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虹口人文记忆 | 昆山花园路上的“有名”与“无名”英雄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 ,作者请关注+星标
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
以图书馆活动信息发布为主,宣传虹口文化,服务广大读者朋友!
经历了三年疫情后,2023年春节档电影轰轰烈烈落下了帷幕,程耳导演的谍战片《无名》有着不俗的口碑。这部电影的主角都是没有全名的人物,比如何先生,叶先生,陈小姐等。这些在白色恐怖之下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中国共产党员们,和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一样,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热血和生命。
在虹口区图书馆乍浦分馆旁边的昆山花园路上,90年前也曾发生过同样的传奇,并且更加惊心动魄。让我们沿着历史的痕迹,回看一下当年的故事。
乍浦分馆毗连昆山公园,这是近代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几所公园之一,始建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三年后建成开放。最初是儿童公园,最早名虹口公园,俗称昆山花园。鲁迅先生曾经带妻子许广平和儿子海婴来过这里。
百官街
2016年改建后的昆山公园西门位于安静的百官街上,百官街对面就是昆山花园路,一条长约百米左右的僻静小路,东西走向,西起繁华喧嚣的四川北路,路口就是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旧址。辟筑于1900年前后,因直抵昆山花园(昆山公园)得名。沿路住宅由美商建造于20世纪初,坐北朝南,3楼部分带4楼,清水红砖墙面,阳光下显得低调而安详。
昆山花园路
1933年的早春二月,作家丁玲和冯达搬进了昆山花园路7号的4楼2室,一个大约20平米的房间里。彼时的丁玲只有29岁,已经在中国文坛上声誉鹊起。她当时担任左联的党团书记,所以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昆山花园路7号
当时的昆山花园路住宅属于公共租界,比较安全。冯达时任江苏省委《真话报》编辑,主编是潘梓年(1893-1972年)。居住在昆山花园路的这段时间,是丁玲失去了爱人胡也频后所度过的一段短暂的平静时光。
三月底,丁玲创作了短篇小说《奔》,载1933年5月《现代》杂志3卷1期。四月份完成了散文《我的创作生活》,初收短篇集《创作的经验》,天马书店1933年初版。这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5月14日中午,外出的冯达带回了国民党特务,丁玲和潘梓年被绑架,丁玲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南京秘密囚居生活。潘梓年入狱,1937年被营救出狱,后担任《新华日报》首任社长。
《现代出版界》1933年第13期4页
刊载丁潘被捕消息
丁玲、潘梓年的失踪在上海文化界引发极大震动,5月23日,各报刊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领导人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发起,并由众多文艺界人士签名的给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司法部长罗文干的营救丁玲、潘梓年的电报。6月10日,文化界组织“丁潘营救会”,发表了“文化界为营救丁潘宣言”。6月下旬,丁玲遇害消息盛传,鲁迅先生写了《悼丁君》一诗:
如磐遥夜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
湘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刊载于《申报》1933年7月15日
丁玲后来经过组织营救,辗转到达陕北。
丁玲、潘梓年被捕后的当天下午三点多,前来丁玲住处联系工作的“湖畔诗人”,时任共产党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的应修人(笔名丁九),一进门就与埋伏在这里的特务迎面碰上,双方在楼梯上发生激烈搏斗,混乱打斗中应修人从后面楼梯坠楼,壮烈牺牲,年仅33周岁。
第二天的《申报》刊出消息:“昆山路发现惨死之男尸”,写到:尸体头部鲜血直流,医生检验发现头骨已断,大肠流血。而在《社会新闻》上,标题则是《昆山花园的无名男尸》。当天晚上,没有等到丈夫回家的曾岚,在应修人换下的长衫口袋里发现了丈夫所写的最后一首诗:
纵然天地一齐坍碎
可是这败墟之内
依然有我的爱火纷飞
而此时的应修人,已经被当做无名尸体运走了。
《社会新闻》第3卷第19期
应修人生于1900年,浙江宁波人。1921年5月,酷爱读书的应修人与谢旦如等创办了“上海市通信图书馆”,藏书多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版的新书刊,如《新青年》《每周评论》,鲁迅的《呐喊》等,鼓励青年多读书。
第二年,他又与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等创办“湖畔诗社”,成为新诗运动中的一支生力军。应修人文武兼修。据《应修人日记》记载,1922年5月中旬,应修人在“北四川路底”(现虹口足球场对面的土地,当时是一片农田)租地种菜,一边锄田一边创作;还有一段时间每天早晨六点就去横浜桥精武体育会学武术,学习了“潭腿”、“工力拳”等,具备深厚的武术功底。面对三个特务,应修人毫无畏惧敢于应战,“势甚猛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应修人牺牲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发表了《对青年作家应修人被害宣言》,谴责罪恶制造者的野蛮行径。
由于应修人英勇拒捕,还使另一位左联领导周扬免于陷入魔手。据周扬回忆,当天他也去了丁玲家,因事迟了一步。走到昆山花园附近时,周扬感受到了与往日不同的气氛,顿时警惕起来,赶紧离开,避免了一场灾难。
白驹过隙,曾经作为英雄历史事迹发生地的昆山花园路上,那些旧时的建筑里都住着普通的居民们,一切都显得低调而安静。而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正是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安静平和,付出了他们的热血乃至生命。
参考文献:
1.丁玲.《魍魉世界 风雪人间——丁玲的回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索书号:K825.6/1211-4
2.周国伟.应修人在虹口:《海上文苑散忆》,2017年6月第1版,索书号I209.951/4469
3.王周生.丁玲绑架前后,同上。
原标题:《虹口人文记忆 | 昆山花园路上的“有名”与“无名”英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