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卢铁忠委员:从核电到核能,一字之差背后的核能综合利用新前景
“原来我们是去找一个‘核电厂址’,以后这个观念要改变,我们找‘核能厂址’。‘电’改成‘能’,虽然看上去一字之差,实际上反映了我们想做的领域就不一样。”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601985.SH)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的这句话,折射的是核能多元化综合利用的前景和机遇。
用受控核裂变的热量来“烧开水”,一直是许多网友对核电站运行原理的形象比喻。实际上除了生产电力外,核能还可以用于区域供暖、工业供热(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氢、同位素生产等场景。未来,核能将由单一型向全能型选手转变。
“因地制宜开展高温气冷堆核能多用途利用”是卢铁忠向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主要提案。“利用核能供热、供汽、供电,是石化行业面临保障稳定供应与清洁低碳转型双重挑战下的优选方案。”他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称,建议加快高温气冷堆石化耦合与制氢示范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推广应用。
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
核能多用途产业化应用时代正在到来
除了向大电网供电,核电站还能怎么用?核能多用途应用在国际上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四五十年前就有核电站开始“兼职”供热和海水淡化。如今,全球核能开发商们正在积极让核电站跳出单一发电模式,发挥传统用途以外的更多潜力。近年来,国内核能综合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浙江海盐、山东海阳、辽宁红沿河已经用上了核能供暖。其中,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开我国南方核能供暖先河。
创新远不止于此。大型化工基地都需要配套供给工业供汽,当下因碳约束,新增火电、气电装机受限,核能供汽则可以弥补这一空缺。
去年5月,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全面启动建设。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将以田湾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蒸汽作为热源,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工业生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连云港石化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可实现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
“一台高温气冷堆可以提供3600吨/小时高温蒸汽,或与热化学制氢工厂匹配,可满足180万吨钢/年的能量需求,相比同等规模的传统火电机组,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342万吨,将其与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产业工艺耦合,将有效助力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卢铁忠对澎湃新闻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石化和化工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肩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纵深推进,将高温气冷堆与石化耦合可行且必要。
高温气冷堆是国际核能领域公认的第四代核能系统中的候选堆型之一。有别于当前全球主流堆型压水堆,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采用全陶瓷包覆颗粒球形燃料元件,氦气作冷却剂,石墨作慢化剂,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能保证反应堆在任何事故下不发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大量释放。
2021年12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成功。一年后,该示范工程反应堆达到初始满功率,实现“两堆带一机”模式下的稳定运行,距离投入商业运行只剩最后一公里。
卢铁忠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目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以及部分民营化工企业都非常看好由“华龙一号”或高温气冷堆进行工业供汽,实际需求也较为迫切。高温气冷堆提供蒸汽的温度可超500摄氏度,甚至更高,供汽品质完全达到甚至超越火电的供汽标准。
核电产业的增量空间如何
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为5578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准核电机组23台,位列世界第一。我国核电累计发电量已超过3万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
国际上衡量核电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公布的全球核电机组综合指数排名中,中国核电机组名列前茅。
2022年,共10台核电新机组获国务院核准,创下十余年来核电核准速度和数量新高。 双碳目标下,国内核电产业的增量空间如何?
“核电建设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中国确立了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国家目标,2025年前都是关键年份。”卢铁忠向澎湃新闻表示,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至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8-10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核电保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到2035年,我国大陆地区核电装机有望达到2亿千瓦以上,占到全国发电量的10%-15%。
这一远期目标与国际水平大致持平。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核能与能源安全转型》报告披露,2020年,核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量的10%,超过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量,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清洁电力来源。
他补充说,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核特色医疗等核技术应用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除了核电主业,中国核电的风电、光伏业务扩容十分迅猛。
卢铁忠对澎湃新闻称,2022年底中国核电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达1253.07万千瓦。到2025年,公司规划将达到核电装机2600万千瓦、非核清洁能源装机3000万千瓦。
他曾对公司拓展非核清洁能源产业的考量作出解释。首先,发展非核清洁能源可以和核电产业形成有效的相互支撑,如可以在核电厂区周边、厂区内的滩涂等地发展光伏产业,在核电基地沿海区域发展海上风电,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是对公司经济平稳发展的有力补充,毕竟核电投产周期相对较长,而风电、光伏投产周期较短。
卢铁忠向澎湃新闻介绍,2023年,中国核电将依托已建成的产业体系,推进“核产业链+”等开发模式,包括积极获取海上风电资源,争取海外项目取得突破;紧抓分布式项目发展机遇期,推动装机更快增长。此外,也将在全力推进核电、新能源齐发力的基础上,持续进一步研究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新型储能技术等,从产业投资逐步转型为上下游产业链及技术集成的新能源产品供应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