山碧水是江南茶文化的重要元素。

惊蛰天,春雨一落,茶客们在杭州西湖畔,边品尝西湖龙井,边赏这烟雨朦胧的西湖。乌镇水乡的小桥流水也别有诗意,水乡茶馆多临河而建,馆内摆放各色精致茶具。品茶之余,可将这江南水乡尽收眼底。

江南水乡河畔边,有不少茶馆 / 视觉中国

苏州园林的茶室也是众多茶客的首选。游于临水而筑的亭台轩榭,赏假山,看鱼戏水,再品上一盏热茶,仿佛涤去了繁华都城带来的烟火气。其雅致的环境,为茶客带来宁静的心境。

但如今现代人饮茶,不仅追求静心,其饮茶意义也越来越丰富,与生活结合更紧密,工夫茶便是如此。在潮汕和福建地区,清晨饭后一杯茶,已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管是谈生意还是与路人闲聊,一起喝杯茶,大家就算是相熟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络,尽在一盏茶中。

工夫茶,与潮汕人的生活融为一体 / 图虫创意

常以茶示情的,还有爱喝奶茶的蒙古人。每逢日常待客或是举办大型活动时,蒙古人会用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向客人表示敬意。礼仪之外,更多的是淳朴的情谊。

川渝茶馆则有着满满的市井气,是当地重要的社交场所。午后闲暇时,老成都人会提起鸟笼上茶馆,靠在竹椅上品茶读书嗑瓜子。这里的茶馆从不拜富轻贱,容得下三教九流。人们在这儿聊家常,寻活计,甚至是下棋打麻将。

成都的茶馆,市井气十足 / 视觉中国

而茶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在艺术上也有体现,比如采茶戏。盛产茶叶的江西,正是采茶戏的流行之地。既有描绘茶园采茶盛况的故事,也有展现现代人的农村生活,像《补皮鞋》《风雨姐妹花》等,富有朴实的乡土气息。

戏中的采茶小调,大多吸收了山歌小调的素材,欢快诙谐,轻快而悠扬。而这里面的伴奏乐器,就有板鼓。

板鼓,常作为伴奏乐器

板鼓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时称为“节鼓”,并用于演奏当时的“清乐”。演奏时,把绳吊在鼓架上,用鼓箭敲击。演奏者通常会同时演奏拍板,为乐队领奏。

到了现在,板鼓已是民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茶小调的《铜钱歌》里,二胡与板鼓的搭配绝妙;苏南十番鼓套曲的《百花园》曲段中,板鼓以其快速而清脆的声音,表现出一片热闹的春天景象。

茶农们正在采茶 / 视觉中国

惊蛰日,春雷乍动,正如敲击板鼓时所发出的密集轰鸣。春雷响彻大地,与采茶小调里的板鼓声、山谷间的喊茶声,一同唤醒刚抽芽的春茶,唤醒自然万物,更是提醒人们快从慵懒的状态中醒来,提起精气神努力劳作,以全新的面貌开启春天的旅程。

惊蛰时节,正适合坐在茶园里,细品一杯春茶。我们与兴业银行联合发布国风系列视频,本期视频将为你呈现春雷下的蛰虫萌动,带你在鼓声中体会灵动而活泼的春天。

原标题:《惊蛰的味道,都藏在这杯茶里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